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和爷爷带娃的方法:(1)图图小朋友汉字学习课程的思考

永远童真

<p class="ql-block">童真童趣,思维的奇妙火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姥爷和爷爷都年过花甲,退休后一起分担家里的事情,两位老人共同带着三岁半的小孙子。在孩子的世界里,似乎永远没有既定的规则和套路,小孙子总是以一种独特而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认知和探索周围的一切。尤其是在学习写字这件事上,孩子们的表现常常会让大人忍俊不禁,同时也为小孩子那丰富的想象力而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天,爷爷陪着他画画写字,小孙子兴致勃勃地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冰箱。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爷爷决定趁机教他几个简单的汉字。于是,指着纸上,教他认识了“口”“飞”“尿”这三个字。他学得很快,嘴里还念念有词,似乎在努力记住这些新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画完冰箱后,爷爷又在冰箱里添上了几片树叶。看着那几片简单勾勒出的树叶,想着趁热打铁,便对他说:“宝贝,你看,树叶的‘叶’字,是由‘口’和‘十’字组成的哦。”他歪着头,盯着爷爷写在纸上的“叶”字,又看了看自己画的树叶,眼神里充满了疑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突然,他抬起头,认真地问爷爷:“那为什么应急医院上的十字横和竖一样长,而叶字的十字不是呢?”爷爷一下子愣住了,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深度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大人的认知里,“叶”字的“十”和医院标志上的十字,一个是文字的组成部分,一个是特定的标志符号,它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在孩子的思维里,它们都是“十”的形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这是一个多么独特而有趣的视角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爷爷看着他那充满期待的眼神,突然意识到,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是多么的宝贵。他们不会被固有的知识和观念所束缚,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一些让大人意想不到的疑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过程中,爷爷也深刻地体会到,教孩子学习写字,不仅仅是让他们记住字形和字义,更重要的是要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也许,大人无法立刻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但大人可以和他们一起去寻找答案,一起去感受学习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孩子的世界就像一个充满宝藏的神秘花园,每一次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都能让我们发现新的惊喜。他们那不按套路出牌的思维方式,那丰富的想象力,就像一束束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我们日益僵化的思维,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和美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用心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呵护他们那独一无二的想象力,陪伴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见证他们每一个成长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爷爷和姥爷带娃计划,虽然看起来很平常,但却充满了爱和关怀。两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长辈对晚辈深深的爱,也让这个家充满了温暖和欢笑。</p> <p class="ql-block">图图小朋友汉字学习课程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汉字启蒙(第 1-2 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让孩子认识简单象形字,了解汉字与实物的联系,激发对汉字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学内容:“日、月、山、水、人、口、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学安排(每周 3 次,每次 20 分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 1 次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导入(3 分钟):户外展示一幅美丽的白天和夜晚的景色,引导孩子观察天空中有什么,引出“日”和“月”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授(7 分钟):拿出“日”和“月”的象形字卡片,讲解其演变过程,如“日”就像圆圆的太阳,“月”弯弯的像月亮。让孩子跟着用手指在空中写一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巩固(7 分钟):播放《汉字谣》中关于“日”和“月”的片段,让孩子跟着唱跳。之后进行问答,如“哪个字是太阳呀?”让孩子指出卡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3 分钟):回顾“日”和“月”的字形和代表的意思,布置小任务,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找一找家里有哪些东西和“日”“月”有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 2 次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复习导入(3 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卡片,复习“日”和“月”,请孩子分享找到的和“日”“月”有关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授(7 分钟):展示“山”和“水”的象形字卡片,描述山的形状和水的流动,让孩子观察卡片并说一说像什么。带着孩子用身体动作表现出山和水,如用手搭出山峰,用手指模仿水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巩固(7 分钟):玩“找朋友”游戏,将“日、月、山、水”的卡片和对应的实物图片混在一起,让孩子找出配对的卡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3 分钟):总结“山”和“水”的特点,让孩子回家画一画心中的山和水,并尝试写上这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 3 次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复习导入(3 分钟):展示孩子画的山和水,一起回顾“日、月、山、水”,并请孩子说一说画中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授(7 分钟):介绍“人、口、手”的象形字,讲解字形和含义,如“人”像一个站立的人,“口”像嘴巴,“手”像张开的手指。