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经常带着小伙伴们到郊外疯玩,尽享大自然的“馈赠”。不是上山找酸枣、山楂果,就是到农家菜地摘菜苔、豌豆,在田埂地头挖野菜,在沙土地里刨甜草根等。最期待收获苞谷的季节,我们会在苞谷地里折青黄皮的包谷杆啃,权当吃到甘蔗了。虽然只有丝丝甜味,但很享受手拿包谷杆的架势。谁让那时候吃不起甘蔗呢?</p><p class="ql-block"> 工作之后,我就特别喜欢买甘蔗啃。只要市面上开始卖甘蔗,我就见它必买,然后让卖家帮忙,把一根长长的甘蔗剁成若干截,捆好后拎起就走。有时候忍不住,当街就啃皮嚼汁,呲牙咧嘴,边吃边往塑料袋里吐甘蔗渣,完全不顾吃相。那时候在家里啃甘蔗,看着一堆甘蔗渣,就莫名地有些“成就感”,完全忽略了它费劲费牙齿。</p><p class="ql-block"> 果然,牙齿受损了。一次去口腔医院拔智齿,医生警告我说:你的牙齿磨损严重,以后最好不要嚼过硬的食物了。这过硬的食物,首先就是甘蔗,需要硬啃。从此,遵循医嘱,我再也没有啃过甘蔗。尽管每次看到卖甘蔗的,都要咽咽口水,但终是忍住没买。</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几十年都没有啃甘蔗的我,居然在望年之时“开戒”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开戒,是去年朋友请客。在那个水果拼盘里,我看到了削过皮的、切成了薄块的甘蔗。朋友见我盯上了甘蔗,就指着甘蔗说:这是云南的黄金甘蔗,汁多味甜,你尝尝。我马上摇摇头说:牙口不好,不敢啃甘蔗了。朋友坚持让我尝尝:这种黄金甘蔗很好嚼,不费劲。顿时,那该死的贪婪之心泛起,我拿起了一小块甘蔗,放入口里嚼汁。果然朋友没有骗我,削皮切成了薄块的甘蔗,入口牙齿上下一压就爆汁。省了啃皮的程序,又切成了薄块,确实不费牙口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喝甘蔗水,也是在一个朋友家。我感冒刚好,还有点微微咳嗽。她见状马上说:喝点云南黄金甘蔗煮的水吧,润肺止咳的。我最近也在喝,效果挺好。然后,就给我端来一杯养生壶煮的甘蔗水。喝一口淡黄清洌的甘蔗水,果然清甜润喉,温暖入肺。顺便我把煮熟的甘蔗也嚼吧了。朋友热情地给我科普:云南的黄金甘蔗,被誉为甘蔗界的“爱马仕”,皮薄多汁,脆而不硬。它的药用价值就是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补血养颜,促进消化等。</p> <p class="ql-block"> 既然甘蔗有这么多的养生价值,既然吃起来这么方便,既然我已经开戒,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在甘蔗当季的时候,就把它当做主打的“水果”吧(虽然甘蔗不属于水果类)。</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属院旁边的拐角处,就是卖水果的“集散地”,水果品种挺多,装满货车或者板车。过去到这里只买苹果、柑橘之类的水果,现在眼睛只盯着甘蔗了。</p><p class="ql-block"> 有两家常卖甘蔗的。我喜欢那个胖胖的、长得很喜兴的姑娘,就经常光顾她家摊位。她善谈爽直,第一次看我选择犹豫,就热情地告诉我怎么选择甘蔗:要选粗细适当的,没有裂痕的,直溜溜的。然后把我选中的甘蔗往称上一搁,称出价钱,果断抹去零头。看她削皮切甘蔗,也是刀工了得:左手拿着甘蔗,右手挥刀,甘蔗皮争先恐后地飘落入地。切甘蔗时,一下一下,咔嚓咔嚓,甘蔗块宽度匀称,准确地滚落在事先卡好的塑料袋里。完事后,她还很贴心地说:我切得很薄,好嚼些。并且提醒我莫咬节疤块,伤牙齿。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前后,我就一直定点在她的摊位买甘蔗。她告诉我三月底左右就不卖甘蔗了,因为甘蔗肉显红了。这个常识,我是知道的。后来几次去买甘蔗,想给她拍个照留念,可惜换了个老人家。一问,是那姑娘的爸爸。</p> <p class="ql-block"> 想想开戒吃甘蔗的过程,挺有意思。不是吃甘蔗费牙,是硬啃不行,得削皮切薄块。凡事切不可粗糙以待,精做才可得到好结果。</p><p class="ql-block"> 最后,提醒老年朋友们注意:肠胃不太好的,慎吃甘蔗。牙口不好的,甘蔗最好煮水喝。当然,还想体会甘蔗原生滋味的,就让卖家削皮切薄块,直接入口,感受原汁入喉进肺的“熨帖”(方言:舒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