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风云

康乐谷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原创文字 王克曼</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图片来源 自 拍</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图文编辑 孟庆泉</b></div></b></h1> 亲身的经历,记忆最深刻,形象最鲜明。中学时代三次参加市运会田径比赛的情景往往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甚至连许多细节都能回忆起来。1959年我考入全国体育红旗校——徐州市第三中学,这所中学为国家队、江苏省队输送过不少优秀运动员,所以,在徐州市十几所中学里以体育著称。由于环境的熏陶,我也逐渐热衷于体育运动和竞赛,并取得一些成绩,特别是三次代表校队参加市运会的经历,至今仍记忆忧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九六五年王克曼打破市中学生100米纪録</b></h5> 第一次是一九六四年春季,我首次代表校队参加市中学生春季运动会,参赛的项目是100 米和4X100 米接力,心里既高兴又有些害怕,当时的想法是叫我去我就去,拚它一次了事,其它考虑不多。我还是第一次出现在这样大型的赛场,奇怪的是我并不紧张,反而比参加校运会时轻松得多。原因是,当时考虑自己是位无名新手,在这样的赛场跑一次算作锻炼,跑不好也没啥,不引人注意,也不会受老师和同学的责怪,所以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 预赛进行得很顺利,技术发挥得也很正常。结束时,我仅为自己不是分组倒数第一而感到满足。午饭后领队意外地告诉我:“下午有你的决赛,好好休息,准备一下。”我真有些不太相信,同学们在一旁也鼓励我“有你的决赛, 下午就干它一下,他们也没什么了不起!”我想:“对,干就干,怕什么,预赛前每一个运动员在我眼里都很厉害,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何必这样自卑。勇敢点,决赛就是第六也不错”。决赛时发挥得也很好,成绩还有所提高, 老师和同学们对此也感到满意。由此联想到不久前参加校运动会时,由于精神过于紧张,害怕对手,没能正常的发挥技术,起跑不是犯规就是慢了,百米决赛落在了高三年级一位同学的后面,这次市运动会却跑在他的前头,以优异的成绩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标准。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产生两种显然不同的比赛结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等级运动员证书</b></h5> 第二次是一九六四年秋季,我几乎以第一次同样的心情参加了市全民运动会,与老手们较量。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成绩不及他们,但我并不害怕。比赛进行得很顺利,第一次跑出了12 秒的成绩,达到比赛前提出的指标,获得了江苏省中学生通讯赛百米第三名。这次比赛后我明显地觉察到自己的特长和弱点。正如学校领导与我闲谈中所讲的: “你的反应很灵敏,爆发力强,起跑也很突出,前六十米市内没有人能赶上你。但你的耐力比较差,要出问题就在后几十米内,所以百米最后阶段,思想千万不要松懈,要继续努力一冲到底,不要把别人的后劲都想得很强而产生害怕心理,他们同样很累”。<br>  进入高三后,我的百米成绩已是全校最好的,平时的锻炼中,我非常注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既不单凭兴趣只练特长而放松薄弱环节,也没有一味的为弥补不足而放松特长。对于老师布置的训练内容,我也不是全盘接收,而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所选择。我曾担心耐力练多了会影响反应灵敏和爆发力。世界上没有均衡发展的东西,只有充分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有力地“避”掉自己的短处,特长过硬是取胜的重要条件。每次比赛前后,我都喜欢动脑筋想问题,有的情况往往进行多次分析,反复对比,对涉及成败的因素均做到心中有数。实战证明:比赛时谁想得好些,谁就占有主动。 如何对待冠军这个称号,我是这样想的,承认自己过去是冠军,看到以往的成绩,相信自己的力量,增强取胜的信心。但也不要背上“冠军”的包袱,念念不忘,患得患失,仍把自己当作新手,一切从零开始。