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围绕关中的四个重要关隘

诗笺雅韵

<p class="ql-block">1、潼关: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2、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p> <p class="ql-block">3、 武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是古晋楚、秦楚国界出入检查处。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4、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市东南,是关中与塞北之间的交通要冲。萧关历史上不仅是军事要地,而且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汉代的萧关原本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北宋时,政府为了防御西夏,又在汉代萧关故址以北200里,重筑萧关,位置是今宁夏同心县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潼关与函谷关都是历史上重要的关隘,二者主要区别如下:</p><p class="ql-block"> 1、地理位置不同: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处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以北12公里的弘农涧河入黄河口处。</p><p class="ql-block">2、历史沿革不同: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函谷关始建于周朝,历史上曾有秦、汉、魏三座不同时期的函谷关。</p><p class="ql-block">3、战略意义不同: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是从东面进入关中的重要通道,在东汉以后特别是唐朝时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拱卫长安的重要关隘。函谷关在先秦时期是秦国抵御东方诸侯国进攻的重要屏障,是秦国东出和东方各国西进的必经之地,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东汉后战略地位逐渐被潼关取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