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自勉:</b></p><p class="ql-block"><b>正人先正己,正身须正心,</b></p><p class="ql-block"><b>心正品自正,品正则身正。</b></p> <p class="ql-block">“世上浮荣一时好,人品百年论定”(宋代吴泳)</p><p class="ql-block">人品,决定着人生格局大小,影响和制约着每个人一生的荣辱成败。加强人品的修养和淬炼,理应成为人们毕生须臾不可懈怠的要务。</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些人的头脑里金品、官品和色品的占位越来越大,人品观念日渐淡漠,有的为了蝇头小利而撕裂人情甚至亲情的事件屡有发生,这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危象。</p> <p class="ql-block">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促使我动笔就人品和人性问题发表了20余篇议论文。如,《从狗通人性谈起》《人品与人性和党性》《文品与人品》《诚信是人品官德的基石》《耄耋者谈人品修养》等。</p><p class="ql-block">在这些文章中,我突出强调人品是做人之本,为官之基 ,立功之根,立名之源。无才难成器,无财难成事,人无品则难成人,更难为官。人品是人性的主干,是官德的基石,丢掉了人品,不仅官德荡然无存,就连人性也会沦为兽性。人品好,能将权力当作为国为民的公器和利器;人品坏,则会把权力变成谋私作恶的私器或“凶器”。好人品是力量之源,信誉之源,发展之源,坏人品是败名之根,败业之根,甚至是败身丧身之根。人品的好坏,不仅关乎个人的得失荣辱,而且直接影响事业的成败和大局的兴衰。并指出,人品修养关键在除心垢,正三观;重点在融入日常,坚持经常;人兽顷刻会变换,修炼人品需终生等。</p> <p class="ql-block">这些文章发出的正义呼声,尽管很微弱,仍引起受众的较大反响,有百余位读者发表热评,表示对作者观点的赞同和支持。四川情绪别致的人说:“古往今来,人品道德修养一直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的标准之一。” 河南的大哥大说:“要做一个有官德的人,首先就得从提升自己的人品开始做起。”山东的打扛生涯说:“虽然岁月变迁,但善良和正直永存于心间。” 具有高抬意味的评论,出自原成都军区《战旗报》主编孟祖眉之手,他说:“品人品是老首长为人做官实践的深刻总结,是他一生用汗水和辛劳凝结的果实。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文化,做人养德是基础的基础。感谢老首长老有所为,把自己的心血无私奉献给世人!”</p> <p class="ql-block">谈人品官德问题,最忌讳的是言与行、写与做两层皮。几十年来,在倡扬优良官德人品的过程中,自己力求写和做即笔宣与力行的紧密结合、把教育他人与改造自己统一起来,正人先正己,正己重正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品与政德。我将“做人诚实,从政忠实,作文朴实”作为座右铭,并落实到为人处世中,贯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不做亏心亏理和亏德的事,尽力按良心和党性淬炼公正直正刚正的良好品质。自我评价是,文字水平不怎么高,文风文品不怎么差;脾气不怎么好,心肠不怎么赖;能力不怎么强,政绩不怎么显,人品政德不怎么洼。</p> <p class="ql-block">在任师职干部期间,被65集团军通报表彰为优秀师职干部,曾先后两次在原北京军区大会上介绍了人品官德修养的体会,还有一次介绍了所在师政治工作的经验。退休20多年来,我也时时提醒自己退职不能颓志,身子闲思想不能松,坚持按照共产党员标准规范自己言行,先后三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一次被授予“文明休干”,在上级组织的学习教育和笔会中多次获奖。</p><p class="ql-block">令人感激又惶恐的是,在我最近五年多时间里连续发表上百篇文章时,总有一些老领导、老战友和老部属们,不厌其烦地点贊和评论,而且对老朽的文品与人品不吝赐予溢美之词。下面,从战友们近30个谈及人品的评语中选载几段。</p><p class="ql-block">今年已87岁高龄的老处长王炳祺,对我有知遇举荐之恩,他最近用夸张性的美言鼓励我:“上述几段回忆,充分展现了你高风亮节。宽厚大度、耿直诚实、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等高尚的品德,是你人生的真实写照,好人,好官,好战友。”王老在前几年还特意给我写了首藏头诗:“杨柳一岁一枯荣, 恩怨喜愁留在胸,章章美文发网上,回回佳作传群中,忆述昔日军营事,录下当年战友情,点滴情景写得细,赞叹超强记忆功。”</p><p class="ql-block">同年入伍的老战友赵广瑛也五六次给我戴“高帽子”:“老杨老当益壮,头脑清晰,思路敏捷,但我更敬佩你的为人和高尚的人生理念,你是我最尊敬的战友和师長!”</p><p class="ql-block">在一起共亊六七年的老战友、《解放军报》原高编罗小兵,先后十多次对我做过言过其实的评论:“杨政委是我的兄长、老师、战友。为官一生,清正廉洁,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修身齐家,广读诗书,写的这篇文章很有创意,发人深省。拜读并推荐给大家阅览。杨家老兵,老兵不老!做人典范!”