让孩子摸摸自己的身体部位,加深印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巩固(7 分钟):唱《汉字谣》中关于“人、口、手”的部分,玩动作游戏,说“人”就站起来,说“口”就张大嘴巴,说“手”就挥挥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3 分钟):总结这一周学习的 6 个象形字,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更多和这些字有关的事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简单汉字学习(第 3-4 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认识“大、小、多、少、上、下、左、右”等汉字,理解其含义,并能在生活中运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学内容:“大、小、多、少、上、下、左、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学安排(每周 3 次,每次 20 分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 1 次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导入(3 分钟):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玩具熊,让孩子观察并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引出“大”和“小”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授(7 分钟):展示“大”和“小”的汉字卡片,讲解字形,如“大”像一个张开手臂的人,比较大;“小”像三颗小石子,比较小。让孩子用手比划出大小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巩固(7 分钟):在教室里找一找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如大桌子、小椅子,让孩子用“大”和“小”说句子。进行“大小分类”游戏,将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让孩子分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3 分钟):回顾“大”和“小”的含义和字形,布置任务,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找 5 个大的物品和 5 个小的物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 2 次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复习导入(3 分钟):请孩子分享找到的大物品和小物品,展示“大”和“小”的卡片复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授(7 分钟):拿出两堆数量不同的积木,一堆多一堆少,引出“多”和“少”。展示汉字卡片,讲解字形,如“多”是两个“夕”叠加,代表数量多;“少”像一棵小树苗,数量少。让孩子数一数积木数量,感受多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巩固(7 分钟):玩“抢物品”游戏,老师说出“多”或“少”,孩子去抢对应的数量的物品。读《大小多少》绘本中关于“多”和“少”的部分,让孩子跟着指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3 分钟):总结“多”和“少”的概念,让孩子回家数一数家里的水果,比较多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 3 次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复习导入(3 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复习“大、小、多、少”,请孩子用这些字说句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授(7 分钟):将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上,一个放在桌子下,引出“上”和“下”。展示汉字卡片,讲解含义,让孩子用手指出教室中上面和下面的东西。之后,站在孩子的左边和右边,引出“左”和“右”,展示卡片讲解,让孩子辨别自己的左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巩固(7 分钟):做动作游戏,老师说“上”,孩子举手;说“下”,孩子蹲下;说“左”,孩子伸左手;说“右”,孩子伸右手。进行“听指令摆放物品”游戏,如“把玩具放在桌子上面,把书放在桌子下面,把铅笔放在你的左边”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3 分钟):总结这一周学习的 6 个汉字,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运用这些字描述位置和数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汉字拓展(第 5-6 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认识“花、草、树、鸟、虫、鱼”等汉字,了解这些事物的特征,丰富词汇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学内容:“花、草、树、鸟、虫、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学安排(每周 3 次,每次 20 分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 1 次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导入(3 分钟):带孩子到学校的花园里,让孩子观察各种植物,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漂亮的东西呀?”引出“花”和“草”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授(7 分钟):回到教室,展示“花”和“草”的汉字卡片和图片,讲解字形和特点,如“花”有漂亮的花瓣,“草”是细细长长的。让孩子说一说看到的花和草的颜色和样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巩固(7 分钟):画简笔画,老师边画边写“花”和“草”的字,让孩子跟着画。进行“找花找草”游戏,在教室里藏一些花和草的图片,让孩子找出来并说出对应的汉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3 分钟):总结“花”和“草”的特点,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种一盆小花或小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 2 次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复习导入(3 分钟):请孩子分享种花或种草的经历,展示“花”和“草”的卡片复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授(7 分钟):拿出“树”的图片和汉字卡片,介绍树的组成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讲解“树”字的写法。带孩子到校园里观察不同的树,让孩子抱抱树干,感受树的大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巩固(7 分钟):玩猜树名游戏,老师描述树的特征,让孩子猜是什么树。用彩泥制作树的模型,边做边说“树”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3 分钟):总结“树”的相关知识,让孩子回家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 3 次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复习导入(3 分钟):展示孩子画的树,一起回顾“花、草、树”,请孩子说一说画中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授(7 分钟):播放鸟叫、虫鸣、鱼游的视频,引出“鸟、虫、鱼”。展示汉字卡片,讲解字形和特点,如“鸟”有翅膀和尖尖的嘴巴,“虫”是长长的,“鱼”有鱼鳞和尾巴。让孩子模仿鸟飞、虫爬、鱼游的动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巩固(7 分钟):玩猜谜游戏,如“身上穿花衣,爱在树上啼(打一动物)”,引出“鸟”字;“小小虫儿真奇妙,身体细长会爬行(打一动物)”,引出“虫”字;“没有脚,没有手,弯弯身子水里游(打一动物)”,引出“鱼”字。进行“分类游戏”,将“花、草、树、鸟、虫、鱼”的卡片分类,让孩子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3 分钟):总结这一周学习的 6 个汉字,鼓励孩子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大自然中的这些事物。</p> <p class="ql-block">老师兼“阿姨”:姥爷、爷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