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麻城吊锅之吊</b></p><p class="ql-block"> 故乡又上了央视,2月15日晚黄金时段,央视财经频道(CCTV-2)《欢乐大猜想》节目,制作了一期麻城的专题节目—关于美食与特产的。由于长期不看电视,家里的电视机早就已经成为占地方的摆设了,数年前停缴有线电视费,安光纤的总给我推荐接网络电视,我拒绝了,因为我不能接受开机数分钟的广告,不充会员就看不了节目,所以即便很早就安装了光纤,我宁愿每年另交300元有线费,为的就是开机就看节目,据说我是我们这栋楼里最后一位保留有线电视信号的用户。</p><p class="ql-block"> 所以即便提前得知了节目的播放预告,却无法观看。我也没有想到在电脑上观看,毕竟去年奥运开幕式那天看央视网络直播的经历是极度不愉快的。去年7-27那天深夜,因为想在电脑上看网络直播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未果,发了个小牢骚至微信朋友圈,碰巧的时,当晚,我的微信就据称是被举报了,封号七天,限制使用部分社交功能和视频号功能,也许只是巧合,我并不能确定封号与牢骚央视有直接关系。说是七天,此后申请解封的过程曲折离奇,我当时说要写文章记录,并预告了标题《微信客服不是人》,为防止误会,还特意解释说,这句话不是骂人的,因为微信客服真的不是人,而是所谓的冰冷的无情感智能机器人,但我真心希望它们还是做个人。</p><p class="ql-block"> 努力了三个多月,直到十一月初,当我准备最后一次申请解封,再不成功就换号时,奇迹出现了,我在某公交站台等车的空隙时无意为之的这次努力,居然成功了。如今解封账号已经快四个月了,文章依然只有标题,与微信客服交流的截图还在手机里占内存。</p><p class="ql-block"> 即便没看原始节目,但各位乡亲肯定会大肆转发,很快故乡的麻城宣传公众号就开始发布片段了,很奇怪的规矩,只能发片段,完整转发不行,好像是涉及版权问题。正好就看了一段关于麻城吊锅的,约十余分钟。完整节目有一个小时,大概提出了与麻城有关的六个问题。听说两个问题与我家的小镇三河口有关,一个是天麻,我其实没有真正见过故乡的天麻,包括植株和果实,但我见过种天麻的田,要有遮荫棚子。还像芝麻一样,同一块田地,不能连年持续耕种,必须间隔周期。还有一个是玉竹,我只见过苗子,没见过块茎果实。与天麻都是高海拔(超过700米)的张广河狮子峰—康王寨一带出产。</p><p class="ql-block"> 正好我于2月6日曾经发了个说说,写的是故乡年味之麻城吊锅,内容中正好有正确答案。现场三位嘉宾,两对一错,三十位现场观众中只有数位答对,正确率极低。</p><p class="ql-block"> 极为遗憾的是,在我看来,节目给出的三个选项中,没有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题图:所有带标图片截屏自央视节目,致谢</p> <p class="ql-block">题图:龟峰山杜鹃花,吉尼斯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连片古杜鹃群落,如今喜升5A!</p> <p class="ql-block"> 毕竟是央视出手,制作质量很高,开头就简单介绍了麻城美景,刚升级5A的龟峰山风景区的杜鹃花海,孝感乡移民文化公园,麻城大转盘等地标性景点逐一展示。话题转到美食上,冬日里最火爆的麻城吊锅出现在画面中,先是城里不正宗的炭火盆,说是机制炭,其实就是煤球改变了形状,本质上烧的其实是煤。一如号称新能源的电动汽车,本质上还是烧煤取电,多了些程序—麻城话叫过脚,我不知道这个比烧油直接驱动的,能源上新在何处。当然彩电冰箱大沙发比传统汽车要奢华些,但是据说能不能刹车,也得看品牌的心情(软件实力),某品牌在年前的某天,辩解说因为系统日期的自动设置有问题,但其实好像是刹车功能也要充会员,为省成本没充,所以那一天,该品牌电车出现了多起事故—刹车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节目继续,镜头转向正宗的吊锅,我的说说是这么描述的:<i>故乡年味之舌尖上的麻城。最恋故乡味道,当属麻城吊锅,那热气腾腾的腊肉(鸡排骨蹄膀)汤,永远不会缺席的麻城肉糕。鱼丸肉丸千张炸豆腐藕夹,万物皆可一锅炖,最妙的是一把经霜后的青菜。寒冷的冬日,暖暖的火塘烧起来,悬挂在房梁上的一根长长的竹筒,木制的自锁装置,锁住一根长长的弯钩,弯钩吊着铁锅可以在竹筒里上下滑动以调节火候,不会吃的,夹菜时往往会将吊锅戳的直晃荡还夹不上菜。后来改成铁制装置,现在流行的是炉子,无烟无尘,锅也能固定住,避免晃荡的尴尬,炉子的台边还能摆放一圈炒菜,保暖。住在城里的,只能用酒精炉子了,铝制品取代了带提把的手工铁锅。不变的是,家人亲戚围坐,把酒话亲情的温馨。</i></p><p class="ql-block"> 正宗的吊锅烧的是木柴,节目组应该是找到了一家店子,装修过的。传统的农家,火塘那间房子—我们叫火房(普通话里的伙房我们叫厨哈,就是厨房的意思),由于长年的烟熏火燎,满屋黑黢黢的,房顶到墙壁满是烟火的颜色。值得说明的是,从前吊锅只流行于麻东北山区,是因为只有山区才有条件烧柴火,烧火塘是要用劈柴的,我们当地叫硬柴。