人怕出名猪怕壮,成名之后我一直比较谨慎,低调做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外界影响,不为下次比赛增加心理压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65年徐州市破体育竞赛纪录奖章</b></h5> 第三次是一九六五年“五一”举行的市中学生春季运动会,我参加的项目是:100 米、200 米和4X100 米接力。赛前我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感到100 米问题不大,从秋季市运会的成绩看,我在学生中暂居第一,而当时我还是一名新手,取得复赛权的另两名早已是运动场上的老将。按一般的常规,新手成绩提高比老手快,发展趋势对我有利,近期的比赛也较理想,成绩不断提高。通过锻炼原有的特长更加可以信赖,耐力也有提高,因此比赛时信心很足。做完准备活动后,轻松地进入赛场,邵老师已为我挖好了起跑穴,试跑了两次很合适,顺利取得了分组赛冠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65年中学生运动会百米冠军奖章</b></h5> 午饭时领队告诉我预赛的成绩为11秒9,平了市中学生纪录居第一,并鼓励我继续努力冲破纪录。体育方老师也兴奋地对我讲:“多想有利条件,打破纪录。”“对! 我也这样想。”嘴上没有说出来,只是笑着听老师同学们的谈话,分析一下感到自己取胜的条件还是很多的,按以往的常规,我的决赛成绩均比预赛好,加上信心足,体力精力都很正常,实现这一目标还是有把握的。决赛开始,第一次起跑就有三、四个犯规的,看来他们要比我紧张得多,这次犯规更加重了对手精神上的压力。第二次起跑,当“预备”口令发出后,我心理极为平静,精力高度集中,头脑异常清醒,只待枪响。起跑非常理想,几乎与枪声同时出发,首先抢在前头,直冲终点。看到终点裁判曹老师的笑容,心中有所会意,回起跑点穿衣服时发令员也在称赞我的起跑。比赛结果正如所料,广播里很快传出徐州三中王克曼以11秒8打破市中学生百米纪录的消息(这一纪录在徐州市保持了十多年)。从高二到高三,一年的时间参加三次市运会,我的百米成绩整整提高了一秒。这一成绩使我成为全市唯一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的中学生,这次百米赛共荣获三枚奖章,比荣誉更重要的是赢得了一生的“自信”。 <h5><b>  等级运动员证书填写内容为:王克曼于一九六五年五月三日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100米11'8的成绩经审查合乎二级运动员的标准和条件,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运动员称号。<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inherit;">苏第054696号 </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weight: 400;"> </span></div></b></h5> 回想中学时代的体育比赛,使我体会到田径比赛不仅是比体力、比技能,也是比思想、比意志,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心理素质。谁想得好些,谁就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田径比赛也是一场心理战。作为优秀运动员,在这场心理战中,首先要战胜自己,才可能战胜对手。 三、遗憾。一九六五年八月我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入哈军工后,一直保持体育锻炼的激情,每天晚上都习惯的到运动场百米赛道跑上十多个来回。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军工学院终止了一切正常活动,也没有条件召开运动会,我再无机会穿上跑鞋,驰骋赛场。中学时代的紧张比赛便成了我一生中永远的回忆。当年我18周岁,正处于运动员的黄金期和运动成绩的最佳上升期,按以往比赛成绩的提升趋势,通过努力,创造哈军工新的百米纪录进入国家一级运动员行列,还是充满信心的,因此而感到终生遗憾。 以上是五十七年前的一段往事,重读这篇在哈军工时期所写的文章,仍感慨万千:<br>  一、回顾。我是1953年上小学,1959年考入中学,中、小学期间,我曾穿着外祖母做的布鞋参加学校运动会,并取得名次,长大后才听说母亲在中学时期也曾获得过短跑冠军,现在才明白,我对体育的爱好与基因遗传有关。中学期间正逢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购买运动鞋、运动服,连参加校运会的背心都是借同学的。当年我是在三无的条件下(无正规场地、无训练器材、无专业培训),参加市运会、校运会,并打破纪录,夺取冠军,达到国家运动员标准的。