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溪烟树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俗称“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西边群山中的鸡冠垅下。</p> <p class="ql-block"> 庆61徒步九溪~九溪烟树~九溪十八涧~龙井泉5.20公里/2小时</p> <p class="ql-block"> 九溪烟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景点西湖之西的鸡冠垅下,其发源有二:一自龙井狮子峰,一自翁家山的杨梅岭,途汇清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栖、清头和方家九溪,一路上穿越青山翠谷,又汇集了无数细流,上自龙井起蜿蜒曲折7公里入钱塘江,又称九溪十八涧。这里的溪流、茶园、迷雾、青川,构成了这一景区的四大旅游特色,游人徒步行在高低不平的路径中,但见迷离的雾气似纱如缎地笼罩着山冈上翠绿的茶树,但听潺潺的溪流涧水流淌在垂兰吊藤的山脚岭根,如梦似幻,仿佛走在天庭的长街。</p> <p class="ql-block"> 古时候人们常喜欢用“九”字来表示数量的众多,其实,这座山区的溪流一路上穿林绕麓,不知汇合了多少细流。十八涧,原是指这条山区溪流的源头龙井一带的无数山涧泉流而说的。所以,十八涧也是古时人们用“九”的倍数来形容山涧泉流众多的意思,并非只有十八条山涧。</p> <p class="ql-block"> 民国36年(1947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两次到九溪作冰川考察,发现古代冰川遗迹,认为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第四纪时,杭州西湖尚为一片冰雪世界,当时下龙井是一处储水盘谷,承受大量冰雪,经九溪十八涧东南流出,形成九溪十八涧峻险地段。九溪十八涧的形成是由于:上天竺----双峰---杨梅岭-----胡公庙它们之间是地势较底的盆地,十八涧的源头龙井村,九溪的源头杨梅岭村分别是两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这个盆地周围的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有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在龙井盆地杨梅岭村盆地中,四周山岭坡面上无数细小的水流都向盆地中心部分汇聚,形成了“万壑争流下九溪”的美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 严格地说:“溪中溪”是“九溪”和“十八涧”两条水流的汇合点,以下形成湍急的九溪河水,流入钱塘江。两条水流都发源于鸡冠垅下,不过是一条在山东坡,一条在山西坡。“溪中溪”往东沿溪而上,是为“九溪”,这一路重峦叠嶂、老树交柯,幽邃荫翳可与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媲美,延着山路可抵达扬梅岭村。</p> <p class="ql-block"> 由“溪中溪”向西沿溪而上,是为“十八涧”,一路峰回路转,清溪琴韵时高时低、忽骤忽缓;浅流或迂回于山脚,或潜行于岩隙,或漫溢于路面,又从步石空缺处轻盈的跌宕而下,溅起一片细水珠,洒下一串欢笑声。十八涧景色天然,少有匠气,溪水因山而曲折,忽左忽右,其中6处溪流漫过山径,上置石步,游人可涉水溪中,也可自石上鹤步而过,各有意趣。经历数道山屏、树处谷口,鸡犬之声相闻,密林中透出青瓦粉墙檐影,著名茶乡——龙井村才在眼前,身历其境,尘襟为之一洗,更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九溪烟树即著名风景点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西边群山中的鸡冠垅下,一端连接烟霞三洞,一端贯连钱塘江。中心点是九溪菜馆前面的一片溪滩和公园。从这里沿鸡冠垅拾级而上,可直达山顶望江亭。在亭前眺望钱塘江,之字形弯曲的江流尽收眼底,远处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九溪的主景是水。所谓九与十八均为虚指,是多的意思。九溪的水源自杨梅岭,沿途汇合了青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栖、诸头、方家等9个山坞的溪流,曲曲折折、忽隐忽现地流入钱塘江。十八涧源于龙井山,于诗人屿、孙文陇、鸡冠陇之间穿林绕麓,汇合了无数溪涧。