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青藏线》永科文摘之四·道字1339期

许在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辈开山辟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辈三上青藏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赞张永科战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大和 </p><p class="ql-block"> 近日,读了张永科战友《三上青藏线》等四篇文章。每篇都有新意,文笔流畅,印象较深,感到张是位有抱负、有成就、有特色、有情愫、爱积累、爱写作的人。他有一句话:“上过战场打过仗,上过高原进过藏。”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光辉。这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义务兵中,很不容易,我望尘莫及,为有这样的好战友感到兴奋和欣慰!</p><p class="ql-block"> 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出来,分享给大家,与众同乐,是一种值得颂扬的品格。因为个人是在集体中成长的,个人的成就包含在集体扶助、集体接纳之中;抒发个人,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这个集体的心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为某个个人的事迹高兴时,也同时为我们的老部队——炮15师而高兴的道理,就是我们产生爆发力、凝聚力的源泉。我总爱说,个人的成就就是集体的财富,没有集体,个人什么也不是。这大概也是我们信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反映,与资本主义社会张扬个人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张永科是明白人,身居高官而回到普通人的行列,把自己的快乐变成大家的快乐,做得好啊!</p><p class="ql-block"> 由此,想到了炮15师(炮1旅)在新中国建立后参军、出息的二三十位将军和师级以上干部。他们干得都比我好,官都比我大,我不嫉妒不眼红,很欣慕、尊重他们。这些战友绝大多数保持了官兵一致、平易近人的本色,退休不退休,都不摆官架子,这是个极好的传统。或参加微信群与大家同乐,或与战友建立微信私聊,有的虽对经常交往无兴趣,有事联系还是非常诚挚的。如孙滨亭、王广敏、沈志德、郭洪超、刘万贵、纪海亮、刘振亚、谢景文、郑黎、王连喜、田士利、谢荣祥、张永科、高兴平、阎占川、沈春生、成福顺、刘苏玲、田造成、张成军、韩光忠、上官平、苏全新、姚胜亚、卢全洲等。前些时候张声远也很积极,只因患病需要静养,冒泡才少了。我以一个普通老战友的身份,向这些领导、首长们表示敬意!诚然,更希望他们同张永科一样,把自己的闪光点亮一亮,汇入炮15师这一永不枯竭的洪流。</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8日 于成都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伟亚致信王大和 </p><p class="ql-block">老首长:</p><p class="ql-block"> 您对张永科老战友的“三上青藏线”的文章点评的非常到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出来,分享给大家,与众同乐,是一种值得颂扬的品格。”这句话对能够写一些个人感言的退役军人来说,评价的非常准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不尽相同,个人回忆类的文章,就像老友品茗闲聊中娓娓道来,让彼此之间所了解熟知,老首长写的几篇回忆录我都保留收藏了,尤其是您写的回忆五百多页的自传“曙色”,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造诣,连同您的学富、才华,亦是一览无余。可惜,炮兵15师、炮兵第1旅,随着军队改革的大潮,逐渐消失了,不然,您的回忆,可以是半部军史。如果用“半部论语治天下”来说明您的“曙色”是炮兵15师的战史沿革史有点夸张了,但也有其合理性。您的军人生涯,人生成长经历,就是伴随着这支部队的发展一步一步走来的。“把自己的闪光点亮一亮,汇入炮15师这一永不枯竭的洪流。”您做到了,张永科老战友三十多年的军旅人生,从他的几篇文章也反映出来了。看着您的文章和评论是一种享受。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刘亚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赞大和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大赞炮十五师老一軰老首长王大和参谋长。你年事已高,但时时关心着战友们的群内活动,并发贴与战友们交流。大赞炮十五师炮一旅的后起之秀张永科战友,你参过战进过藏,抢过险,救过灾,这是军旅生涯中不可多得的锤炼机会。你交上了优秀答卷。大赞英雄连长及时跟踪报导了大家的好文好诗,使群里天天都活跃新鲜。大赞炮一旅领导们退伍不退岗,适时组织引领战友们开展退休后的业余生活。有你们的把关定向,群才成了一个快乐幸福,和谐融合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杜仲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2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大和首长、尊敬的前辈:</p><p class="ql-block"> 您好!真诚感谢您的点评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我的几篇小文章,得到您的持续关注和赞誉,让我再次的受宠若惊,心神不安,其实我没有您说的那么优秀,只是曾经有过青藏线上的三段工作经历而已,也许是组织上觉得在当时那个时期,那个阶段,由于我对那里的自然环境熟悉、工作任务熟悉,才成就了我今天的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正如您所说, 回顾自己成长经历,这都得益于党和部队各级组织的培养教育,得益于各级首长领导的关怀帮助,得益于战友们的支持鼓励,得益于部队这个特殊环境的锻炼,是曾经部队给我成长锻炼的平台,是各级首长给了我发展的机遇。所有的成绩的取得都是集体的,所有的工作任务都是和战友们并肩战斗的,您说的好,如果没有平台,离开了集体,什么都不是。</p><p class="ql-block"> 您的好评,是对我的包容鼓励,我深知在众位面前,就是不知深浅,自不量力。深表歉意和谢意。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青藏铁路建设的不容易,青藏铁路建成后对西藏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的重要意义,了解青藏高原的风土人情与自然景观。做一个青藏高原的宣传者。</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永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大和老首长:</p><p class="ql-block"> 读完您的赞评,内心无比的感动和敬佩。感谢您将对张永科战友的赞誉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了他。他的经历和成就令人动容,而您的文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张永科战友的闪光点,更深刻地感受到集体对于个人成长的深远意义。您对集体主义精神的阐述,也让我们备受启发。