麻城的平原地带,只有烧作物秸秆或灌木柴火做饭,取暖靠买木炭,如今木炭很贵,比用电炉还贵的多,所以用电取暖了。由于条件不具备,所以平畈和城镇不流行家里做吊锅。</p><p class="ql-block"> 由于锅是靠一套独特装置悬挂在房梁上的,大概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叫“吊锅”,所以吃吊锅是要有技术水平的,平畈上的人偶尔到山里做客吃吊锅,既感叹火房的烟火色,又感叹夹菜不易—筷子稍微一横向用力,锅就跑了!连锅带菜会在火塘上摆动,场面少许尴尬中…</p> <p class="ql-block">题图:与传统火塘相比,如今改进版的炉子,中间部分是炉膛,柴火直接煮。边上的炉台可以摆放菜品餐具,还可保温</p> <p class="ql-block">题图:麻城移民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题图:麻城大转盘</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农家,基本上淘汰了这种火塘,改换成为一种炉子,干净卫生多了,一个圆台子,炉膛烧火,中心加热,高度固定。有烟囱排烟,热力集中省柴。少见了,所以我发说说时,没有火塘的照片。央视找到了我们小时候火塘样子:地面挖个坑,周边用砖砌成一个圆或方形的火塘,柴火直接架起来烧。也更清晰的拍到了这个悬挂装置:</p><p class="ql-block"> 装置的上部是一根掏空了的竹筒,竹筒用绳子或铁丝直接悬挂在房梁上。下部是一截树干带弯钩,这个弯钩必须是树木生长时自然形成的。树干插在竹筒中间,起承担吊锅及菜品重量的作用。并且要求能上下移动以调整火力大小。满满一锅菜还是有很重的,竖钩和竹筒间是空洞,不说承重,竖钩直接就不可能和竹筒连接。能真正把竹筒和树钩子连接在一起的,是中间那个木板,一端用绳子和竹筒连在一起,另外一端中间掏个洞,竖钩从洞中穿过,上部插入竹筒的空腔内。</p><p class="ql-block"> 柴火生起后,将锅挂在钩上,在重力作用下,树干和木板的洞形成一个夹角,完全靠竖向自锁的摩檫力抵抗锅菜的重量,木板另一端的绳子再将力传递到竹筒,至房梁,加上挂重后树干与竹筒倾斜后有两个点可以接触,保证平衡也有摩檫力承重。</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要设计升降式的,那是因为开始做特别是炖肉时,需要大火,这时就把锅放低接近火苗,大火加热。到菜做好要吃时,把锅升到适当高度方便夹菜并且持续保温。吃到一半时需要加菜了,暂停吃喝,把锅放下点快速大火煮菜,又升高吃菜。</p> <p class="ql-block">题图:一张网络上的照片,更接近吃吊锅喝老米酒的老场景</p> <p class="ql-block"> 所以专题片放到这里,主持人高博开始提问了,挂吊锅的木杆上绑着的木板,它的作用是什么?给了三个选项:A、保持平衡,B、防止旋转,C、升降吊锅。问法有问题,木板必须绑在竹筒部分,并且绳子的长度必须保证承重时,木板与木钩子的角度处于自锁角的范围内。绑在木杆上不起任何作用,木杆连带木板会在重力作用下掉出竹筒,哪怕下面没锅。木杆只是从木板的孔中穿过,与孔壁产生自锁力。(这个自锁的原理与电工爬电线杆时套在脚上的那双铁齿鞋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三个答案没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是C,但是,升降吊锅是靠人力,提着那个锅的把手,上下移动完成锅的升降。木板只是在升降到位后起自锁保持高度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麻城吊锅之所以是吊锅,其核心完全在于老祖宗们充分利用了自锁角这一科学原理,导向竹筒、悬挂木钩子及一块小木板自锁,锅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悬挂在任何高度从而完成烹饪至食用的全过程。与火锅的最大区别除了这个悬挂装置外,火锅通常是涮,而麻城吊锅,通常是炖,炖好食材才开始大快朵颐。</p> <p class="ql-block">题图:专题片里专门介绍了麻城辣椒,我们一般称:大(发大夫的代音)揪。</p> <p class="ql-block">题图:麻城腌菜,专题片中有个群演介绍说,吃吊锅时配上小菜,这说法不对!配吊锅最佳的是“封大揪”,就是上图的辣椒腌制后,用香油密封泡制,出坛子即食。因为吊锅是高油高盐(主要食材:腊肉腊排骨炸豆腐藕夹肉糕都是肉制品或油炸食品)。吃起来比较腻,过去缺油少盐的不觉得。如果吃吊锅喝老米酒时,配一碟封大揪,加上柴火热量,寒冷冬日里食客微微出汗,那是最为美妙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题图:麻城肉糕。毫无争议的麻城第一传统美食!</p> <p class="ql-block">题图:专题片中介绍说的八种菜品,称八铺八盖的,其实没有这个讲究,属于附会只有皇帝才能吃九个菜,百姓不能超过他。实际上,百菜皆可炖,人多就多几样,人少就少来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