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篇: 洪碾村的“诉说”

晓风(洪东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乡篇: 洪碾村的“诉说”</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地方仿佛被时间轻轻抚摸,留下了不深不浅的痕迹。洪碾村,这个古称龙溪镇的地方,便是这样一处藏着故事与宁静的角落。</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古彭蠡泽西岸,有一处静谧而祥和的龙溪镇,镇上有一座古朴庄严的接待寺。四祖道信,禅宗高僧,以其深邃的佛学与慈悲心怀闻名于世。一日,他云游至此,被龙溪镇的灵秀水韵与淳朴民风所吸引,遂决定在此建接待寺,以迎送远道而来的僧侣和香客。寺内香火虽不鼎盛,却也别有一番清幽。</p><p class="ql-block"> 据村里的老前辈介绍, 洪碾村,顾名思义,它因一座古老的洪碾屋而得名。那座屋子,或许早已化作尘土,但名字却如同一种传承,烙印在这片土地上,讲述着过往与现在的交织。</p><p class="ql-block"> 走进洪碾村,仿佛踏入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村子临水而居,村民们智慧地选择在高处安家,既避开了水患,又能享受碧水蓝天的美妙景色。在村前,一道宽阔的大坝横卧,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这条大坝的前面便是洪龙凼,它的名字里藏着力量与希望,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美得让人心醉。</p><p class="ql-block"> 跑马垏,这是村前一条横贯东西的宽广大道,古时作为官方驿道,当年红军队伍曾在此走过。如今虽不见马儿的踪迹,但那辽阔与自由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东港,是洪碾村与外界相连的水系,它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也见证了村庄的兴衰变迁。梅家渡,作为连接东港南北两岸的纽带,承载着无数行人的足迹与思念。渡船悠悠,划过水面,带走了离愁,迎来了归喜。在这里,时间似乎流淌得更加缓慢,每一次摆渡,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走在洪龙凼东岸的小道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有保留着旧时光印记的铁匠铺、缝纫店,深深地记载着老一辈人对传统手艺的执着与怀念。龙溪镇卫生院和大队诊所、小卖部,则是居家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静静地坐落在大队部的那片土地上,为村民们提供着便利与安康。</p><p class="ql-block"> 濒临东港,一片片养鱼池如镜面般铺开,倒映着蓝天白云,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泛起层层涟漪。榨油厂、轧花厂、养蚕基地,这些曾经红火一时的村办企业,虽然现在或许已不见当年的辉煌,但它们见证了洪碾村曾经的繁荣与勤劳人民的智慧。排灌站,作为农业的命脉,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丰收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而东港的交通运输,更是洪碾村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船只往来,货物流通,它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让洪碾村的文化与故事得以传播得更远。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关于龙的传说,关于洪碾屋的老故事,还有那些关于爱与坚持的平凡而又动人的篇章。 </p><p class="ql-block"> 洪碾村,这个被水滋养、被历史铭记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里,每一处风景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回忆。洪碾村,以它独有的方式,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生活的美好,等待着每一个愿意倾听的心灵,来感受这份宁静与深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说明: </p><p class="ql-block">(1)洪碾屋,位于洪碾村坝上和墩上之间的连接处,与洪龙凼遥相呼应。遗憾的是,在“文革”中被红卫兵破“四旧”拆除。</p><p class="ql-block">(2)本文所叙述的洪碾村为自然村,而非行政村。但这个村子人口规模比较大,有三个生产队。再往西姓氏为洪的还有洪上屋村和洪矮坝村。与周围的汤、沈、曹、梁、项等姓氏一样,在当时的孔东人民公社四至范围内,都属于人口大姓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 :本文照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