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挖掘机制造厂史话(1964——1994)(42)

斯阳

<p class="ql-block"> 工人先锋李荫泌(三)</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夜色是迷人的,五月的风是和煦凉爽的。大干了一天的工友们,为了恢复疲劳,迎接第二天的工作,都已进入了梦香。可李荫泌比别人睡的更晚,他在反复琢磨着把手赶刀改成直接靠刀的方案。他在图纸上划出线条,一会又擦掉,一会又重新划。不知反复了多少次。</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荫泌终于琢磨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这天,他带着新设计的方案早早来到了厂里。在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后,实验开始了。工友们紧紧地围在他的周围,目不转睛注视着他的每一个动作。只见他把事先准备好的刀具卡好,把小刀架准确地挪动了14.5度。然后挂上大皮带,按下电钮。结果“轰”的一声,卡盘带着大螺旋杆转动起来,不一会儿,就听床子发出“嘟噜”、“嘟噜”的响声。工友们的心一下都紧张起来。从事过机械加工的人都明白,这将使加工件出现波纹。李萌泌沉着果斯的把车床停下。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直接靠刀的刀刃与被加工面接触超过了极限,使用原来的转数和吃刀量是不行的。于是,他重新做了方案的调整,准备开始第二次实验。</p><p class="ql-block"> 机声隆隆,马达飞转,银色的碎屑,如流星般飞泻下来。第二次实验成功了。工友们都以敬佩的心情向李荫泌同志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通过认真检测,各部件尺寸均达到图纸要求,原来要用20个小时才能加工的活件,现在只用5个小时,提高工作效率4倍。在当月产值的统计表上,每个工友的产值都比以前翻两三番,唯独李荫泌翻了四番。他为恢复两大油厂的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党组织还没有公开,可党组织对李荫泌同志做出的贡献看的清清楚楚。1949年6月29日,李荫泌入党申请被批准了,崔志春同志正式通知他为中共党员。此时的李荫泌心中充满了喜悦,他坚定的向党组织表示,永远跟党走,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图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金工车间一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