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站在金汤桥上(六十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第514集)</span></p> 古建风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摄影: 曹国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后期: 曹国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器材: X2D哈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美篇号: 55196466</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2025年农历正月,全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之中。寒冷的天气无法阻挡我拍摄的热情。这个冬天,我选择来天津发现不一样的美丽。天津的冬天你可以感受到海河岸边阵阵清新的空气和飞舞的浪漫。我沿海河畔悠然行走,深吸着清冽的空气,仿佛每一口呼吸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悠往事。河面薄冰点点,为冬日海河平添了几分静谧与深邃,更添一抹浪漫与诗意。在这片寒风呼啸的天地间,我寻觅到了别样的美丽。冬日海河,褪去了夏日的繁华与喧嚣,呈现出一种宁静与深远。往日里被忽略的细节,在此刻变得格外引人注目。水鸟偶尔掠过河面,仿佛在低语冬日的秘密;岸边枝条随风摇曳,以独特的姿态成为镜头下的宠儿。我用镜头定格每一个动人的瞬间,将天津冬日海河的韵味展现。每一次快门的落下,都是我对这份美丽的赞颂与敬仰。这次摄影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天津冬日海河的绝美风光,更让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旅程中的璀璨星辰,激励我继续用镜头探寻世界的美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金汤桥畔风光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四周景色映眼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碧水悠悠映桥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美景如画醉心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再拍金汤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踏上金汤桥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这座桥梁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岁月的见证者。每一步行走,都仿佛在与过去对话,让我不禁沉思于它所承载的沧桑与变迁。金汤桥的壮丽景色令我心潮澎湃,桥身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站在桥上,我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此次参观,不仅让我领略了金汤桥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我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敬仰之情。金汤桥,你是一首无言的诗,一幅流动的画,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金汤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金汤桥是天津最著名的桥之一,它前身是天津的第一座桥,初建于清朝;它还是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钢结构桥之一;它同时也见证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解放天津战役的历史性时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 天津的第一座桥——清朝时期的盐关浮桥,金汤桥所在的位置是老城厢东门外的海河岸边,对岸是奥租界。1730年,清雍正八年,随着人口增多,城区扩大,贸易的繁荣,修建桥梁迫在眉睫。当时经过各方筹集捐款,终于建造了天津的第一座桥,由13条木船连缀而成,木船上铺设木板,当时名叫盐关浮桥,又叫东浮桥,这便是金汤桥的前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 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钢结构桥之一,金汤桥位于天津市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金汤是取“固若金汤”的意思。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10月,因铺设从东浮桥至东站有轨电车路轨,将原来的浮桥改建为永久性的钢梁铁桥。原来也是用电力启动的开合桥,1970年,金汤桥全面顶升1.2米,废除了开启设备。2003年金汤桥在恢复设计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整修后的金汤桥成为步行桥,不能通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2005年金汤桥再次重修,恢复了开启功能,每年的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这里都要举行开启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 现在的金汤桥两边引桥的登桥楼梯是玻璃钢砌的,蓝灰色的钢梁用铆钉连接,环环相扣,桥用木头铺面,原色的木地面透着古朴的质感,桥的两岸还有音乐喷泉。金汤桥已经是一个景观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见证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解放天津战役如果只看表面,你也许想象不到,这座桥曾经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金汤桥还有一个别称叫会师桥,因为它见证了解放天津的光辉时刻。天津是国民党败退时重点固守的城市之一,凭借水网交错、地势复杂、易守难攻的特点国民党把它建成一个“环城碉堡工事”保护的城市,可见天津战役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攻坚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 电影《大决战》中在金汤桥拍摄的会师场景解放天津的枪声打响,1949年1月14日上午10点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中5个军、22个师约34万人组成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东西夹击的钳形攻势让敌军措手不及。15日下午1点,东西两面主攻部队历经16小时的激战和流血牺牲,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胜利的大旗插满了金汤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 15日下午3时,天津全城宣布解放,整个战役只用了29小时。这次战役,不仅是解放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役,更创造了敌人不投降,就坚决消灭的“天津方式”,用时短,战略得当,至今仍被称为解放军城市战的经典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1984年,金汤桥海河东路一侧设立了解放天津会师纪念碑。2005年,桥两侧建立纪念解放天津的大型雕塑,作为历史文化名桥,金汤桥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1月,金汤桥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曹国才,1954年出生于世,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及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的尊贵会员,亦是中国摄影家协会首届函授课程的一员骁将,荣获国家一级摄影师的殊荣。自1972年起,身着戎装,步入军营,担任放映组长与文化干事的双重职责,为军旅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81年的作品《蜂恋》在青海省青年摄影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这是对我摄影才华的初次肯定。1983年,又在部队中担当起主讲重任,成功组织了首届摄影培训班,为培养摄影新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89年亲手拍摄并导演了《永清在腾飞》宣传片,展现了家乡的蓬勃发展与壮丽风貌。1991年,再次执导并拍摄了医学科普片《学按摩》,该片共计六集,由中华医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并成功发行至香港、台湾等地,扩大了其影响力。五十余载春秋,我的摄影作品频繁亮相于省、地级报纸、杂志等媒体平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摄影不仅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退休后更加热衷于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投身于风光、风景摄影的广阔天地。用镜头捕捉世界的美丽,用光影讲述人生的故事,继续在摄影的道路上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与辉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