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庙宇→太符观

莺歌燕舞

<p class="ql-block">  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今天的汾阳在汾水的西边,是宋之问、狄青故里,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汾阳6个国保中,太符观拔头筹。</p><p class="ql-block"> 太符观在汾阳和文水之间的杏花村镇上庙村,“借问酒家何处有”,这镇子酿酒的、勾兑酒的、卖酒的辐辏于此,是山西最大的酒业基地。汾河东那边不远的清徐是山西最大的老陈醋产区,酒醋同源,“酒都”“醋都”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5日乙已年春节过了,元宵节也过了,上班的都开工了,上学的开学了,人聚集观光游玩的人也稀少了许多,在家呆着吧不活动快傻了,开始出去看一看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  太符观位于汾阳市区东北13公里上庙村,明、清时期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昊天玉皇上帝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明代所建。</p><p class="ql-block"> 太符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875平方米。两进院落,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照壁、牌楼、倒座戏台(下层为山门)、昊天玉皇上帝殿。牌坊至戏台之间,东设关帝庙,西设二郎殿;戏台至昊天玉皇上帝殿之间,东设后土圣母殿,西设五岳殿,在后土圣母殿、五岳殿南侧各设有窑洞十孔,窑顶分别建有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  与佛教庙宇不同,道教文化主体的太符观的山门形制更像一座牌坊,青色琉璃瓦装饰顶部,正面墙壁装饰二龙戏珠琉璃。</p> <p class="ql-block">  太符观为道观,“太极、符命”之意,其始建年代失考,院内碑载,道观设于金代承安5年5月,是太符观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年代了。</p> <p class="ql-block">  四渎神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因为古人认为凡能兴风作雨见怪物 的都是神,河流给人们丰富的水源,有可供给人们食用的各种鱼类,但有时也有 威胁人类生命的各种怪物,于是对之产生敬畏之情,立庙祀之。从周朝开始,四 渎神就作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来祭祀。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四渎神即 江神、河神、淮神、济神。江神即长江之神,但人们信仰长江之神,只是信仰长江的某一段,不过这些地方性江神同样受到帝王的重视,并得到了皇帝的封号和赐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岳大帝</p> <p class="ql-block">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盘古说、天孙说、黄飞虎说等。</p><p class="ql-block"> 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p><p class="ql-block"> 秦汉以降,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泰山神作为阴阳交代,万物之始的神灵,在保国安民、太平长寿的基础上引伸为可以召人魂魄、统摄鬼魂的冥间之主。随着泰山神影响的扩大,其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p><p class="ql-block"> 岱庙,是泰山神的庙,是全国各地东岳庙的祖庙。它是封建社会中供奉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现岱庙天贶殿内供奉东岳泰山之神。</p><p class="ql-block"> 东岳指的是今山东省的泰山。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岳大帝</p> <p class="ql-block">  五岳殿为西配殿,清顺治14年(1657年)重修,与东配殿形制相同。殿内正中塑有五岳神坐像,两边是江河淮济4水的“四渎”神像,塑像都是模式化,最精彩的是东西两壁上的悬塑。</p><p class="ql-block"> 大门一开,华彩瞬间释放,让人无法矜持,其曼妙感超于圣母殿。“五岳巡幸”和“四渎出行”悬塑图复杂庞大,满目琳琅,目不暇接,只见旌旗招展,车辚马萧,巍岳耸峙,云雾缭绕,场景闳阔,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岳大帝</p> <p class="ql-block">  太符观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前面有宽绰的院子,核心建筑就是山门、大殿及2个配殿后土圣母殿和西五岳殿,为金-清建构,规模不大。</p><p class="ql-block"> 山门开三间,外接八字照壁,琉璃瓦覆顶,墙上嵌着华致的琉璃团龙。