在您的感染下,我们更加珍视这份战友情谊,也定会传承和弘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再次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许在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大和老首长:</p><p class="ql-block">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老首长将才兵心深受官兵们爱戴,八十六岁高龄思维敏捷,记忆力超人,精神矍铄,家庭和睦,女儿孝心满满事业有成,这是岁月对一位耄耋硕德老人最好的馈赠,由衷的祝福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连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三上青藏线 德美品高尚</p><p class="ql-block"> 拜读张永科战友撰写的《三上青藏线》一文,让我们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建成顺利通车伟大壮举的认知,赞叹世界公认的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及中国力量;揭示了奋战在铁路沿线上的部队军事交通幕后的感人故事,赞扬军交人为驻藏区部队安全快速提供战备物资保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较深的走进了张永科战友的精神世界,了解到了他彩精的军旅人生和高贵的思想品德。读后让我感触良多,十分钦佩。</p><p class="ql-block"> 永科战友服役38年,18年坚守在铁路军代处领导岗位,6年奋战在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工作生活特别艰苦的青藏高原,虽苦犹荣,功绩显赫。他上过前线打过仗,参加过部队多项重大活动,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辉煌的军旅生涯,充分彰显出了一位职业军人对党对国家对军队的赤胆忠心与报国情怀,在他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责任与奉献的高尚情操。</p><p class="ql-block"> 永科战友三上青藏线,与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战斗在青藏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信仰,他就是一个为青藏线而生的人。他的思想情操就像青藏高原上空的蓝天白云,纯洁高雅;他的军旅生涯就像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幸福美好;他的坚强毅力就像青藏线上的骆驼,坚韧不拔。我作为师旅后勤运输战线上与他较为熟悉的一名老兵,为有张永科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战友而感到自豪,也为他斐然成章的文笔点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于林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 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科好长:</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持续关注和一再鼓励。</p><p class="ql-block"> 我能较长时间的坚持在部队工作,是与您的举荐分不开的,如果没有那次军区的借调帮助工作,也就没有后来我能在更多军交运输领域平台上工作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三上青藏线,是我一段特殊的工作经历吧,任何事情它都是正反两面相对的,那时环境虽然艰苦,工作有时也很辛苦,但青藏高原的空气是新鲜的,周边环境是安静的,人的心也是清净的,我现在能写的小文章,也是那几年在工作之余沉浸下来,看了些书,学着写一点工作之外的人文小文章。也通过我的工作,让大家了解到,在我军的编制序列里,有这么一支不为人知的小兵种,就是铁路沿线的军代表,国家铁路修到哪里,军事运输工作延升在哪里,军代表就出现在哪里,其主要职责就是:利用国家铁路线路和各类运输设备,组织军事运输,实现军事意图,(如:我部轮战开进时的铁路输送,从运输计划编制审核,计划的落实,铁路平板车、物资车,人员乘坐车辆的调度准备,各类装备装载的捆绑加固、途中运行掌管、运输途中的安全检查、部队途中的饮食供应、到达的卸载,)这个全过程都是铁路沿线军代表的工作,还有各类军事装备调运,军用油料、新老兵运输等,国防尖端保密产品的试验,这些都是通过军代表协调铁路各部门,与铁路职工一道组织实施的。我曾经在一个业务会议上说过,铁路军代表就是穿着军装的铁路工人,但有一点军代表还是很有权威的,那就是在特定的时期,特殊的任务面前,军队的运输需求,军代表的意见还是算数的。</p><p class="ql-block"> 几天来大家一定都视角疲劳了,十分感谢各位首长、战友们的关注鼓励,也十分感谢许营长的精心安排,精心编辑,精彩呈现!</p><p class="ql-block"> 敬 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永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三上青藏线》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张春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军交战线任主官,血染戎装战老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功绩卓著再登攀,三赴青藏上高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硝烟天路何所惧,时刻听从党召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满城炮兵多豪杰,不愧军中好儿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绝.(通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滿城炮兵好儿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卫我金瓯战老山,三番青藏踏高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生有梦情深处,天路硝烟不解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绝.伯乐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旅辉煌多美谈,军交又见好儿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林昌慧眼识才俊,青出于蓝更胜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连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原雄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张永科战友《三上青藏线》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袁汉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路蜿蜒云际横,铁龙驰骋壮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秋伟业山河证,四海雄才日夜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上高原酬壮志,几经风雪鉴忠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军魂铸就丰碑立,德美格桑香满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9日于武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详读《三上青藏线》有感</p><p class="ql-block"> 自青藏铁路破土动工以来,一代代铁路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用热血和汗水蹚出了一条通往世界屋脊的神奇天路,留下了一串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p><p class="ql-block"> 张永科战友军旅文摘之四《三上青藏线》,将刻骨铭心的历程梳理为若干重要的时间节点,跳跃性的叙事以点代面,从一种俯瞰的、全局性的、跨越时空的视角描绘了青藏建路历史进程的艰苦岁月,他怀着对先辈们的仰慕之情,循着先辈们的足迹,三上青藏线,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与筑路人的心酸坎坷、牺牲奉献、勇毅果决书写得细腻生动、撼人心魄。