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潍坊大剧院对面的草坪上,有一座“人民艺术家王大化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从潍坊走出去的人民艺术家,王大化在延安时期创作的秧歌剧《拥军花鼓》和《兄妹开荒》流传至今,参与创作的《白毛女》《日出》等大型歌剧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6年王大化牺牲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并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授予王大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大化,又名端木炎,1919年生于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王大化考入李大钊创办的北平艺文中学,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青年救亡运动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王大化来到延安,在马列学院学习,后调入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2年,王大化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受到极大鼓舞。他和李波等共同创作演出了秧歌剧《兄妹开荒》《拥军花鼓》,以秧歌剧的形式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在延安获得空前的反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和水华等创作演出了《赵富贵自新》《张丕模锄奸》《二流子变英雄》等秧歌剧,轰动了陕甘宁边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与贺敬之等共同担负《白毛女》歌词创作,又和马可负责配乐策划,担任首次演出的执行导演,为新歌剧创作开拓了道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战胜利后,王大化前往东北解放区开辟工作,先后担任“东北文艺工作团”戏剧部长、组训部长,率团在长春、丹东、大连、哈尔滨等多地演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6年12月21日,王大化在采风途中坠车遇难,时年27岁。王大化牺牲后,新华通讯社发电讯讣告和悼念文章,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并经毛主席批准,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我在齐齐哈尔龙沙公园看到“人民的艺术家王大化同志之墓”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沙公园劳动湖畔高坡,松柏环绕,绿茵覆盖,矗立着一块高大的花岗岩墓碑,刻着1947年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题字的“人民的艺术家王大化同志之墓”。1959年,王大化烈士的灵柩移葬西满革命烈士陵园,“人民的艺术家王大化同志之墓”碑仍保留在龙沙公园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深的悼念是铭记,丰碑在王大化的家乡潍坊,在他的牺牲地齐齐哈尔耸立,人民没有忘记人民的艺术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