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湖古寨位于广东潮州市的中国传统村落,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明、清为发展的盛期,是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p> <p class="ql-block"> 龙湖古寨呈带状,南北走向,面积约1.5平方公里,寨内辟三街六巷,从门到街巷显得设计有致,布置明朗,俨然一座小城,其地形及建筑风格与古时潮州府很相似,故有龙湖是潮州小城之称。龙湖寨历代科举出身的进士、举人达53人,名人的题词、书法、碑记也相当多。至清末民初,在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的寨内,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有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p> <p class="ql-block"> 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就在公路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寨内庭院深深,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走进龙湖寨门,街巷井然有序,祠第无数,庭院深深,而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 。</p> <p class="ql-block"> 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因而称“龙湖”,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p> <p class="ql-block"> 龙湖寨为多姓聚居之地,帮书斋名称有以姓氏郡望命名的,如黄姓的“江夏家塾”﹑许姓的“高阳家塾”﹑肖姓的“肖氏家斋”.但更多的是由邑绅或进士﹑举人命名,如“梨花吟馆”“读我书屋”“抱经舍”“雨花精庐”“怡香书室”等等,书斋名字可谓各具意蕴,别有情趣。看来龙湖寨肯定是个尊师重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龙湖寨内还有不少人居住,在小巷里转来转去的时候,可以看到不少的摩托车停在屋前,不过居住在寨内的生活上好像也不太充裕,可能有几个钱的都已搬走了。</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有五多:一是姓氏多,顶峰时期72姓,今余21姓。二是举士多,史载进士、举人一百多人,高居华南列村之首,惜经“破四旧”,后可细考究者仅五十有三,其中最著名者当属“因直言不讳而被下压名次”的冠军型探花姚宏中。</p> <p class="ql-block"> 三是府第祠堂多,今留有五十余座,不仅建的多而且敢于破除藩篱,尊师重教,设“先生祠”;重义行孝,建“阿婆祠”。</p> <p class="ql-block"> 四是书院、书斋多,目前仍可寻得踪迹的就有三十余处,如“读我书屋”、“芥舟书斋”、“友竹居”、“梨花吟馆”、“抱经舍”、“兰后斋”、“津南别墅”、“雨花精庐”等。</p> <p class="ql-block"> 五是学田多,潮州地处省尾国角,古时进京赶考一路坎坷凶险,没钱拉倒,还好该村有钱,光龙湖书院就有学田736亩(明朝)。</p> <p class="ql-block"> 龙湖又称塘湖,因村西、南、北皆池塘(古彩塘溪遗迹),故名。初创乡年代应为南宋绍兴二年以前(《海阳县志》有绍兴二年建地藏院的记载),经数百年龙湖先民的建设,至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倭寇的侵扰,筑寨自卫,自迩,龙湖寨就形成了“三街六巷”的聚落规划格局,寨中汇聚有数百座宗祠、府第、商宅、宫庙等建筑物。至今较完整地保存尚有一百多座,是研究潮州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大型民居聚落。</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龙湖寨水陆交通便利,对它后来成为繁荣的商埠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创乡之初,龙湖寨东有韩江西溪,西临尚未湮没的古彩塘溪,陆路又是通往府城的要道,周围十里沃土。恰处于韩江的出海口,古时陆路交通不便,大宗货物运输多通过水运,由于龙湖具备水陆交通的特殊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历史上潮州的物资集散地之一,16世纪以后,海运业逐步有所发展,潮州后来兴起的小港口如东港、西港、溪东、南陇、东里及沙汕头,共同组成了当时联运的港口群,其中的西港即是龙湖东南方的西溪出口处,故龙湖历史上一直是潮州商业贸易十分活跃的墟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年望族聚居、富商云集的盛况,其规模是一处正在发育的城市雏形,是可耕可贾的理想人居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