1965年我代表三中又一次领取总分第一名的锦旗,步行回到学校受到热烈欢迎。<br>  二、思考。中学时代的体育锻炼和田径比赛,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可以说是终身受益。一是增强了体魄,32年的军旅生涯,不论多么艰苦的环境、艰巨的任务,从来没有因身体原因请过一次病假、掉过一次队。二是充满自信,由体育竞赛形成的意志和信心使我经受了战场和职场的考验,从未害怕过对手。三是辩证思维,体育比赛的胜败,使我逐步掌握了唯物辩证法,始终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牢牢把握斗争的主动权。 三、遗憾。一九六五年八月我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入哈军工后,一直保持体育锻炼的激情,每天晚上都习惯的到运动场百米赛道跑上十多个来回。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军工学院终止了一切正常活动,也没有条件召开运动会,我再无机会穿上跑鞋,驰骋赛场。中学时代的紧张比赛便成了我一生中永远的回忆。当年我18周岁,正处于运动员的黄金期和运动成绩的最佳上升期,按以往比赛成绩的提升趋势,通过努力,创造哈军工新的百米纪录进入国家一级运动员行列,还是充满信心的,因此而感到终生遗憾。 四、希望。现在我们已进入暮年,只能从第三代身上寄予厚望,孙女王梓童从小就爱跑步,而且心理素质比较好,5岁时刚训练一年就参加钢琴大赛,获得了二等奖,而且在钢琴培训班每次组织音乐会时,她都争取第一个演奏,比其他小朋友胆子都大,忘带乐谱也敢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童童演奏钢琴曲</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童童参加钢琴大赛,获得二等奖</b></h5> 6岁时上小学,第一次校运会,童童获得了参加项目的第一名,所在的班包揽了所有小组第一,亲友们点评说童童继承了爷爷的基因,祝愿她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不断提高,健康成长,对此充满希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附 录</b></h1> 孟庆泉:<br>新制作的《赛场风云》被认定为“加精”美篇,现发群里供战友们欣赏。《赛场风云》是《军旗盘上》和《一生枪缘》的姊妹篇,它们影响了克曼的一生。<br><br>宋纯进:<br>克曼从小体育好,学习好,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素质,为人生道路打下了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br><br>韩立拓:<br>克曼同学中学时期体育特别棒,大学期间乒乓球打得也很好,经常到体育馆和高手过招。学习上酷爱军事和哲学,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他点个大大的赞!<br><br>王克曼:<br>最近整理资料发现50年前荣获的运动会冠军奖章、国家体委颁发的运动员证书及打破百米纪录的照片,同窗好友孟庆泉将其制作成美篇《赛场风云》。我们过去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不同了,因为“老汉只能话当年”。这次美篇增加了孙女的照片和视频,目的是留存史料,寄予厚望!<br><br>裘昌淼:<br>看起来先天基因和后天努力都很重要,缺一不可!<br><br>吴新明:<br>看来遗传基因很重要,孙女也是个优秀运动员!<br><br>陈步云:<br>看美篇《赛场风云》中有一段视频,还采用了慢放手法,写小童童跑步,体态娇健,身轻如燕,还有参加校运会获第一的成绩,真讨人喜爱。果然是将门虎女,令人敬佩!特截了一张图,送给参加钢琴大赛的童童。希望小朋友继续努力,不辜负爷爷奶奶的期望,取得更好的成绩。<br><br>陈玉平:<br>更加精彩了!这是青春里的一段精彩纪录,珍贵!,克曼年轻时的三个兴趣爱好与他后来的发展很有关系。我认为是为后来不服输的坚强性格和有勇有谋的处事能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成就了他的成功。<br><br>邱老师:<br>成功的人士處處都抓住動力!看似不經意,實為上升之動能!值得追憶!<br><br>绿城人家:<br>忆当年,恰同学年少,挥斥方遒!<br><br>童瑶:<br>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好文,收藏了,优良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