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美篇号:1751699</div><div><br></div> <h5>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h5> 贵州·鲁班场 从国酒门向南十几公里到达鲁班,这段路行进的方向与当年红军长征的方向是相反的。<div><br> 鲁班场(现为鲁班街道)位于仁怀市南面,北距县城约20公里。9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令人记忆深刻。</div><div><br> 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后,1935年3月2日蒋介石飞抵重庆,亲自统领驻川黔各路军队,制定了“南守北攻”和“碉堡推进”的作战方针,意图在乌江北岸和赤水河以东区域将红军围而歼之。1935年3月11日,川军潘文华部占领遵义,周浑元部集结鲁班场,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向鸭溪、遵义推进,红军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div><div><br> 国民党第二纵队司令周浑元率三个师固守鲁班场,像刺一样卡在红军前进的路上,毛泽东作出的决定是:拔掉它。无奈周浑元避战不出,而是占据有利地形,修筑工事,在周围两三公里范围内构成防御体系,每隔一米打一木桩,以藤条、荆棘缠连,称为“土铁丝网”,砍伐树木作路障,用泥土、草皮堆成七十多个堡垒,构成密集的火力网,还在前沿阵地上遍插竹签于草丛之中。<br></div><div><br></div> <h5>鲁班场战斗</h5> 根据蒋介石的密令,周浑元避而不战,固守待援。这似乎并未引起红军的注意,1935年3月15日凌晨总攻开始了,红一、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全部投入战斗,从东、南、北三面把鲁班场守敌围住,红九军团作为预备队阻滞东南方向吴奇伟纵队。<div><br> 鲁班场东距摩天岭7公里,南距三元洞8公里,北面下场口有两个小山对峙,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红军冒着两山射下来的密集弹雨,反复冲锋七八次,前赴后继,突破了敌人两道封锁线。在团标寺的开阔地带,战斗尤为激烈,最后打成了肉搏战。</div><div><br> 竹签阵让战士们吃尽苦头,很多人被扎伤。时任红一军团一师政委的谭政,被硬竹签所刺,在脚板上形成一个很硬的东西,每逢阴雨天便钻心地疼,这疼痛伴随了他一生。</div><div><br> 这场攻坚战持续至下午五时半,歼敌四百多人,红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局部虽有突破,但全局目标终未达成。根据前方情报,北面川军离鲁班场只有一百二十里,而东南面的中央军已逼至枫香坝,敌人合围而来,形势凶险万分,毛泽东果断决定撤出战斗,迅速向仁怀茅台镇方向转移。西渡赤水河,吸引敌人,调出滇军,跳出包围圈,一个大胆的设想和计划渐渐在毛泽东的脑海中成形。<br></div><div><br></div> <h5>鲁班场红军烈士墓</h5> 我们来到鲁班红军烈士陵园,陵园位于仁怀市鲁班镇街东晏家堡,路边立着一块黑色石碑,上有“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字样。再往前走是“鲁班红军烈士墓”石碑,碑旁有台阶通往红军烈士陵园。<div><br> 陵园里有红军墓和烈士碑,安葬着145具烈士遗骸,我们在墓碑前鞠躬祭拜。其实当年的鲁班场一战,牺牲的红军远不止这些,据载红军伤亡489人,其中牺牲的团参谋长、参谋和营长各1人,连长3人,排长6人。据时任红一军团六团代政委邓飞回忆,红军伤千余人。</div><div><br> 毛泽东坦承,他一生打过四次败仗,两次发生在四渡赤水,一次是土城的青杠坡战斗,另一次就是鲁班场战斗。没有资料表明,鲁班场战斗是不是毛泽东为了实现 “到四川去绕一个圈子”的战略构想,为寻求新的机动而进行的一场有准备有计划的战斗。客观上说,此战虽付出了相当代价,也让周浑元不明就里未敢追击,给红军留出了宝贵时间,得以从容进入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br></div><div><br></div> <h5>枫香镇花茂村</h5> 贵州·苟坝 离开鲁班,继续向南不到50公里就是枫香镇。<div><br> 枫香镇隶属遵义市播州区,地处大娄山脉,我们进入一片四面环山之地。贵州山如林立,几无平原,城镇村落大都建在类似的山间平地上。</div><div><br>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村子叫花茂村,妻惊喜道:“电视剧《花繁叶茂》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真是意外之喜,前不久看过这部电视剧,说的是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事,原型就是花茂村。<br></div><div><br></div> <h5>花茂村</h5> 这里山青水秀,的确很美。现在的花茂村不仅早已脱贫,而且正向乡村振兴转变,实现“三强三美三好”(组织强、文化强、产业强;生态美、村容美、居住美;环境好、乡风好、收入好)。<div><br> 很多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我们也停下车,驻足观赏这片宁静的世外桃源,不由啧啧赞叹。这里原来叫荒茅田,后改为"花茂",意为繁花茂盛,如今山河锦绣,欣欣向荣,生机蓬勃,真可谓“名符其实”了。<br></div><div><br></div> <h5>苟坝会议纪念地</h5> 继续往里走,在花茂村北面不远就是苟坝村,苟坝因“苟坝会议”而闻名。<div><br> 1935年3月4日,红军在遵义设立了前敌司令部,以便统一指挥作战,朱德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毛泽东开始有了明确的军内职务,重新掌握了军事指挥权。3月5日,新成立的前敌司令部离开遵义,并下达了第一个作战命令《关于消灭(周浑元部)萧、谢两师的部署》,没想到这个命令在几天后就遇到了问题。</div><div><br></div> <h5>苟坝</h5> 3月8日军委纵队进驻苟坝。10日凌晨,一封急件传到前敌司令部,交到朱德手里,电报是林彪和聂荣臻发来的,建议攻打打鼓新场。当时打鼓新场属黔西县(今金沙县城),攻打的理由是打鼓新场是敌人的粮草重地,可补充给养,而守军是黔军王家烈的“双枪兵”,好打。<div><br> 这个建议获得了多数人的赞同,连朱德都认为可行,只有毛泽东反对。于是张闻天召集开会讨论此事,参加会议的有20多人,会议从10日早上一直开到晚上。结果还是大家都同意,只有毛泽东一人坚决反对,打鼓新场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红军的存亡问题。