九溪十八涧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这里的山和树,都因有了这纵横交错、蜿蜒曲折而又奔流不息的水而被点活,构成了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肥沃的土地,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p> <p class="ql-block"> “十八涧”源头龙井村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面,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村内常住人口约800多人,拥有近800亩的高山茶园,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出产的龙井茶位居“狮,龙,云,虎”之首,是狮峰龙井茶的主产区。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龙井村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品尝西湖龙井茶。饮后赞不绝口,并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p> <p class="ql-block"> 杨梅岭村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是钱江景区中九溪十八涧中的“九溪”发源地。这里四面环山,绿树成荫,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群坞之水汇成的小溪穿村而过,终年遄流不息。是西湖景区内原生态较好的一处风景胜地。 杨梅岭村常住人口400人, 居民房屋依山势而建,朝向各异,白墙黑瓦、毛石勒脚、小青瓦披檐、木石栏杆、花格窗的江南传统民居特色鲜明。弯曲的旧石板、弹石村道。错落有致的野山石挡墙,环抱的青山,烂漫的山花,雅致的绿化,新植的杨梅林,彰显了西湖景区独一无二的山地古村落景观。由于杨梅岭村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所以,几百年来,该村成为茶中精品——狮峰龙井茶的又一产区。历史上,此茶曾是皇室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又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礼品茶的定点生产村。为此,还留下绝句佳篇无数,形成了深厚底蕴的茶文化。据史载,古代该村还曾出产过“金婆杨梅”,颇有名气。但由于历史战乱和动乱,均毁于一旦。如今,村两委借着“保先”教育的东风,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先期开发了杨梅林果园50余亩,1200棵杨梅树现已经有几十棵棵树结出青涩涩的果子来。今后逐步扩大以恢复名胜区中又一个特色景点。</p> <p class="ql-block"> 龙井问茶是新西湖十景之一,是走访龙井茶文化的著名景点。西湖龙井茶主要产于龙井村地带,龙井的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的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的五名于一体。而冠名的西湖龙井茶叶有狮、龙、云、虎、梅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为最优,其中奥妙,唯有亲去龙井村品茗问茶方可悟出,因此就有了“龙井问茶”之趣说。龙井泉水清澈甘洌,龙井茶更负盛名,人们争先前来问询,构成了独特龙井茶文化。龙井问茶位于杭州市西湖区龙井狮峰148号。</p> <p class="ql-block"> 龙井问茶(Enjoying tea at dragon well)新西湖十景之一。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有泉名龙井,附近有龙井村,龙井本名龙泓,又名龙湫、龙井。它和白鹤峰下慧禅寺内的虎跑泉,杭州植物园的玉泉在内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p> <p class="ql-block"> 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一九八五年,龙井问茶入选新西湖十景,从此不仅这里的茶叶,就连这里的风景也身价倍增。每年清明前后,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香溢林下。游人慕名前来问山、问水、问茶、问茶道、更问龙井情,堪称西湖春游的第一快事。</p> <p class="ql-block"> 龙井八景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龙井寺东北部的山谷中的景点,西北以龙井路为界,北与西湖西景区相连,东南达南高峰山脚。龙井八景是指“风篁岭、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和翠峰阁”。 1985年,“龙井问茶”列为新西湖十景之一,2005-2006年,杭州市实施龙井茶文化景区整治工程,终于可以令游客一睹“龙井八景”的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过溪亭:位于龙井寺门外。