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味之思</p><p class="ql-block">元宵灯火阑珊后,春节这位行者,悄然隐入岁月的幽深长廊,渐行渐远。世人重返尘嚣,心中所系,多为长假之终结,而非春节之离去。近年来,“年味渐淡”之语,不绝于市井巷陌,仿佛成为民众心底无声的共鸣。此情此景,一面是“年味不再”的声声喟叹,另一面却是举国欢腾,共庆新春,两者相较,实乃矛盾之至。</p><p class="ql-block">忆往昔,除夕之夜,万家灯火,春晚,犹如一桌丰盛的文化盛宴,承载着人们对春节的无尽期盼。然时光荏苒,民众之热情,由期盼转为厌倦,此中缘由,不难探知。物质之丰富,文化市场繁荣,使得民众审美情趣日益提升。昔日春晚,新鲜感已逝,犹如昨日黄花。也难怪,即使是满汉全席连续吃了几十年,也会索然无味。</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春节便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团圆与欢乐,是其永恒的旋律与主题。此旋律与主题,赋予每个人多样化的选择之权。在现代社会,幸福感往往源自生活之多元化选择。人们无需他人操办唯一的欢乐,亦无人有权决定节日欢乐之内容。然而,在这多元化之背后,却隐藏着年味渐淡之隐忧,犹如乌云蔽日,令人心生怅惘。</p> <p class="ql-block">世人所言“年味变淡”,实则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回首往昔,多少人怀念童年的纯真与对春节的无限期盼。那时,一家人围坐一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其乐融融。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身着新衣,手捧压岁钱,那份喜悦与满足,至今仍刻骨铭心。似乎,真正的年味,已悄然定格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为心中永恒的温馨。</p><p class="ql-block">初入职场,每逢春节,好友同事便早早相约,踏着皑皑白雪,挨家挨户走访,品尝年点,其乐融融。彼时,电视、电脑、娱乐场所尚未普及,电话亦非家家必备。我家那台电子管收音机,在众人眼中,俨然珍稀之物。友人来访,必先让我打开收音机,众人围坐一起,静听木匣子里传出的美妙音乐与声音。那份欢乐与满足,远胜于今日之春晚。</p><p class="ql-block">然而,细细思量,“年味”一词,实则模糊而抽象。对于年味的感受,个人体验绝非衡量之唯一标尺。诸多外部因素,亦非其直接缘由。时至今日,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却日渐匮乏。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节日官场的送礼之风、应酬文化的繁重责难等等现状,令人心生失望与不满,犹如寒冬腊月,寒风刺骨。</p> <p class="ql-block">世人常抱怨生活,却往往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而忽视自身之变化。人心日渐复杂、世故、麻木,情感日益贫乏,为欲望所累。于是,人们开始怀念那远去的童年,追寻那消逝的年味,这亦是许多人快乐缺失之根源所在。然而,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里,我们究竟该如何寻回那逝去的年味呢?或许,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进行反思与觉醒。</p><p class="ql-block">年味,并非单纯的外在形式与物质享受,而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与精神的寄托。它源自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对传统文化的由衷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我们亦需摒弃那些无谓的欲望与浮躁。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一片宁静之地,让心灵得以休憩与净化。我们可以阅读经典著作,聆听古典音乐,或是沉浸于自然之美中,让心灵得到滋养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总之,寻回逝去的年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与坚持。周国平先生曾在《论无聊》中言及:“告别童年,我们步入成年,开始需要一个目的。然而,不幸的是,一旦我们有了目的,无聊便如影随形。”彼时,我尚未领悟此言真谛,如今想来,方知其深刻与经典。</p><p class="ql-block">春节过后,我提笔写下这番过年之感受,绝非仅为怀旧。岁月悠悠,春节年年,生活仍需继续。我期盼自己,亦期盼世人,能够珍惜每一个节日,快乐度过每一天。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出发,用真诚与热爱去感受每一个春节的美好时光。愿每一个春节,都能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温馨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