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锲而不舍

厚德载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浪潮中,荀子以其深邃的见解与独特的思想,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锲而不舍”这一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成语,便源自他的经典著作《劝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荀子深知,学习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漫长且需要耐力的马拉松,容不得半点懈怠与半途而废。为了向世人阐明这一观点,他以雕刻为喻,展开了生动的论述: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手持刻刀,面对一块质朴的木头或坚硬的石头,试图在其上留下精美的痕迹。若是他浅尝辄止,仅仅刻上寥寥数下便心生退意,那么,即便只是勾勒一道简单的花纹,也只能是天方夜谭。但倘若他能怀抱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雕琢下去,那么,随着时间的缓缓流淌,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必将在他的手中诞生。即便是面对坚硬如金石的材料,凭借着这股子不懈的劲头,也能雕琢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图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荀子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着重强调了无论做任何事情,坚定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学习一事更是如此。只有如同不知疲倦地雕琢金石一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追求知识,在求知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险阻,才能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收获学识的累累硕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后人从荀子的这一精妙论述中,提炼出了“锲而不舍”这个成语。如今,它已成为人们形容一个人在面对目标时,拥有坚定不移的恒心、顽强不屈的毅力,始终坚守、绝不轻易言弃的精神象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