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十天行程,从古巴哈瓦那何塞•马蒂国际机场乘坐巴拿马航空公司388航班,飞越加勒比海上空,二小时后,上午十点半降落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托库门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有着丰富城市轮廓线的现代化都市。螺丝塔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从外观上来看,一眼就会被人们牢牢记住,像一个电钻一般扭曲直上,这也是“最扭曲大楼”称号的由来。螺丝塔共有52层,总体高度约243米,从设计上来看就非常复杂,整座大楼呈现360度旋转的角度,因此把它形容成巨大的电钻一点都不夸张。</p> 老城及遗址区 <p class="ql-block">巴拿马城考古遗址及巴拿马历史名区,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征服者帕卓若斯戴勒于1519年建立了最初的巴拿马城,这是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太平洋地区最早的定居地。该城以直线网状布局,表现出欧洲城镇规划的概念。在17世纪中叶被遗弃之后,它被新城(历史区)所取代,新城保留了原来的街道和建筑式样以及由西班牙、法国、早期美国所混杂成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站在巴拿马老城斑驳的城墙下,加勒比海的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残存的教堂钟楼依然倔强地指向苍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充满野心与血腥的殖民历史。</p> <p class="ql-block">最令我驻足的是大教堂遗址。坍塌的穹顶让阳光倾泻而下,在残垣断壁间投下斑驳的光影。野花从石缝中顽强生长,蝴蝶在废墟间翩跹。这里曾是整个美洲大陆最宏伟的教堂之一,如今却成了自然与历史交融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街道废弃的铁轨和红色的地砖,见证着曾经的那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1673年,西班牙人在原址以西8公里处重建了这座城市。这里的建筑融合了西班牙、法国和加勒比风格,彩色的殖民时期建筑在热带阳光下熠熠生辉。圣何塞教堂的金色祭坛是这段历史最生动的注脚——当年为躲避海盗,教士们用油漆将其涂黑,才保住了这件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法兰西广场,青铜雕像静静矗立。1880年,法国人曾在这里雄心勃勃地开始运河工程,却在热带疾病和工程难题前折戟沉沙。广场周围的建筑外墙斑驳,却掩不住昔日的辉煌。如今,这些建筑被改造成精致的咖啡馆和画廊,殖民时期的拱廊下,飘荡着现磨咖啡的香气。</p> <p class="ql-block">这座历经沧桑的老城,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在加勒比海的晚风中,静静诉说着五个世纪的传奇。</p> 运河二段闸门 <p class="ql-block">1534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首次提出开凿运河的设想,却因技术局限而搁浅。三百年后,法国人接过这个梦想,却在热带疾病和工程难题前折戟沉沙。直到1903年,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美国才得以接手这项世纪工程。</p> <p class="ql-block">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这次博览会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而举办的。博览会从1915年2月20日开始,到12月4日结束,展期长达九个半月,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近一个小时的3D大片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站在二段船闸的观景台上,目睹一艘艘巨轮缓缓通过。钢铁巨兽在人工水道中显得如此渺小,就像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船闸两侧的混凝土墙壁上布满青苔,诉说着百年的风雨。控制室内,工程师们专注地操控着闸门,精确计算着每一滴水的去向。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征服,正是人类文明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运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穿过翠绿的热带雨林。货轮缓缓驶过,船头犁开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涟漪。这场景让我想起百年前法国工程师雷赛布的豪言壮语:"要么运河通航,要么我死。"虽然他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这种人类挑战自然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运河博物馆里,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建设者的艰辛。来自加勒比地区的劳工在热带雨林中开凿,黄热病和疟疾夺去了数千人的生命。他们的汗水与鲜血,铸就了这条连接两大洋的黄金水道。展厅中央的沙盘模型清晰地展示了运河的工作原理:利用加通湖的水位,通过三级船闸系统,将船只抬升26米,再缓缓降下。这种巧夺天工的设计,凝聚着无数工程师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运河岸边。远处传来货轮的汽笛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这条81.6公里长的水道,不仅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更连接着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它见证了殖民者的贪婪、建设者的坚韧,也见证着一个民族追求独立的决心。在这里,历史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流淌在运河中的活水,永远向前,永不停息。</p> 美洲大桥及铁路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坐车驶上美洲大桥,巴拿马老城的轮廓若隐若现,现代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这座桥就像一条时光隧道,将殖民时期的掠夺、运河开凿的艰辛、现代文明的繁荣串联在一起。它是工程的奇迹,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注视着巴拿马从一个殖民据点成长为连接世界的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大桥全长1,654米,主跨度达到344米,足以让最大的货轮从容通过。它的设计简洁而优雅:灰色的钢桁架结构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四座巨大的桥墩深深扎入海底,如同巨人的臂膀,托起这条连接两大洲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大桥最初被称为“撒切尔渡轮桥",以纪念主持修建的官员。但人们更愿意称它为"美洲大桥",因为这个名称承载着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连接着地理上的南北美洲,更连接着美洲大陆的历史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世界上第一条联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铁路,远早于巴拿马运河。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疾病和死亡的挑战,铁路建设者们历时五年,终于建成巴拿马铁路,这匹承载黄金之梦的金马开始奔跑,将无数心怀黄金梦的淘金客送往加利福尼亚。</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黎明来临,刚说你好,又说再见了!巴拿马仅一天行程,这座有着丰富城市轮廓线的现代化都市让我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殖民时期的建筑与现代高楼交相辉映,就像这座中美地峡上城市的双重性格:一面是历史的厚重,一面是现代的活力。运河依旧繁忙,货轮川流不息,而巴拿马的故事,也将随着这水流,继续书写下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谢谢你的点赞、评论和分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