实属不易,难能可贵,令世人敬而仰之!</p><p class="ql-block"> 说起《青藏线》,我们忘不了“青藏线之父”慕生忠将军(又称为:天路将军)率领千余名筑路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修通穿越世界屋脊被称为“西藏生命线”的青藏公路的故事。随后,我们的老前辈们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等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突破。</p><p class="ql-block"> 青藏铁路的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极大地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它不仅为西藏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人才,还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青藏铁路被誉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极大地增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与交流。</p><p class="ql-block"> 青藏线筑路人的时代意义‌‌在于他们不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极为艰巨的筑路任务,还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两路精神”,这种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支雄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支大队长好[抱拳]</p><p class="ql-block"> 十分感谢您的持续关注与鼓励。</p><p class="ql-block">其实您的点评比我的文章写的好。</p><p class="ql-block"> 思维层次与众不同的人,情感丰富细腻的人,从普通事物能看到实质的人,往往不是一般的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艰险的工作,越是坚巨的任务,越能锻炼人,现在想起来,也正是组织让我有三上青藏线经历,才有今天的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你们天水也有个军代处,军改前是个营级单位,现在是团级编制了,过去驻有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现在可能工作任务少了一些。</p><p class="ql-block"> 十分感谢的关注鼓励,向您学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永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永科战友三进青藏线,一次比一次远,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艰苦。这种服从命令和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值得大家赞杨,也十分另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他本来已在原兰州军区担仼二级部的付部长,兰州市的生活条件和他工作的环境,都比较好,在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站,他服从命令,离开妻儿,去了最遥远,最艰苦的拉萨,干到退休。向张永科老战友致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利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祝贺《三上青藏线》刊发在线,与漫道战友们相见!给主编及作者点赞!西藏是个锻炼人、磨练人、培养人、考验人的地方,多少达官贵人、英雄豪杰出此援藏干部队伍……向战友张永科战友学习致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明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再读《三进青藏线》</p><p class="ql-block"> 在悦耳动听的《天路》歌声中,一口气读完了张永科战友的《三进青藏线》纪实美文,心情无比激动,为张永科战友的特殊经历而拍案叫绝,这位战友太有才了,这位战战友太有福了,这位战友太幸运了,这位战友太伟大了……“上过战场打过仗,上过高原进过藏”,是张永科战友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我作为一名从老部队转业到铁路系统的员工,也曾为青藏铁路建设做过一点点事情……记得从青藏铁路开建到通车,我们中国中铁旗下先后有十多家单位六万余名筑路大军开赴青藏线,奋战在一千多公里的青藏线上,2003年8月,我参加了中国中铁在格尔木盐湖宾馆召开的全系统“青藏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上响亮提出了“海拔高,没有中铁员工的志气高、风沙大没有中铁员工的决心大、缺氧不缺精神”的豪言壮语。作为青藏铁路的主力军,在长达五年多建设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全长1956千米的高原天路。在修建过程中,中国中铁建设者们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如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环境脆弱等。为此,中铁科研院西北院在风火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冻土观测站,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测和研究,为青藏铁路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记得我的好同事西北院的党委副书记刘文龙,在风火山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倪萍的采访。中国中铁还承建了多个关键工程,如昆仑山隧道、新关角隧道等。