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地狱中的奥菲欧”(Orphée aux enfers)又名“天国与地狱序曲”,是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于1858年创作的一部经典轻歌剧,歌剧内容出自于古希腊神话中奥菲欧与欧律狄克的爱情故事,十九世纪中叶,当时的法国正处在多事之秋时期,王朝与共和制频繁更迭,社会环境动荡不安,这样的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影响了作曲家们的艺术创作,但奥芬巴赫却巧妙地探究和顺应(利用)了时局的纷争,在改编、创作《地狱中的奥菲欧》这部轻歌剧时对剧情作了些许的模糊,用喜剧的形式讽刺了当时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巴黎上流社会庸俗、颓废和放荡的生活·····,正是这部写实剧的别出心裁和一反既往,后来被人们誉为是奥芬巴赫众多轻歌剧作品中的翘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年6月22日出生在德国的科隆,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犹太音乐教师,奥芬巴赫 5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练习小提琴,一年后又自习起了大提琴演奏,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受其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萌生出了对作曲的强烈兴趣,他的那种音乐灵感得到了父亲认可和支持,1833年,14岁的小奥芬巴赫被父亲带去了巴黎,并领着他去参观了巴黎音乐学院······,第二年经过选拔考试,15岁的奥芬巴赫被巴黎音乐学院录取,但迫于生活的压力,他真正在音乐学院其实只上了两个学期的课程,之后便辍学在巴黎喜歌剧院管弦乐队找了一份大提琴演奏师的工作,四年后,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荣升法兰西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并逐步获得乐界认可,1855年,36岁的奥芬巴赫拥有了自己的“巴黎人小剧院”(Bouffe Parisens),在剧院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上演自己喜欢的包括喜歌剧在内的轻歌剧,并亲自担任艺术指导,此后,他的名气,他的作品在巴黎一飞冲天,当第二届世博会即将在巴黎举办前夕,奥芬巴赫接受邀请为世博会提供主题音乐作品,不出两个礼拜,他就创作出了轻歌剧“格奥尔斯坦公爵夫人”(La Grande-Duchesse de Gérolstein),在世博会举办其间的演出大获成功,不久,这部轻歌剧在巴黎和维也纳两地同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由于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是奥芬巴赫根据古希腊神话改编的故事,所以歌剧的音乐展开必须与剧情紧密结合,既要有古典音乐的庄重与和谐,又不失现代音乐的活泼与跳跃,通过不同的音乐情绪来体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其中的主线条就是奥菲欧与妻子欧律狄克的爱情纠葛,两人在地狱中的冒险经历通过音乐的生动呈现,给原本的悲剧主题赋予了浓浓的喜剧色彩,特别是序曲的展开始终贯穿着幽默滑稽的元素和轻松愉快的节奏,如此无缝转换既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也影射了拿破仑三世治下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整部歌剧赋予了深刻的社会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讲奥芬巴赫是轻歌剧的创始人,但要将正歌剧从真正意义上改变成轻歌剧乃至被乐界接受却一直阻力重重,之前意大利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和德国作曲家冯·格鲁克(von Gluck)都有过尝试(两人皆是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最早改编者),但碍于所谓音乐题材的正统性及其他原因的阻扰,都没有获得成功,而奥芬巴赫独辟蹊径,他先把从正歌剧改编而来的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放在自己的小剧院做试验,并把剧中部分悲剧形态先用调侃的方式赋予喜剧元素,再逐渐将整部作品过度为喜剧形态的轻歌剧,一俟成功后便在巴黎各个大剧院推出,正是奥芬巴赫一贯的孜孜不倦并尝试了在部分作品中适当加入民间音乐的元素,而在正歌剧的改编过程中,巧妙地中和了(包括部分迎合)娱乐性较强的音乐为改编的作品作铺垫,正因为如此二重性的操作,才能在当时第二帝国凶险的环境里得以安然地生存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和另一部轻歌剧“美丽的海伦”(La belle Hélène)获的成功,他的名气和声望也随之在巴黎的歌剧界到达了高峰,在审视十九世纪中叶法国政治环境、音乐背景及文学作品社会意义的同时,晚年的奥芬巴赫率先打破忌讳,在政治决策、文学思潮以及音乐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改编、创作了近百部轻歌剧的基础上,他渴望创作出一部跨越(有别于)轻歌剧套路的音乐作品,“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d'Hoffmann)这部经典作品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动笔的,然而,成功和再创作的代价是他健康的每况愈下,在“霍夫曼的故事”即将完成之时,奥芬巴赫的病情突然加重···,于1880年10月5日去世,其作品未完成的结尾部分由他的好友、法国作曲家欧内斯特·吉罗(Ernest Guiraud)替他补笔续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雅克·奥芬巴赫,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及轻歌剧的奠基人逝世后被安葬在了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père Lachaise),与众多著名音乐家肖邦、比才、罗西尼、勃拉姆斯······等一起长眠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注1:随本篇附上的背景音乐为交响乐《地狱中的奥菲欧》,系“柏林爱乐乐团”(Philharmonie de Berlin)的演奏版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注2:本篇中的所有图片皆下载自网络平台,谨致谢原作者。</span></p> <h1><b> 2025年2月17日</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