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

微不足道

<p class="ql-block">  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位于奉贤区南桥镇湖畔路,主体由相互独立的三个椭圆建筑通过屋顶的公共绿化及环形通道、二层连廊、一层的景观水系和公共空间层层连接,尤其是屋顶连绵起伏的坡度变化既呼应了城市规划中高度的控制又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压力,形成富有趣味的公众活动场地。设有历史陈列厅和海塘文化厅,另有800㎡、240㎡大小两个临展厅。</p> <p class="ql-block">  正在举办“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宫廷文物特展”,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奉贤博物馆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span>今年分别新晋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后,携手推出的精品力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131件/</span>展品,从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历史溯源、造园艺术、园林功能和佛教艺术等几个部分,展现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和文化交流与融合。足不出沪,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盛世繁华扑面而来,赶在闭幕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领略宫廷的奢华与智慧,开启一段非凡的文化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远百里,春寒料峭中专程前来。</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6号,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于1792年建成。这</span>不是一座单纯的山水园林,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后序》中,就追述了圣祖皇帝始建山庄,诘戎绥遐,崇朴爱物之义。在这里,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宴赉宾朋,与蒙藏王公把酒言欢,在这里,帝王们一次次地召见使者,陈说着利与害;还是在这里,多少商定促使卸下兵戎,内外一家。山水交融处、觥筹交错间实现了消融与和解。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了天下景物之美,避暑山庄也就融合了南北园林风格,成为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实现了理政与休憩的完美结合,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传奇的皇家故事,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造园艺术的最高典范。</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造园艺术的最高典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造园艺术的最高典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在避暑山庄绵延的宫墙之外,拱卫着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皇家寺庙群,风格各异,集中了汉、满、蒙、藏、维多民族宗教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将其巧妙融为一体。其中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普乐寺、安远庙、殊像寺和溥仁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理藩院直接管理,因坐落于古北口外,故而被统称为“外八庙”。</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将"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展览精选131件/组精美展品,为您讲述那曾经映衬着殿阁浮图的朝霞夕月,回响那潋滟了水光山色的梵音钟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座行宫,一朝天子,嘉庆、咸丰两帝先后驾崩在避暑山庄,西太后在避暑山庄谋划事变,一举灭掉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重又垂帘听政。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西太后携咸丰帝逃难于避暑山庄后,咸丰帝重病之中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爱珲条约》,从此,中国丧失了东北大片领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仿佛穿越时空,活化在我们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郎世宁绘。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皇帝亲临南苑检阅八旗军的队列及各种兵器、火器的操练活动,以壮军威,鼓士气。</p> <p class="ql-block">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派遣马戈尔尼使团来华访问,这是中英通过外交途径第一次接触。这幅画反映了马戈尔尼在万树园觐见乾隆皇帝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铜鎏金释加牟尼佛像。</p> <p class="ql-block">  桃皮马鞍,铁皮包边,上面还装饰有戗金双龙戏珠纹饰。两侧连接马鞍的两个马蹬为铁鎏金材质,还在其上雕刻有龙纹。“桃皮”又名“金桃皮”,出产于大兴安岭地区。表面红黑色,里面金光闪闪,可用作武器装饰。</p> <p class="ql-block">  银鎏金嘎巴拉碗。</p> <p class="ql-block">  金字满汉文绿头红信牌。类似于现在的通行证,是清前期,官员出行蒙藏等地时自由通行及索取役马和食宿的凭信之物。信牌正面雕刻有汗(皇帝)的字样或年号,背面或粘有汗(皇帝)的宝玺印模,或粘有汗(皇帝)的谕旨,或留出凹槽以便临时贴粘上谕,以保护易碎的纸质文书。</p> <p class="ql-block">  铜鎏金画珐琅双耳瓶。</p> <p class="ql-block">  镶银把皮鞘番属刀。</p> <p class="ql-block">  乾隆铜鎏金掐丝万寿无疆珐琅碗。</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与“祥”谐音,因此大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意思。也尊清代铜鎏金珐琅太平有象背上驮着“宝瓶”,瓶中插有如意、戟、磬,合起来寓意“吉(戟)庆(磬)如意,天下太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铜鎏金掐丝珐琅四足鼎式炉。</p> <p class="ql-block">  郎窑红天球瓶。</p> <p class="ql-block">  嵌珐琅四角亭式紫檀木佛龛。</p> <p class="ql-block">  索子甲,俗称“铁布衫”,为清代较有地位的将军骑马作战时穿用。其工艺繁复,以硬金属丝编织,环环相扣,有“单环”和“双环”区别,可以防护和减轻刀、枪等对人体的伤害。</p> <p class="ql-block">  琉璃花脊。</p> <p class="ql-block">  明万历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皇宫等级森严,后宫嫔妃使用的日常餐具也必须严格遵循身份规定。这组瓷碗釉色各异,每种颜色都对应着不同等级,皇太后、皇后用的淡黄釉碗,皇贵妃用黄釉白里中碗,贵妃、妃用的黄地绿龙中碗及常人用的白瓷中碗,森严的等级制度变得一目了然。小小的碗,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清代“宫斗”按碗而论,如此“抢饭碗”,还真不夸张。</p> <p class="ql-block">  淡黄釉碗。</p> <p class="ql-block">  铜掐丝珐琅三环尊。底部承托器物的铜鎏金如意形三足,造型典雅,配上上方的三狮纹饰,“事事如意”的好兆头,一下子就有了!</p> <p class="ql-block">  杏朴斋清正主人款三足铜炉。</p> <p class="ql-block">  黄地紫绿龙大盘。</p> <p class="ql-block">  玉山子‌是指以“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的山林景观玉器摆件。最早出现于两宋时期,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宋真宗与群臣观赏御廷中石制假山的经历。玉山子巧妙地结合了人文与自然元素,通常集山林、人物、动物、飞鸟、流水等元素于一体,层次分明,作为一种特殊玉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极具观赏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  青玉如意。</p> <p class="ql-block">  这些瓷瓶色彩鲜艳,装饰多样,瓶身却为背面平板,好像是普通瓷瓶“一剖二”,这就是轿瓶。又称壁瓶、挂瓶,后壁大多有穿孔,以便将其悬挂在墙壁或车轿之上,为明代万历时的创新器形。到了清朝,从文人雅物变成为皇家陈设,属清宫造办瓷器,有莲花、葫芦、瓜棱、胆式等多种形制。清代官窑出品的壁瓶,造型别致考究,纹饰严谨华美,格调高雅含蓄。</p> <p class="ql-block">  青釉诗文竹节式轿瓶 。乾隆亲题《咏挂瓶》诗文:“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随行供啸咏,沿路撷芳华。挂处轻车称,簪来野卉斜。红尘安得近,香籁度帷纱。” </p> <p class="ql-block">  方棱形轿瓶:饰以乾隆诗句“干密妨鱼跃,花深隐鹭游”</p> <p class="ql-block">  沉香木佛珠。</p> <p class="ql-block">  汝釉三羊尊。</p> <p class="ql-block">  明.鎏金掐丝珐琅狮钮釉镇。</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铜无量寿佛像。</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宫廷文物特展”,解锁了藏在文物中的宫廷秘密,</span>领悟了乾隆的诗意世界,感受到清代宫廷器物的独特之美和深厚内涵,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块三百多年历史</span>的“避”有三横,是康熙御笔,为何多出一笔?有人说,是康熙故意之举,寓意深远;也有人说,这只是一个无心之失。俺呢,嫁鸡随鸡近朱者赤,学上海宁的生活哲学和处世智慧,那就是“不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