其中,昆仑山隧道是世界高原多年冻土区第一长隧道,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证明了湿喷混凝土在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新关角隧道平均海拔3600米,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道,施工过程中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中铁宝桥参加了建设拉萨火车站的钢结构制造任务,在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干部及员工中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每当与青藏线下来的同事在一起学习交流时,看到他们回到内地后“醉氧”的样子,总是热泪盈眶……张永科战友文中的讲到的开通奠礼时,我们系统的多名人员分别在拉萨及格尔木参加了开通议式。一石激起千层浪,永科战友的忆文唤起了我的联想。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一个考验人、培养人、锻炼人的地方,是一个育国之栋梁,出英雄豪杰的地方。老首长王大和对永科战友及佳作己给了高度赞评,代表了首长和战友们的共同心声!愿首长战友们越活越年轻!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扎西德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明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黄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看了您再读《三进青藏线》的感言,我深受触动!青藏铁路建设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您回忆里那些攻坚克难的场景、中铁宝桥人的付出,桩桩件件都让人动容。从技术突破到参与建设者的辛勤奉献,这背后承载的是无数人的心血。张永科战友的文章,再加上您的亲身经历,让这条天路的意义更加厚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许在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首长、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天估计大家都视角疲劳了,真诚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小文章得到大家的美言赞誉,让我心神不安,我没你们说的那么优秀,只是曾经在高原的工作经历而已,也许是组织上觉得在当时那个时期,那个阶段,是因我对那里的自然环境比较了解、工作任务比较熟悉,有了第一次,就有了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是对我的眷顾吧,曾经也有过牢骚和抱怨,可现在想起来也回味无穷,每次前往都是对过去最好的致敬。</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大家的诗文好评,是对我的包容;大家的感言点赞,是对我的抬举。我深知在众位面前,就是不知深浅,自不量力了。深表歉意和谢意。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青藏铁路建设的不容易,青藏铁路建成后对西藏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的重要意义,了解青藏高原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做个青藏高原的宣传者。</p><p class="ql-block"> 还有那些长年奋献在高原铁路四等小站的保障人员,铁路沿线维护人员,重点桥梁隧道守护的武警战士,他们又是多么的辛苦不容易呀!当你坐着全程弥漫供氧的火车去过拉萨,沿途左右观光青藏高原的美景时,你会偶尔的看到,身背肩扛着劳动工具,负重前行的铁路沿线工作人员,当列车通过,他们都会停下脚步,面对驰骋的列车,有的行举手礼,有的行瞩目礼,想想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多么的高尚,他们心灵世界是多么的纯洁善良啊!</p><p class="ql-block"> 其实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大多数也是军人,他们都是铁道兵的前身,1984年中央决定将铁道兵并入国家铁道部,从此他们就改称为现在的中铁第几工程 局了。现在川藏铁路,滇藏铁路,齐头并进,同时开工建设,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乘坐高铁进藏也不是没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借《漫道》平台,共话百味人生,共续军旅情怀,互提情绪价值,互祝生活美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永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三上青藏线》有感</p><p class="ql-block"> 才读罢摘文三篇,又在读佳作《三上青藏线》。永科的高超写作水平,字里行间,不仅让人由衷的敬佩,且动人事迹,更是要双手点赞!</p><p class="ql-block"> 文中所讲,“上过战场打过仗,上过高原进过藏”。高度概括,阐述了生活之路的亮点,磨难,正果圆满。</p><p class="ql-block"> 永科战友组织汽车运输,转为铁路线上军代处的总领班。从中又三进三出辗转。这足以证明组织信任,岗位需要,他具备领导才能,富有铁路转运的实践经验,你有对党,对军队,对人民,无限的忠诚,坚定的思想,信仰和信念。他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由内地到天边,由祁连到天山,步步高,步步远。但你,一心为了事业,无悔无怨,伴着长龙的汽笛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默默恪守三十余年,直至到了“站点”,平稳退休交班。</p><p class="ql-block"> 作品诠释了他的成长经历,纪录了你奋斗历程的片段。</p><p class="ql-block"> 永科战友是炮十五师炮一旅战友中的佼佼者,才华横溢,业务技术精通,文学功底厚重,文武全才,合格的士兵,优秀的指挥员。他的从军路,处处都闪耀着光环。为他骄傲,为他自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士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9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议永科佳作 赞漫道风华</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8日晚,兰州的夜色温柔,华灯初上。牛志怀满怀热忱,在《老兰州》酒店发出温暖邀约,召集了黄光亮、王晓风、张拉成、孙利民等一众战友。战友们围坐一堂,欢声笑语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曾经的热血青春在彼此的回忆与交谈中鲜活起来,战友情谊在这烟火人间肆意蔓延。餐叙间,话题自然地聚焦到永科的军旅文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非凡。一篇篇饱含深情与力量的文字,仿佛将众人拉回那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谈及永科的文章,战友们赞不绝口,从选材的独特视角,到细腻的情感表达,字里行间的军人风骨,无一不让人动容。战友们也对《漫道荐文分享群》不吝赞美。群里的首长与战友们,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独到的见解,让每一次分享都成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大家纷纷表示,在群里,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已成为一种默契。