<p class="ql-block">白水台,位于位于哈巴雪山山麓,香格里拉市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市区101公里,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也是东巴文化的发源地。2022年11月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东巴文字由此孕育,它是现有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p> <p class="ql-block">白水台位于云南哈巴雪山山麓,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泉水而形成的自然奇观。由于含碳酸氢钙的泉水不断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了钙华池,好似层层白色梯田,而钙华池中的泉水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的淡蓝色,与白色钙华形成了漂亮的辉映。</p> <p class="ql-block">白水台所在的三坝乡白地村,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纳西语称白水台为“释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由于形似梯田,白水台有“仙人遗田”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白色“梯田”里的水,由于含有碳酸氢钙等矿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淡蓝色,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泉水在轻轻地流淌,时间在无声地流逝,大自然正是这样形成了这些巧夺天工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仙人遗田 </p><p class="ql-block">它是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自然景观,乳白色沉淀物,长年累月形成的台幔,远远望去,造型酷似层层叠叠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噶丹·松赞林寺坐落在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市区北部的佛屏山脚下,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朝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竣工。主寺规模宏大,“吉康”“扎仓”“主康”三殿矗立中央,如同天空中的明星。僧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环绕着光芒四射的大殿,增添了壮观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松赞林寺院的建筑风格与布达拉宫如出一辙,因此被誉为“小布达拉宫”。松赞林寺不仅是香格里拉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更有“藏族艺术博物馆”的美誉。</p><p class="ql-block">松赞林寺矗立着三座巍峨的大殿,宛如佛法僧的化身,分别为扎仓大殿、宗喀巴大殿和释迦牟尼大殿。这三座大殿,如同藏地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无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寺庙中心高处的扎仓大殿,意为僧院。</p><p class="ql-block">是僧侣们学习经典、探究教义的圣殿。这座大殿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其建筑风格与壁画雕塑艺术堪称寺院之最,展现了卓越的藏式雕房建筑技艺。大殿朝向南方,共五层,每一层都熠熠生辉。上层的金瓶和铜瓦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屋角的兽吻飞檐透露出浓厚的藏汉合璧建筑特色。108根柱子如同斗拱金刚杵金刚梁,稳稳地支撑着大殿,可容纳1600人共诵佛经。大殿两侧,藏经卷“万卷厨”竖立,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松赞林寺的画卷中,左边的是宗喀巴大殿,右边的是释迦牟尼大殿。它们分别代表着藏传佛教的三个核心信仰——佛、法、僧。这三座大殿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将藏地的信仰传承千年。 </p><p class="ql-block">松赞林寺的三座大殿,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还是艺术的角度,都堪称藏地的瑰宝。它们承载着藏传佛教的信仰和精神,闪耀着松赞林寺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文字摘自网络,感谢作者</p><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吕兆玉</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松赞林寺、白水台</p><p class="ql-block">整理成册2025年2月17日</p> <p class="ql-block">心若向阳,一路芬芳,哪怕一个人的行程,也有温暖和诗意;哪怕是枯燥无趣的日子,也总能过得精彩与动人。只要心有阳光,峰回路转处,便是柳暗花明的惊喜;只要心有阳光,人生所有的遇见,将成为一种美好!每天用感恩的心,去问候珍惜的人,用满满的祝福送给牵挂的人。我们走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我们一起走是一种幸福。让岁月善在我们,与美好一路同行。做个幸福的人,向着幸福出发!</p><p class="ql-block">祝师友们创造愉快,事事顺心,平安幸福如意,万事安好,开心快乐每一天!</p><p class="ql-block">感谢师友们的雅尚美评鼓励和支持,敬茶致谢,感谢师友们到访助兴,谢谢请勿送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