争论到最后,毛泽东一挥手,“你们硬是要打,我这前敌司令部政委不干了!”张闻天也急了:“你不干,就不干吧!”</div><div><br></div> <h5>苟坝村</h5> 这一甩手反而闹得更僵。经过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不仅采纳了林彪和聂荣臻的建议,还作出了撤销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的决定。<div><br> 毛泽东回到住处,深为党和红军的前途担忧,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决定去找周恩来再争取一下,因为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者。当时周恩来住在3里外的长五间,深夜毛泽东提着马灯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长五间,请周恩来晚一点发命令,再想一想,不能打,危险!周恩来同意了。</div><div><br> 第二天再次开会,根据最新情报,终于说服大家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后来事实证明,不打打鼓新场是正确的,如果恋战红军将会陷入重围之中,后果无法预料。3月12日,张闻天在苟坝继续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议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最高军事指挥小组,史称“新三人团”。</div><div><br></div> <h5>毛泽东小道</h5> 苟坝,这个被高山环绕的隐秘田坝,这个位于马鬃岭脚下的偏僻山村,因为那段往事而被世人永远铭记。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在几天时间内得而失,又失而复得,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万幸。<div><br> 如今苟坝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走进村里,那些陈旧的房屋院落仍带着曾经的记忆,静静地立于时光里。毛泽东旧址、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国家政治保卫局驻地旧址、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墙上斑驳的标语仿佛还在述说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div><div><br></div> <h5>苟坝会议会址</h5> 苟坝会议会址,是一座小青瓦、穿斗方、雕花窗、白粉墙的传统黔北民居风格的木结构四合院,原为卢姓村民居住,红军来时房子新盖不久,所以当地人称其为“新房子” 。我们来得迟,院门未开,从门缝里依然可以看见院内的情景,正中的堂屋就是当年开会的地方。<div><br></div> <h5>会址院内</h5> 村里还建有红军标语馆、红军马灯馆等。马灯,一种能防风雨的煤油灯,可以手提,骑马夜行时也可以挂在马身上。走出村子,在平阔的田野中央一块坡地上,远远地矗立着一盏巨大的马灯,照亮着通往长五间的路。<div><br> 那是毛泽东曾经走过的小道,中国革命就是在这样曲折的小路上不断前行,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古老的马灯,巍峨地屹立于天地间,成了苟坝村永恒的记忆,也见证着今日的辉煌。</div><div><br></div> <h5>马灯</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枫香镇·苟坝</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续......)</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2月</h3> <h1>附:</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渡赤水</span></p> <h5></h5><h3>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这一段,由于迂回曲折,使得我们的行走路线常常与红军相反,现按时间顺序简述如下,以方便阅读和理解。</h3><h3><br><b>1935年红军行军路线:</b></h3><div><br><h5>1月19日,军委纵队离开遵义<br>1月24日,红一军团占领土城<br>1月26日,军委纵队经娄山关、桐梓,到达土城<br>1月28日,土城青杠坡战斗<br>1月29日,土城一渡赤水<br>2月3日,军委纵队到达四川叙永县石厢子<br>2月4日,军委纵队仍驻石厢子,期间召开“鸡鸣三省”会议<br>2月5日,军委纵队离开石厢子,经鸡鸣三省村到达云南扎西水田花房子<br>2月9日,到达云南威信县城扎西<br>2月11日,离开扎西,回师东进至古蔺太平渡<br>2月18-19日,红军在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渡口二渡赤水河<br>2月26日,攻克娄山关,取得娄山关大捷<br>2月28日,攻克遵义新城,毛泽东过娄山关<br>2月29日,攻克遵义老城,同时追击吴奇伟部至乌江,取得遵义战役大捷<br>3月1日,驻遵义城<br>3月2日,蒋介石飞抵重庆亲自指挥围堵红军<br>3月4日,成立前敌司令部,朱德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br>3月5日,前敌司令部离开遵义,前往鸭溪<br>3月8日,进驻枫香镇苟坝村<br>3月10日,召开苟坝会议,讨论进攻打鼓新场,毛泽东反对<br>3月11日,仍驻苟坝,再次开会。<br>3月12日,在苟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 “新”三人团<br>3月15日,鲁班场战斗,未克,主动撤出,向茅台移动<br>3月16日,到达仁怀县茅台镇<br>3月17日,红军在茅台镇三渡赤水<br>3月20日,进入四川古蔺县境内隐蔽三天,并派一部佯攻古蔺迷惑敌人<br>3月21-22日,在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四渡赤水河,南下<br>3月24日,蒋介石从重庆飞抵贵阳坐镇指挥</h5></div><div><br></div> <h5>电视剧《花繁叶茂》里的村委会</h5> <h5>苟坝会议会址</h5> <h5>苟坝村</h5> <h5>村路</h5> <h5>马灯</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