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碎影 ‍——人生与传承的沉思

零碎的记忆725260

<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常常感叹时光的奇妙。小时候,日子似乎长得没有尽头,尤其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缺衣少食,小孩子盼着过年,那漫长的等待仿佛没有终点。然而,当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步入老年,闲暇时光增多,回首往事,才惊觉一生竟如此匆匆,转瞬即逝。</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学习阶段,从呱呱坠地到求学之路;工作阶段,投身社会努力拼搏;退休后直至生命的尽头。如今老了,我时常怀旧,回忆往昔。人老了爱回忆,这似乎是一种本能,也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毕竟在这个年龄段,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与能力,回忆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说可以通过锻炼、上老年大学等方式充实生活,可岁月不饶人,年轻人的想象与老年人的回忆,本就是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反映。对老人而言,回忆是一生的自豪与生活的乐趣所在。</p><p class="ql-block">闲暇之余,我也在反思,我们知晓许多中国历史,可对家庭历史却知之甚少。我从未去过老家,连爷爷的名字都不知道,更别提祖训、家道了。父辈只留下几张泛黄的照片,没有只言片语可供追忆,心中满是遗憾与缺失。我愈发觉得,人的传承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文化的接力。作为普通人,虽不必续写辉煌,但有责任传递属于自己的历史符号,让后人了解先人的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我这一生,看似漫长,实则平淡。工作四十余载,用“拉车、开车、坐车”六个字就能概括。本想提笔写回忆录,却发现生活太过平淡,许多事情的时间、人物都记不清了,尽是些琐碎小事,下笔艰难。其实,大多数人不写回忆录,并非不想,而是实在没什么可写。想写又没内容,只能东拼西凑。</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开始构思,决定将这本回忆录命名为《零碎的记忆》。记忆如同一个筐,我把自己的经历、写下的东西都装进去。这里面有我的童年、上学时光,从十八岁起的文字记录,比如下乡时写的日记、工作中的体会文章、游记、杂文,还有我写的诗歌、对联,以及书法和摄影作品,可谓是个大杂烩。但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亲手创作,语言文字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我希望,当我的孙子拿出这本书,向他的儿孙讲述书中记载的往事时,这份家庭的、精神层面的传承能够延续下去。一个人的最高幸福乃是灵魂的安宁,我也正努力做到这一点,让这些零碎的记忆,成为家族传承的宝贵财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