每一次点赞、每一条评论,都是对彼此的认可与支持,激励着大家在分享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对于群主的卓越贡献,更是给予高度肯定。群主凭借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精心策划每一次线上活动,让战友们紧密相连。他独具慧眼,总能挖掘出群里战友们的闪光点,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为群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大家满怀信心,相信《漫道荐文分享群》定能始终坚守军人本色,持续传播正能量,必将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枝繁叶茂,一路向阳,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利民报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9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孙利民领导:</p><p class="ql-block"> 十分感谢兰州的首长战友们的关注鼓励,兰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哪生活了30多年。牛志怀是老乡同年,一起学的开车,他人性情直爽,重情重义,讲义气,有能力,转到地方后,从一个驾驶员干到单位的工会主席,也是实属难得,谢谢参谋长的持续关注褒奖,同时也谢谢老乡志怀一直赞口。看照片中还有吴连厚,吴连厚更不用说了,他是我一个村的兄弟,他也是炮兵旅的奇人,从参战回来自愿兵转干,干到旅常委后勤部长,熟悉他的人说起来都知道他,谦虚勤奋爱学习,是能把工作干到极致的人,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永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9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赞《三进青藏线》经典杰作</p><p class="ql-block"> 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作品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我们的心灵之路。张永科大校的《三进青藏线》便是这样一部令人敬佩不已的经典文作。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主题、生动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p><p class="ql-block">《三进青藏线》以张永科大校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他在青藏线上三次艰难而壮丽的行程。青藏线,这条通往世界屋脊的天路,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通道,更是一条精神的试炼场。张永科大校在这条路上,面对的是高寒缺氧、道路崎岖等极端自然条件的考验,但他从未退缩,而是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次次踏上这条充满挑战与未知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在作品中,张永科大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藏线上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那连绵不绝的雪山、广袤无垠的草原、蜿蜒曲折的河流,以及那些淳朴善良的藏族同胞,都成为了他笔下鲜活的元素。这些描绘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壮丽与神秘,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 然而,《三进青藏线》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责任、关于担当的赞歌。张永科大校在作品中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人民军队的忠诚热爱。他深知,每一次踏上青藏线,都是对国家利益的坚守,对人民安宁的守护。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让人由衷地感到敬佩。</p><p class="ql-block"> 读完《三进青藏线》,我深受震撼。这部作品不仅让我领略了青藏高原的壮美风光,更让我感受到了张永科大校那种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困难。我相信,只要拥有这种精神,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总之,《三进青藏线》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文作。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让我们向张永科大校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用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而感人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仁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20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仁信战友:</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您的关注鼓励与赞誉。其实我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行了属于自己的职责而已。我们都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组织让去哪咱就去哪,让干啥咱就干好啥。我们这一代人,在工作职业的问题上,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无条件的服从,也许这也是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永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曹仁信战友:</p><p class="ql-block"> 你对《三进青藏线》的点评特别经典,犹如给读者展现出了雪域高原一副巨大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映衬出了张永科大校三进青藏线,难舍军交情的精彩人生,给人一种既舒心悦目又赞叹先进的清爽奔放热情之感,你不愧是部队的老文书出身,更不愧是任过老师当过校长的文人秀才。为你的经典评赞叫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于林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大和首长:</p><p class="ql-block">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老首长将才兵心深受官兵们爱戴86岁高龄思维敏捷,记忆力超人,精神矍铄,家庭和睦,女儿孝心满满事业有成,这是岁月对一位耄耋硕德老人最好的馈赠,由衷的祝福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连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