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之法

曲晓力

诊脉的气质 <p class="ql-block">  诊脉的气质在中医中是指通过脉搏的辨识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这种方法不仅仅是简单的测量心跳,而是通过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特征来综合分析人体的健康状况。以下是中医诊脉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p> 脉诊的基本原理 <p class="ql-block">  中医脉诊认为,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以及体内的气血运行状况。例如,脉位(浮、中、沉)可以指示疾病所在的部位,脉率(快慢)可以反映心跳的正常与否,脉力(强弱)可以了解气血的盛衰,脉形(大小、长短)可以推测体液的状态。</p> 调指 <p class="ql-block">脉诊的基本方法</p><p class="ql-block"> 医生在诊脉时,需保持指端平齐,运用指目(手指尖端的敏感部位)进行诊查。</p> 运指 <p class="ql-block">  包括总按(三指同时加压),单按(一指单独加压),以及通过举按寻(轻举、重按、寻推)等手法来细致感受脉象的不同方面。</p> 脉诊的应用 <p class="ql-block">  脉诊不仅仅是诊断工具,它还能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例如,脉象由浮转沉,可能表明病情有所变化;脉象由弱转强,可能意味着治疗有效。</p> 注意事项 <p class="ql-block">  进行脉诊时,医生需要保持心静手轻,保持客观的态度,避免个人偏见影响诊断结果。同时,患者应在诊脉前保持放松状态,以便医生能更准确地感受脉象。通过这些方法,中医能够通过脉诊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  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p> <p class="ql-block">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p> <p class="ql-block">  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在临床中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p> <p class="ql-block">  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p> <p class="ql-block">  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  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 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p> <p class="ql-block">  诊脉中一天有时看几十人, 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p> 脉诊最简单 只需要分辨 <p class="ql-block">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p><p class="ql-block">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p><p class="ql-block">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p><p class="ql-block">脉浮:</p><p class="ql-block"> 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p> 辨证要点 <p class="ql-block">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p><p class="ql-block">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p> <p class="ql-block">  左手侯阴血 右手侯阳气 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 心运血 肝藏血 血之精华入肾阴。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 肺运气 脾生气 肾之阳化精为气。</p> <p class="ql-block">  男为阳 、气盛 、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女为阴 、血盛 、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此为男女之常脉。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当作何论?</p> <p class="ql-block">  服药前;当辨证为用阳过度,不能收敛 、寸尺多浮。服药后;当辨证为阳气得助、 加快运化中 、寸尺多沉。同时可见两手关脉最强,右关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左关为肝脉 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p><p class="ql-block"> 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药 同样的证 辨证意义完全不同,阳之要、 在于能降,寸脉位于上【表】 阳位 当以收敛沉降为顺 中取可得,阳之要 、在于能敛,尺脉位于下【里】 阴位 当以收敛固密为顺 重取可得,阳之要。</p> <p class="ql-block">  在于能运,关脉位于中【中】 中位 当以鼓荡滑畅为顺 轻取可得,简言之 两头小 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 谓之:橄榄形辨证运用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归位 阳明降与否 升降调与否】</p><p class="ql-block">1、能量足否;脉管之大小、有力无力而已、不必详论。</p><p class="ql-block">2、相火者;根于肾,先发动于肝,故相火不位者,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p> <p class="ql-block">  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脉虽弦但有柔和节律之象 【犹将军之不怒自威】但越用力下按 反弹之力越盛 【犹太极高手 表面柔和 内里刚劲 敌强我愈强】</p><p class="ql-block">3、用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 如何区别?短时用阳者【说话 运动 用神等等】 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 类于用阳】 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p> <p class="ql-block">  相火根于肾 则相火不位者 尺脉多偏浮 【 肾水为母 肝木为子 子败家挥霍不够用 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若静坐后 寸脉仍浮 即为阳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断:失眠多梦 情绪焦躁 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p> <p class="ql-block">  寸脉浮 ,同时尺脉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左手尺脉【肾阴无者、绝经 闭经 断经 轻者 经量少。右手尺脉【肾阳无者、阳痿 性冷淡 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 抑郁症 失忆症 肌无力 尿频。</p> <p class="ql-block">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 至简者 不论脏腑 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p> <p class="ql-block">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分,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关于寸、关、尺分候脏腑,《内经》以后医家各有论述,而主要的分候的观点是一致的,大多认为左手寸、关、尺分候心、肝、肾之气;右手分候肺、脾、命门之气。</p> <p class="ql-block">  桡骨茎突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p> <p class="ql-block">  初持脈時,令仰其掌,掌後高骨,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腎與命門,居兩尺部,魂魄谷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p> <p class="ql-block">  左大順男,右大順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男女脈同,惟尺則異,陽弱陰盛,反此病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