北宋高僧辩才自天竺退居龙井寺,寺前有条名为虎溪的水流,虎溪上的小桥为“归隐”,意为辩才已经归隐山间。一日,苏东坡来访,辩才与他一见如故,二人秉烛夜谈。次日辩才送客下山,两人边走边谈,辩才竟忘记自己订下的“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的清规,送东坡过了虎溪。因改桥名为“过溪”。后人作亭岭上,称“过溪亭”,亦称“二老亭”。为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一片云:在龙井东北侧,为一形似片云的岩石。亭亭丈许,青润玲珑,巧若镂刻,松磴盘屈。龙井八景之一,乾隆曾亲自提写“一片云“名。神运石:在龙井旁,高六尺许,状若游龙,古人有击石祈雨而云生之说。据传,以前杭州大旱时期,到此地祈雨,异常灵验。明正统年间从龙井中捞出,据记载当时刻有“截臬神运石,下有玉泓池”等草书。今天所看见的神运石上刻有清乾隆题“龙井八景”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 龙泓涧:龙井,又称龙泓。龙泓涧发源于龙井,流经涤心沼、过溪亭、外鸡笼,最后注入西湖。此地泉水湉湉,长年流淌。自龙井寺旁延缘而下,层崖壁立,飞流倾泻,越过溪亭,汇入西湖。古人的游记中曾描写龙泓涧景观:在涤心沼一带怪石嶙峋,涧水如数十道白龙一般自乱峰中劈裂而出,激流撞击石穴的声音如数百万锣鼓齐奏一样洪亮。乾隆御题“龙泓涧”,为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方圆庵:原来是北宋高僧辩才建于老龙井的建筑,清代李卫在重建龙井寺时移址再建。该建筑圆盖方趾,蕴涵天圆地方之说,原是佛教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为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风篁岭:北宋元丰年间,上天竺高僧辩才告退龙井后,人们钦慕他的渊博学识和高尚道德,前来探访,络绎不绝,辩才为方便行人游客,化缘募集资金整治山林,开辟山道,广植翠竹,逐渐形成一条修篁夹道的盘纤小径,风篁岭由此而得名,苏轼、秦观等著名文学家曾多次经此地与辩才会晤,交流禅、诗、茶艺。经过溪亭,沿溪而上,山岭高峻,地多修篁,风韵萧爽。为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涤心沼:在龙泓涧上游,龙井寺门外。龙井泉水流经此处,因地势落差,形成沼泽水潭。《寿圣寺记》称沼曰涤心,渊清澈也。“涤心”之含义与佛教中的“洗心”意义近似,“涤心”即清澈之意。近旁建有涤心亭。为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翠峰阁:翠峰,又称碧螺峰。此处奇石深峭,峦翠欲滴,风景极佳。乾隆曾登阁远眺,览尽龙井胜景,欣然题名为“湖山第一佳”。</p> <p class="ql-block"> 荪壁山房:宋人金应桂,号荪壁,曾任知县。在宋朝被元朝取代以后,他弃官归隐,在风篁岭建屋隐居。自题居室为“荪壁山房”。他擅长书画,左弦右壶,设图史古器,清谈不休,以林和靖(宋代人,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性情淡泊)自比。体现了文人一种恬静安怡、纵情自然山水的田园生活。</p> <p class="ql-block"> 夕佳楼:楼名取自陶渊明名句“山气日夕佳”。原为南天竺崇恩演福寺塔院之建筑。旧有东西二楼,“夕佳”是西楼。该楼右瞰澄湖,左挹高峰。每当日落西下之时,余光返照,五色相鲜,色彩斑斓,异常鲜艳。初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毁于明代。今重建在龙井草堂茶山高坡,四周翠色环抱,与三台阁对景,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龙池、泻池:天目山“龙飞凤舞到钱塘。”山脉南支为凤,称凤凰山;北支为龙,其泉其桥,故多用龙名。北支辖龙井范围,龙井一名,原出于此。龙井泉,水量充沛,四时不绝,顺山势而下,至过溪亭飞流成瀑,形成深潭,俗称龙泓,又称龙池。池上后建过溪亭。乾隆南巡至龙井时,曾驻留亭边,凝视池水,深情地感慨“此泉永不枯竭。”龙池水,过桥而入泻池,经过滤流速相趋平缓,最后汇入西湖。</p> <p class="ql-block"> 诗碑廊:清乾隆皇帝先后四次巡幸龙井,历次皆题咏八景,形成《龙井八咏》诗三十二首。现陈列诗刻,大部分是根据当年原作复原而成,部分请国内著名书法家补写。</p> <p class="ql-block"> 浣花池:明正统年间(1436-1449),出现一场大旱。时任浙江总督李德命军士淘井,泉水汹涌,因而疏浚三池,浣花即是其中之一。泉水自龙泓屈曲下注,旁莳杂花,飞英蘸水,漫天起舞,故名“浣花”。</p> <p class="ql-block"> 龙井草堂:龙井草堂依托一个充满野趣的江南古典园林——遗园,秉承“独青山水乐,还作鲲鲸游”的主题,演绎中国传统文化,并使之成为一家奉献地道民间名菜的美食会所。</p> <p class="ql-block"> 尚需修正完善,转载图文视频,致敬感谢作者,敬请关注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