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少网友发了徐州银山大裂谷的图片,有的还作了描述,谷底幽深曲折,凉风嗖嗖,怪石嶙峋,险境丛生。有煎饼岩,猪头石,仙人桥,一线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奇景。我在徐州生活了几十年,过去没有听说还有这个奇妙的地方,那种好奇心促使我赶紧去吧,不然,枉为老徐州。</p><p class="ql-block"> 从市区开车半小时就到了大银山。天气不错,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我们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慢悠悠地走着。尽情阅尽野外的风景。虽然早已立春,但是春天的气息还没有一点迹象。杂生的灌木丛还没有注入灵魂,干枯的样子表现出依旧是在冬季。一片又一片的芦花在寒风中摇曳,山枣树光秃秃的,身上的刺十分显眼。山坡上的墨绿色的柏树一直连到山顶,颇有些气势。</p> <p class="ql-block"> 山不是多高,不一会儿大裂谷就显现在眼中。呈东西、南北T形结构,东西长有百米左右,向南的走向也就是20米吧。最窄处不足1米,平均宽度2米。两侧峭壁如削,岩石奇兀,谷底深度大概有20多米,据有关资料考证,谷底的海拔180米。来游玩的人也不少,谷底里十分热闹,倒不显得阴森森的。一位书法爱好者在入口处的岩石上,刻下了“银山大裂谷”的字样,字迹苍劲有力。两边岩石材质各异,有的是一层一层的,像摆放在一起的烤饼或煎饼;有的是上下连成一体的硬硬岩石;有的是松散的岩石层与黏土结合体,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寄生在上边。沿着高低不平的谷底向东缓行,就能看到谷底的全貌。往上边看,嗬嗬,野树树冠向四周伸展,树根紧紧抱住岩石,露出窄窄的一线天。蓝蓝的天空仿佛是大裂谷的顶棚,衬托悬崖峭壁的险峻,直上直下像刀削的一样,很险要很壮观,不亚于华山之险。再往前走,就是网友们说的那个仙人桥。桥上不能行人,必须从桥下的石洞穿过。洞口很小,能过一个人,人太胖了过往是很费劲的。过了仙人桥,有两条路,一条向南,一条向东。向南的路比较平坦,向东的路有些陡峭。不少人都选择了走向东的一条路,惊险刺激有种挑战感。向东的出口处十分陡险,不少人望而止步,不少人继续加油,非得从这里爬出去,求得一个完整的游玩感觉。环顾周围,我与媳妇已露出白发,年龄最长。我没打算爬过去,那是年轻人干的事。媳妇戏说,心虚了吧?孩子们都要爬过去,俺也从这过去。我撇了撇嘴,小看人啊!老汉我今天非得要先从这攀登出去,看我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攀!登!待爬了几步后才觉得不容易,往下看了看,头晕腿有些发软。想打退堂鼓,但是,退更难没有立脚之石。我咬了咬牙,争取这最后一步完美。一位年轻人早已登上去,做起了志愿者,她在上边伸过一只手说,大爷,需要帮忙吗?我感激地望了望她,示意保护一下是可以的。一努劲,登过来了。是啊,最难的一步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此时,我浑身都是汗,腿肚子还在发抖呢。望了望下边,人流一直排到谷底。庆幸自己没有原路返回,不仅没有退路,更难为情啊。不一会,媳妇,孩儿们都爬过来了。一家人高兴地站在银山的山顶,一览山上山下的景色,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 我曾干过地质工程,看了看山的岩石是一体的,大裂谷像是人工切开的,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开辟这个裂谷有什么意图?带着这个谜团,我询问几个看山林的老者,回家后又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这里属于铜山区三堡镇,原来有个磷肥厂。1970年前后,民工们在山上发现磷矿石。1974年6、7月份,用炸药将山体炸开一条东西走向的缝,开始开挖。后来停止采矿,银山就留下这道人工奇观的矿坑。这座山古称任山,是以姓为名的山。“任”与“银”有时好混淆,特别是老人掉牙后嘴上跑风,把任说成了银。久而久之,任山变成了银山。前些年,一些驴友在这里游玩时,发现裂谷,惊呼奇迹。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银山惊现大裂谷的新闻不翼而飞。</p><p class="ql-block"> 银山大裂谷无法与天山大峡谷,腾冲大峡谷,仰韶大裂谷,太行山大裂谷可比,它确实太小了,是个迷你型的大裂谷。但是,那些有名的大裂谷太远了,几天也不能穷尽。徐州银山大裂谷太近了,抬腿就到,又不要花钱,经济实惠,何乐而不为?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银山大裂谷是人工奇迹与天然奇观为一体的结合体,民工就是这个奇迹的创作者,就是这里的仙和龙!这里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到了春夏秋之际,野花盛开,植被茂盛,山风爽爽,谷底幽静,别有洞天;登山远眺,视野开阔,八面来风,心旷神怡,情趣盎然。</p><p class="ql-block"> 很高兴看了银山大裂谷,也迈出了最难的那一步;更高兴的是搞明白了银山大裂谷的缘由和创作者,没有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不枉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