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得胸中一种恬静书味,稍足自适——品读曾国藩的人生智慧(三)

素莲

<p class="ql-block">诵读:素莲</p> <p class="ql-block">我如今虽已年迈,牙齿脱落,但曾国藩的话却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暮年的路。他说:“今虽暮齿衰迈,当从敬静纯淡四字上痛下功夫,不能如孟子、元凯之所云,养得胸中一种恬静书味,亦稍足自适矣。”我深知,人到老年,经历了大半生的起起落落,许多事都看淡了,不再有争强好胜的心思。此时,回忆如同一本厚厚的相册,每一页都承载着往昔的甜蜜与悔恨。若能在这迟暮之年,拥有儿孙绕膝的欢乐,那便是无尽的福气了。而在这份福气之中,一颗“敬静纯淡”的安然心更是难能可贵。这颗心看似简单,却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即使到了花甲、耋耄之年,也未必能真正参透其中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我常常想象着,像曾国藩所说的那样,在夕阳的余晖下,坐在温热的藤椅上,泡上一杯清茶,翻开一本好书。低眉凝思时,茶香与书香交织在一起,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啊。稀疏的银发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每一根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难忘的记忆。嘴角的微笑让皱纹绽放,从这微笑中,我看到了人生的美好。此时此刻,时光仿佛停驻,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一片宁静之中。这种“恬淡书味”不仅仅来自于书籍,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沉淀。经过岁月的洗礼,生命中的苦涩杂质被过滤掉,留下的只有那恒长的芳香,如同一杯用心泡制的清茶,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立言的高妙之处在于语出含蓄而深意无穷。他的话,对于那些领悟旷达、读书灵活的人来说,就像一片汪洋,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而对于那些刻板拘泥、钻营字句的人,却只能看到表面上的那一汪细水。我深知,真正的“恬淡书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当这书味在胸中辗转,它会无形地转化成一种处世方式、思维方式,让人在处理问题时,看得开,放得下。对于一位老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在这样的馈赠下,老年的闲趣自然就随之而来,让人生更加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