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恋(第一节)

齐天大圣190908

<p class="ql-block">北伐生死决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倒列强,打倒列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伐军之歌在肇庆阅江楼激昂奏响。1924年,国共首度携手,历经两年的砥砺前行,广东革命政权终得稳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如汹涌潮水,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群众基础。在民众的殷切期盼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广东革命政府决然出师北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决战一方,是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的国民革命第四军。这支部队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被誉为“铁军”。其前身是周恩来于1924年11月组建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成员多为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工人、农民,经战火洗礼,意志如钢。1925年11月,周恩来以铁甲车队为基础,在肇庆组建独立团,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任团长。团内干部任免、调动由共产党决定,连以上干部多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团内设有党支部,直接受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领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独立团建设,周恩来多次指示部队发展。叶挺严格训练官兵,强化军事素质与政治理论教育,旨在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军事精良的革命队伍。北伐前,独立团在高要、广宁、德庆、新会一带支持农运,打垮地主武装,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伐军面临强敌,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势力盘踞各地,兵力总计80万。北伐军战略部署明确:西路为主力,沿粤汉路进攻两湖,直指吴佩孚;中路保障侧翼安全,准备进攻孙传芳;东路挺进闽南,叶挺独立团承担正面进攻重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5月1日,独立团从肇庆出发,途经广州时,周恩来在叶家祠召开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鼓励独立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有勇敢和牺牲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周恩来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每一个人的心声。他双手自然下垂,随着话语的节奏微微摆动,每一个动作都沉稳有力。当他讲到关键处时,右手不自觉地抬起,食指微弯,强调着重要的观点。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台下每一个人的耳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到激动人心之处,周恩来的身体微微挺直,双手微微张开,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嘴角微扬,展现出革命家的自信与豪迈。台下的听众被他的气势所感染,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讲演接近尾声时,他微微后退一步,双手自然垂下,眼神中流露出柔和。他微微点头,感谢台下每一个人的聆听和支持。他的动作简单却充满力量和感染力,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他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最后,他满怀激情地鼓励独立团“饮马长江”“武汉见面”。为了增强部队力量,周恩来还派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补充,我的父亲年仅17岁,被委任为独立团三营五连三排见习排长。他站在队伍最前方,年轻的面庞在阳光下坚毅无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浓眉如剑,深邃的眼睛藏着无尽的智慧与果敢,目光如炬,让每一个士兵感受到他不容置疑的权威。挺直的鼻梁,紧抿的嘴唇,未长胡须的下巴,寒剑般的眼神为他略显稚嫩的脸庞增添了一抹成熟与坚毅。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浅浅的痕迹,那是无数次操场上的摸爬滚打的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身姿挺拔,肩宽背阔,军装合身,褶皱彰显着军人的严谨与自律。腰间皮带束着闪着寒光的手枪,是他的象征,也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刃。双腿笔直,军靴锃亮,每一步都坚定有力。双手微握,青筋若隐若现,是长期高强度训练的结果。他站在那里,像一座山,稳稳守护着士兵,让他们在战火中也能安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年轻,但军装和面容让他仿佛经历无数风雨。他就是那个在战场上无所畏惧的年轻军官,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军人的荣耀与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征时,全排满员三十八个战士,大多来自两广,因营养不良,个个瘦弱不堪。