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六尺巷 礼让传天下——桐城六尺巷新春掠影

求实

乙已年正月初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题记</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具“仪式感”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25年春节,它不仅是辞旧迎新的节点,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年,人们沉浸在非遗的独特韵味里,为蛇年新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红火与热闹。乙巳蛇年,大年初一,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桐城六尺巷景区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人潮涌动,游人如织。在这一充满喜庆的新春佳节日子里,市民与游客走进六尺巷,欢聚于此,丰富多样的年俗活动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为我们勾勒出浓浓的年味,让仪式感弥漫在古巷每一个角落,成为蛇年新春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青砖黛瓦间,大红灯笼高挂,游客们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或低声细语,品味着这条小巷承载的厚重历史,记录下这一刻的美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游客们沿着窄窄的巷子走一回,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悠久的人文底蕴。在这一条不长的巷道中,行走着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份礼让文化的璀璨色泽之美深深触动,大家一同沉浸在古巷的魅力中,感知先辈的智慧,传承“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共同感受这份古老而美好的文化魅力,品味“谦和礼让”所带来的幸福感。六尺巷,不仅是一条巷子,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传承。新春佳节的热闹与礼让的故事交汇在这里,撕开了岁月的帷幕,让每位游客都能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这样的节日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谱写和谐美好的新年序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桐城,这座位于皖中腹地的古城,至今已有1200余年建城史。它如同一本活化的历史典籍,处处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称雄中国清代文坛200多年的桐城派就在这里起源,所以桐城一直有着“文都”的美誉。锦绣龙眠山水,千年文脉流芳。 桐城市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城内有许多小街巷,如一人巷、钱尚书巷、双井巷、讲学园巷、小河边巷等等,但最为闻名遐迩的是一条只有2米宽、百米长的小巷——六尺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六尺巷,位于桐城市老城区文城西路,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新建开放的六尺巷景区,由张府、吴府、相府遗存、六尺巷和勺园等组成。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深刻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的“让墙”故事而得名。它不仅是桐城历史文化的缩影,更是华夏文明中“礼让”精神的象征。来到这里,您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悠久的人文底蕴。在这一条不长的巷道中,行走着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份传统之美深深触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到六尺巷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正对大马路的高大石牌坊,为四柱三重檐,柱前还有四只石狮子。举目仰视,高大的徽式汉白玉牌坊上镌刻“懿德流芳”四个字。这四个字沉淀着岁月的厚重,也是六尺巷深厚文化底蕴与大智慧的精华结晶。懿德:美好品德之意,“懿德流芳”,寓意美好的品德流芳百世。这座牌坊是为了纪念和称颂六尺巷礼让故事的主人公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高尚品格,“懿德流芳”是给他的最高褒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懿德流芳牌坊往里走几步,则是一块诗画影壁,壁前雕刻了六尺巷的故事图片,壁后则是关于六尺巷的简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相隔不到几米的地方,矗立了一块假山石,上面镌刻“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继续往后走去,一眼望去,是一条不太长的小巷子,那便是六尺巷。巷虽窄,但蕴藏其中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世人。几百年来,六尺巷成了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其中蕴含的处世之道,更是在桐城人的血液里生根发芽,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300多年后的今天,六尺巷的礼让佳话,仍在深刻影响着这座城市。如今,从“六尺巷”过往的游人和行人络绎不绝,小巷深处仍然显现出少有的繁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行至巷尾,仍然有一块高大的牌坊,与此前的“懿德流芳”牌坊不同的是,这个高大的汉白玉牌坊,上面镌刻着“礼让”二字,与西边的“懿德流芳”牌坊交相辉映。从“懿德”到“礼让”,一串故事感人,一段佳话流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乙巳年新春,在桐城六尺巷,早前启幕的六尺巷新春灯会,成百上千盏花灯共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灯海长廊景象,一座座流光溢彩、如梦似幻的灯组,不仅吸引了央视镜头聚焦,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来到这个被誉为“中国文都”的千年小邑,来到这条充满故事的传奇小巷。现场人潮如涌、热闹非凡,烘托出十足的年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去年十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走进这条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他动情地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汲古言今,总书记强调,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语,赋予了六尺巷新的意义,不仅是对六尺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社会治理智慧的深刻阐释。时隔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总书记的话如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每一个桐城人的心田,桐城人民以六尺巷为荣,将其视为和谐共处的典范,代代相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巷故事穿越时空,文明光芒历久弥新。六尺巷,宛如一座巍峨的优秀传统文化丰碑,赓续了以“和”为底色的血脉,镌刻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脉。六尺巷的故事虽小,礼让精神却如涓涓细流,温润人心,泽被后世。从一条巷子的礼让传奇,到一种精神的薪火相传;从个体行为典范,到社会风尚引领,六尺巷这条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百米巷道,已成为中华民族谦和礼让精神的象征。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六尺巷”的智慧之光闪耀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共同书写新时代下和谐社会的美好篇章。</span></p> 图片第2、4为网络下载,致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