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天津著名金汤桥(六十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第513集)</span></p> 历史建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摄影: 曹国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后期: 曹国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器材: X2D哈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美篇号: 55196466</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2025年农历正月,全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之中。寒冷的天气无法阻挡我拍摄的热情。这个冬天,我选择来天津发现不一样的美丽。天津的冬天你可以感受到海河岸边阵阵清新的空气和飞舞的浪漫。我沿海河畔悠然行走,深吸着清冽的空气,仿佛每一口呼吸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悠往事。河面薄冰点点,为冬日海河平添了几分静谧与深邃,更添一抹浪漫与诗意。在这片寒风呼啸的天地间,我寻觅到了别样的美丽。冬日海河,褪去了夏日的繁华与喧嚣,呈现出一种宁静与深远。往日里被忽略的细节,在此刻变得格外引人注目。水鸟偶尔掠过河面,仿佛在低语冬日的秘密;岸边枝条随风摇曳,以独特的姿态成为镜头下的宠儿。我用镜头定格每一个动人的瞬间,将天津冬日海河的韵味展现。每一次快门的落下,都是我对这份美丽的赞颂与敬仰。这次摄影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天津冬日海河的绝美风光,更让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旅程中的璀璨星辰,激励我继续用镜头探寻世界的美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津门古桥第一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金汤名扬岁月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横跨波涛连南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史载风华映古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著名金汤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天津金汤桥位于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桥名金汤是取"固若金汤"之意。桥长76.4米,总宽10.5米,面积8022平米。是天津市现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铁桥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比解放桥早建约20年。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名称来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金汤桥原为浮梁舟桥,由13条木船联缀而成,桥面铺设活动木板。初名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青州分司孟周衍详请盐院郑禅宝营造,故又称孟公桥。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因铺设从东浮桥至东站有轨电车路轨,由津海关道和奥、意租界领事署及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资改建为永久性的钢梁铁桥,存留至今。原来也是用电力启动的开合桥,1970年第二次大修时,开启设备才被拆除。2005年金汤桥再次重修,恢复了开启功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历 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天津金汤桥位于海河之上,始建于1906年,是天津最早、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的钢结构桥梁。在著名的平津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中5个军组成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于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因此金汤桥成为象征天津解放的标志性建筑。为保护具有文物和历史纪念双重价值的这座桥,近年来天津市按照海河综合开发的整体要求,在恢复设计原貌的基础上对桥梁进行了加固整修,恢复了开启功能。同时在桥两头新建了钢结构的玻璃引桥,在两岸建设了主题性公园--会师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在著名的平津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中5个军、22个师约34万人组成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西突击集团由38军、39军、43军128师组成,自西营门突破;东突击集团由44军、45军组成,自民族门、民权门突破,两集团同时向金汤桥挺进。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因此金汤桥又成为象征天津市解放的标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具有文物和历史纪念双重价值的金汤桥,经过百年的使用,桥梁局部构件严重锈蚀损坏。按照海河综合开发的整体要求对金汤桥在恢复设计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整容,并恢复了开启功能。同时,桥两侧新建了钢结构的玻璃引桥。1949年1月2日,东北野战军天津前线指挥部召开了作战会议,根据天津的地形和守敌布防特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部署了"东西对进,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东西对进的会师地点就是以金汤桥为中心的海河上下游地区。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击,打响了解放天津的战役。经过一番激战,在突破外围城防后,于15日凌晨5时30分,东西对进的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桥头,完成了"拦腰斩断"作战目标,切断了国民党守军的南北联系,打乱了其作战部署,彻底动摇了国民党守军的信心。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于金汤桥成为全歼守敌的关键,金汤桥就此成为了天津获得新生的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曹国才,1954年出生于世,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及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的尊贵会员,亦是中国摄影家协会首届函授课程的一员骁将,荣获国家一级摄影师的殊荣。自1972年起,身着戎装,步入军营,担任放映组长与文化干事的双重职责,为军旅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81年的作品《蜂恋》在青海省青年摄影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这是对我摄影才华的初次肯定。1983年,又在部队中担当起主讲重任,成功组织了首届摄影培训班,为培养摄影新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89年亲手拍摄并导演了《永清在腾飞》宣传片,展现了家乡的蓬勃发展与壮丽风貌。1991年,再次执导并拍摄了医学科普片《学按摩》,该片共计六集,由中华医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并成功发行至香港、台湾等地,扩大了其影响力。五十余载春秋,我的摄影作品频繁亮相于省、地级报纸、杂志等媒体平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摄影不仅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退休后更加热衷于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投身于风光、风景摄影的广阔天地。用镜头捕捉世界的美丽,用光影讲述人生的故事,继续在摄影的道路上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与辉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