七斤半的步枪对他们来说沉重无比。阿庆生长在一个贫穷的连州,与母亲相依为命。战争需要将他带到这里,母亲追着他的背影,直到看不见。她满头银发胡乱盘着,黑黄的脸上布满皱纹,穿着破烂的灰围裙,几丝银发随北风晃动,脚上穿着破旧的拖鞋,在寒风中无声诉说着悲情。父亲看着这群懵懂的战士,眼中几乎湿润。他们大多不知理想为何物,只为保存最低限度的生命。全排只有一挺机关枪,十支苏联援助的莫辛-纳甘步枪,其余皆为汉阳造。副排长是黄埔军校的同学、过命的兄弟、共青团员顾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立团由粤入湘,作为北伐前锋,进入湖南汝城附近。在共产党组织的协助下,与谢文炳部敌军约千余人发生战斗。他们乘夜冒雨进攻,目标是夺取汝城西南高地。敌人的机枪和炮弹如雨点般砸来,战场上一片混乱。父亲第一次参加战斗,在黄埔军校只打过十发子弹,感到非常不适应。血肉横飞,肢体模糊,身边倒下的战士,身边爆炸的炸弹,让他肾上腺素飙升。排里有个叫阿宽的小战士,甚至吓得尿了裤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空中弥漫着火光和硝烟,战壕外充斥着恐惧与死亡的气息。父亲紧紧握着驳壳手枪,违背了爷爷的基督教义,第一次有了杀敌人的感觉。轰轰的炮声还在继续,许多人在他身旁一跃而出,随着一阵激烈的枪声和惨叫,将鲜血泼洒在战场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双手颤抖,极度的恐惧攫住了他。正当他颓丧地贴着墙坐倒在地上时,又一波冲锋开始了。硝烟伴随着鲜血的味道,刺激着他的鼻腔。他再也忍不住了,腾地站了起来,一边压上子弹,拉上枪栓,一边咒骂着自己的懦弱。他冲出战壕,尖利的呼啸声过后,是一片铺天盖地的爆炸声。砖块、泥土、瓦片、乃至人体残肢在空中纷飞,哭声、喊声、求救声不绝于耳。在旁观者眼中,整个世界只剩下了两种颜色:灰黑色与夺目的鲜红。夜色如墨,战火纷飞。父亲作为排长,带领战士们冲锋在前,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敌人的火力异常凶猛,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鲜血染红了城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高声呼喊:“同志们,革命军人有进无退!”他的声音在硝烟中显得格外坚定。尽管身边的战士越来越少,但他毫不退缩,继续指挥着剩余的战士向前冲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激烈的战斗中,营长曹渊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他迅速写下最后一封报告:“团长,天已露晓,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曹渊牺牲时年仅24岁,但他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他的牺牲激励着更多的战士前赴后继,最终为北伐军赢得了胜利。周恩来称赞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也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共产党员在面对死亡时,毫不畏惧,用生命捍卫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他们的精神将永远被后人铭记。父亲想起黄埔军校的誓言,为了给营长报仇,身先士卒带着战士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战场上,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叶挺独立团的战士与敌军的交锋演变为近距离的肉搏战,双方士兵在枪林弹雨中展开了殊死搏斗。刺刀与刺刀碰撞,枪托与枪托对撞,战场上充满了呐喊声和金属的撞击声。叶挺独立团的士兵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最终突破了敌军的防线,经过一夜激战,他们终于将敌人击溃,随即占领了汝城,旗开得胜。</p><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缕硝烟在战场上渐渐散去,太阳从云层中探出头来,金色的光芒洒在大地上,照亮了这片刚刚经历了生死搏斗的土地。北伐军的战士们站在战斗的阵地上,望着敌人溃败的方向,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战士们欢呼雀跃,他们相互拥抱,拍打着对方的肩膀,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那些刚刚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勇士们,此刻却像孩子般纯真地笑着,泪水与汗水交织在一起,分不清是喜极而泣还是战斗的疲惫。他们用嘶哑的嗓子高呼:“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仿佛连大地都在为这场胜利而欢呼。</p><p class="ql-block">一面面北伐军的旗帜在阵地上高高飘扬,猎猎作响。这些旗帜见证了战士们的英勇与无畏,也见证了胜利的荣耀。旗手们高举着旗帜,脸上写满了自豪。他们知道,这面旗帜代表着无数战友的鲜血与牺牲,代表着革命的希望与未来。此刻,旗帜在风中飘扬,仿佛在诉说着胜利的喜悦。</p><p class="ql-block">父亲在阵地的高处,望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紧握的双拳微微松开,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望着远方,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同志们,我们终于拿下了战斗!这是大家的胜利!”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但更多的是骄傲与自豪。周围的战士们纷纷围过来,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胜利的喜悦不仅仅是因为一场战斗的结束,更因为这场胜利为未来的征程带来了信心与希望。战士们知道,这场胜利只是革命道路上的一个起点,但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唱起了激昂的军歌,歌声在战场上回荡,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