</p> <p class="ql-block">在40年前我当处长时的干事王永存,如今早已是正师(厅)级干部,他还多次在帖中离谱地给我“唱赞歌”:“您是我的恩人贵人,也是良师益友。 您不仅给了我进步的机会,而且树立起君子、才子的楷模。终生感恩感谢您!” </p><p class="ql-block">我任师主任时的科长、原《战旗报》主编、师职干部孟祖眉,先后十多次对我用了专业性的夸诞之词:“人品好,官品正,文品直!杨政委是我的好老师、好领导,也是做人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我任主任曾当过干事现为正团(处)级的吴峻山,对我这样夸大其词:“看到首长的文章,很受教育。您为官清廉、清明、清正,为人公道、正派、刚直不阿,对上级既忠诚又真实、对下级既严格又慈爱、对同事战友既坦诚又亲和。 您是我们的严师、榜样, 更是我们的导师、恩人。”</p><p class="ql-block">原某厂处长韩廷武,是57年前我在团当干事时的战士,几年前发过这样一条心实而词不实的帖子:“杨政委,你是我的恩师,是我从内心尊敬的领导,一辈子感恩戴德!我对你的性格、为人、作风非常了解,你有文才,有能力,有水平,吃亏就在于太耿直,不会溜须拍马,不屑请客送礼。在那种环境和风气下,肯定会遭人嫉妒和暗算……” 记得我当即用这句话回了帖:知我致命“缺陷”者,廷武也!</p><p class="ql-block"> 我56年前在团当干事时的报道员后为正处级的甘成明,曾两度和我共事16年,他在群中过分地夸赞我:“我好幸运、好庆幸,今生遇到了你这位正直、善良、重情的好领导、好战友、好兄长。”就在2月11日,他又在网群中说:“我们今生有缘在军营相遇相处,结下了纯真而深厚的战友情,特别是您对我的教育、关照和帮助,才有我很好的今天,我很感恩您!还有您人品好,满满的正能量,工作能力强,文字功夫深,‘德才兼备,受人尊敬’八个字就是对您最准确的评价。”</p><p class="ql-block">新华社军事部记者冯朗峰,是56年前我在团当干事时挑选的报道员。他多次写帖浮夸说:“杨政委,从您介绍经验中,可以看出,您不但是言者,还是行者,身体力行实在是难能可贵。确实为我等之师,当之无愧!” “杨政委确实堪称高风亮节,充满正气。若是多一些他那样的领导干部,少一些蝇营狗苟之徒,官场和社会的风气会大不一样。杨政委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嫉恶如仇。对于思想意识差者,不论当什么官他都瞧不上眼,不与为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津市某局原书记何德成,曾是我任师主任时的干事,他在一个帖子中这样夸张地说:“文心亦人心。依今看来,文以盛人心,载政道。老首长的文章文心之纯文品之正,体现了一个老党员对党之忠、对业之勤、对民之敬、对友之爱、对兵之亲。我每篇必读,是鲜活的传统教材。”</p> <p class="ql-block">原本师某团政委付献山,先后给我写过十多次文评,他吹捧我太邪乎了,竟如此说:“老政委的大作之所以点击率高,浏览量大,得到不少夸赞高评,主要是政委的人品、才学和作品的质量水平吸引征服了读者。常言道文如其人,我感到政委的人品、才华、经历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和基础。政委的作品文风实、立意新、起点高、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引经据典,以事论理,敢为人先、独辟蹊径,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了‘人人心中都有、个个笔下皆无’的精品。所以才能抓住重点和热点打动人心!”</p><p class="ql-block">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些素不相识的网友,仅仅是看过我的文章,也对我的为人妄加高评。2月9日,网友大禹大水在《丰融春秋》登载我的一篇文章后面留言:“正义,正气,正直,一个堂堂正正地大写之人。这样的人多了,什么力量也不能够阻挡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 四川网友灵犀情感视角,在2月16日《今日头条》刊发我的一篇文章后,如此高抬:“人品如金,光辉暗藏。文章里杨老先生用笔耕传递正能量,倡扬高尚人品,真是令人敬佩!人品好坏,关乎个人荣辱,也影响事业成败,老先生的言论真是掷地有声啊!”陌生网友的夸张性评价,更让我格外感到惴惴不安!</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大干部曾在饭桌上表扬我说:“杨政委人品好,从来不害人”。尽管不害人者因不设防容易被人害,然而,按国人的传统观念,不害人毕竟算是人品不坏的一个标志。</p><p class="ql-block">我常想,短则30年长则50年过去了,我有何德何能值得部属们长时间惦念,热情相待,善意高抬,真让我承受不起。尤其是在人情淡漠、“势利眼”增多的不良风气下,他们如此热诚对待无职无权的老领导,更加证明了这些部属们具有为人正派、讲情讲义的好人品,对我的文章及为人的高抬高评,正体现了他们对老者呵护鼓励的良善用心。</p><p class="ql-block">对于老领导、老战友和部属们写给我的诸多超高失真的鼓励之言,自己深感惶恐难安,实不敢当,权作为有生之年鞭策自己奋蹄前行的忠语良言。</p> <p class="ql-block"> <b>说明:</b></p><p class="ql-block"><b> 评语中的溢美之词,本人实不敢当。虽作了些删节,但过度删节又难以成文,只好基本保留评语原貌。我将把评语中鼓励性的夸张词语,当作日后鞭策奋蹄的忠语良言和有生之年的努力方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