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路漫漫 实事洞明皆学问

雷一声

168、路漫漫 实事洞明皆学问<br>近水楼台先得月,<br>向阳花木易逢春,<br>手捧名著喜若狂,<br>故事章章动人心。<br>天下大乱起风云,<br>三国纷争归一晋;<br>水泊梁山众好汉,<br>招安遗憾梦断魂;<br>大闹天宫孙悟空,<br>西行降妖取真经;<br>红楼一梦人间事,<br>如何做人学问深……<br> 从汉口武汉市委返回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后,因为有别的采访和宣传任务,一时我还没有能把方妈妈交给我的四大名著送到百里之之外的孝感朱湖农场87团政治处。于是,我便趁着几个月的大好时光,来了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抓紧时间,争分夺秒粗略地看了一遍四大名著,获得了精神上享受和愉悦,初略知道了四大名著的故事更概,丰富了一点我的文学知识;初步懂得了一些个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存上的一些道理。<br>俗话说:事实洞明皆学问 。《三国演义》,说的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天下大乱,必然会最终天下大治。分久必合合久分,顺其自然是灵魂。〈西遊记〉,说的是事业的成功,必须要重视发挥团队的精神,充分调动发挥团队每一个人的作用,方能人生渡过八十一难,降妖捉怪,方能最终取回真经。《水浒传》,说的是108个英雄好汉,逼上梁山,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终水泊梁山上好汉遗憾地梦断不归路的故事。《红楼梦》,说的是封建时代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衰亡史,兴衰存亡一刹那,月到圆时必有盈。文章中也透露出一些如何待人处事,如何见风使舵,察眼观色,风俗习惯,婚丧嫁娶,男欢女爱,精打细算,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的衰亡史。<br> 先说说三国演义:那是汉末天下大乱的时期,曹操刘备孙权魏蜀吴三国鼎立、到天下归晋这一段历史的风云、英雄际会、智慧权谋、家国天下的历史画卷。其中最动人的故事〈桃园结义〉《三顾茅芦》〈火烧赤壁〉《林冲雪夜上梁山》……<br>  水浒传:说的是北宋末年,皇帝无心朝政,政治自上而下腐败黑暗。官逼民反,宋江反出官府,在山东水泊梁山落草为寇,逐渐集结一百零八将梁山大聚义,反贪官不反皇帝后,把梁山108名好汉带上了招安投降的难归路。<br>  西游记:说的是石猴子学艺,大闹天宫地府后被收服压在五行山下。唐僧被选中西天取经。沿途收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4个徒弟。师徒一行,爬山涉险,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种妖魔鬼怪,历经千山万水不,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真经,修成正果。<br>红楼梦:叙述的是封建社会衰败史———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衰败过程—贾府败落—一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婚姻悲剧的动人故事。<br>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高大精深,是热爱中国文学的人们,学习研究探讨一生的一个文学课题。在这里,我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浅薄的介绍。<br>从四大名著中,我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西游记》:关系很重要,待人接物前先了解它背后的大佬是谁,别动不动就想骂就骂想打就打,这不是真性情,这是又傻又爱现;《水浒传》:这就是黑社会传;《红楼梦》:告诉你吧,并不是每个人都得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有些人出生就是为了享受,资源那么多,没人去享用就不叫资源了,吃吃喝喝吟诗作对又一天,乐不可支。《三国演义》:天道好轮回啊,这么打打杀杀,到最后灰飞烟灭,得势时天之骄子,失势时天要灭子,你杀了他,他杀了你,他儿再被别人杀,生命在厮杀中完成了更新换代,生死看多了,权谋看多了,有些什么东西在心里就已经发生了变化。<br>  这就是1972年在武汉水电学院粗略的通读了“四大名著”后的一点粗i浅的体会。我感谢部队首长把我留在武汉水电学院的驻军中,使我有了学习时间和机会;感谢沈荷仙妈妈为我们买了一套四大名著,使我能够在碧水幽幽波、波光憐憐的东湖边上武汉的一所著名的风景如画大学里,一字字一句句静心地阅读了这四部名著,从中吸取了古人的诲人不倦、用之不竭的做人做事看天下风云的营养和智慧。<br>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br> <p class="ql-block">国学经典千秋传,四大名著放光明,</p><p class="ql-block">探索人生奋力行,实事洞明皆学问。</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为兵购买四大名著的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员会主任方铭的夫人沈荷仙。</p> <p class="ql-block">沈荷仙妈妈为邱少云生前所在团的兵娃子们,购买的四大名著。</p> <p class="ql-block">图片: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的水利电力学院(武汉大学),图左的一栋白色的大楼三楼的一间房,是1972年我曾经住宿生活学习过的房间,房子的东边是一个大操场,操场的前边是碧波荡漾的东湖。在此我通读了四大名著。</p> <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p> <p class="ql-block">《西遊记》中的“三打白骨精”。</p> <p class="ql-block">《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雪夜上梁山”。</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