进门靠右有几通隋代造像碑及其他宋明清碑,风化漫漶,多有不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岳大帝</p> <p class="ql-block">  大殿叫“昊天玉皇上帝之殿”,坐北朝南,矗立在月台上,其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歇山式,蓝色琉璃瓦剪边,板门前有铁狮子一对,下有石卧狮2只,左右开有直棂窗.</p><p class="ql-block"> 檐下斗栱五铺作双杪不出昂,拱眼壁绘有龙形。此殿是太符观最古老的建构,建于金代,已逾800岁,虽明清国朝多次修缮,其宋金风不减。</p><p class="ql-block">  殿内为彻上露明造,正中神台上设有神龛,双龙绕柱,龛内为玉皇大帝坐像,左右各有侍女、天官3尊,共7尊,为明代遗存。</p><p class="ql-block"> 东、西、北三面山墙上绘有清代的“朝元图”,太符观注重防火、防盗,和山西的很多庙一样,都是铁笼子伺候,壁画和塑像都很难做到全方位拍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岳大帝、长江<span style="font-size:18px;">之神</span></p> <p class="ql-block">金代建筑群品位高超</p><p class="ql-block"> 太符观位于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庙村,始建年代不详,金代有人在此创建醮坛,后经明清修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该观是道教庙宇,为两进院落,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照壁、牌楼、倒座戏台、昊天玉皇上帝殿。牌楼至戏台之间,东设关帝庙,西设二郎殿;戏台至昊天玉皇上帝殿之间,东设后土圣母殿,西设五岳殿;在后土圣母殿、五岳殿南侧各设有10孔窑洞,窑顶分别建有钟鼓楼。</p><p class="ql-block"> 其中,昊天玉皇上帝殿为正殿,殿内塑有玉皇大帝及其侍者7尊泥塑,躯体高大,形象逼真;左右配殿内塑有满壁的悬塑,表现了后土圣母在文武侍从的护卫下出巡的场景,造型艺术令人赞叹;五岳殿内神坛之上塑有五岳四渎神像,两侧山墙上方塑“五岳巡幸”和“四渎出行”悬塑;后土圣母殿内神坛及两山墙下供奉着35尊彩塑,两山墙壁布满悬塑,为圣母“出行”与“回宫”场景。</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太符观以品位高超的建筑群体和线条优美的彩塑、悬塑和壁画,吸引了许多建筑、美术、文物、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到此参观考察。各殿内的彩塑、壁画、悬塑、盘龙等文物保存完好、神态各异。正殿的建筑形制、手法和风格,具有明显的宋金建筑特征,结构朴实、用材粗硕,比清代建筑更具有实用性。这里墙上的砖又扁又宽,砖与砖之间没有用泥垒在一起,而是用磨砖合缝的手法建造,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正殿内的壁画为365天值日神君《朝元图》,每组画旁列有榜题,为研究道教神系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可贵的参考资料。这些古代杰出的艺术作品,虽历经风雨,仍焕发绚丽光彩,在山西宗教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河之神、济水之神</p> <p class="ql-block">看遍值日神君的365天 </p><p class="ql-block"> 太符观的整体雄浑飘逸、极富美感,为古代建筑艺术之典范。太符观壁画与永乐宫壁画皆为瑰宝。在正殿的山墙和后壁均绘有壁画,共分134组,宽为12米,高约3米,为清代重描笔迹。</p><p class="ql-block"> 这些壁画描绘的是365天值日神君《朝元图》,与芮城永乐宫的《朝元图》不同之处在于每组均有题榜,可看到“大罗元始天尊”“灵宝元帅真君”等字样。壁画中的人物均为道教诸神,执掌天上人间之事,每天都有一组,下界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百姓疾苦,回来向玉帝禀报。一年365天,轮流循环值日。</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的众神分为三层,各自分组布局。在道教题材中,“三清”经常以固定组合的形式出现在中央位置上,但在太符观的正殿壁画中,“三清”的地位虽然崇高,但已退居到第二层次。此外,画面中还有一个披发、留须、削瘦的裸身男子像,为先天祖炁形象,其身体下部融为绿色山脉,象征着万物之根。大道梵天一炁图案似为天地之分,上部为云雾飘绕,下部为波浪滔滔。</p><p class="ql-block">不同于芮城永乐宫的《朝元图》,结合太符观正殿内的塑像和壁画,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即昊天玉皇上帝没有按惯例塑成一个俯视苍生的威严帝王,而是一个手持笏板做朝拜状的 “朝元”行列中的众仙之一。</p><p class="ql-block"> 而在后土圣母殿里,神坛后壁上绘有描绘圣母宫中生活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为《伎乐图》和《侍女图》。伎乐分别执有琵琶、笙、响板等乐器,侍女们分别捧盒、抱书等侍奉在圣母身边,这些待女各个都是画中佳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济水之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淮水之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