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方约500米海面上,是一座四季如春、风景优美的岛屿,因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海上花园”。鼓浪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音乐文化著称,保存了大量中西合璧的建筑,并享有“钢琴之岛”的美誉。</p> 🌲 <p class="ql-block">在蓝天白云下,人们站在沙滩上,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线,远处还有游人在海边漫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仿佛时间都为这美景而停留。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在这片美丽的沙滩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享受着阳光、沙滩和大海带来的愉悦。</p> 🌲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厦门鼓浪屿游玩,大家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站在鼓浪屿的标志性景点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起合影留念。鼓浪屿的美景与我们欢乐的笑脸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p> 🌲 <p class="ql-block">在一片水域旁边,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红色的大字“鼓浪屿”,周围还有很多人站在石桥上看风景。这里不仅是鼓浪屿的入口,也是人们踏入这座美丽岛屿的第一站。游客们在这里驻足欣赏,感受着鼓浪屿的独特魅力。从这里望去,鼓浪屿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陶醉其中。</p> 🌲 🌲 <p class="ql-block">鼓浪屿上有一处恬静美丽的园林风景,为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教授而建的一毓园。这里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山和海相拥,让人体验到自然造化和人工雕凿的乐趣。人们漫步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远离尘世的喧嚣。</p> 🌲 <p class="ql-block">在鼓浪屿的毓园林内,游客们穿着各式服装,有的手持相机拍照留念,有的正在欣赏周围的美景或交谈互动。园林内的雕塑增添了艺术气息,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合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鼓浪屿的历史与故事,让人流连忘返。</p> 🌲 <p class="ql-block">承启楼,被誉为“土楼王”,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高北村,是福建客家土楼中的杰出代表。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年),历时81年,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面落成。其建造过程不仅展示了建筑技术的传奇,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史。</p> 🌲 <p class="ql-block">承启楼的建筑风格独特,整体布局为三圈一中心,最中心处为家族祖堂祠院,从圆心向外层层展开,形成环环相套的同心圆状。全楼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直径73米,外围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最外圈楼为4层,高16.4米,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由内墙开小窗天井采光,分别作灶房和禾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相连,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供上下出入。</p> <p class="ql-block">承启楼的独特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楼内的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充分表达了楼主家族对“勤俭持家”和“耕读传家”客家优良传统的传承。承启楼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客家人智慧与勤劳的见证,蕴含着“大家庭、小社会”的土楼文化魅力。</p> 🌲 <p class="ql-block">承启楼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客家人精神的传承。至今仍然矗立在福建的山水之间,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雄伟与神秘。</p> 🌲 🌲 <p class="ql-block">闽南千年古刹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末年,最初称为泗洲寺,后在宋朝改名为普照寺,清朝康熙年间得到重建并增建了大悲殿。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类似,故得名“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不仅是闽南佛教的重要圣地,还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闻名遐迩,成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和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 <p class="ql-block">我们笑容满面地站在写着“鼓浪屿”的字样楼前,似乎被鼓浪屿的魅力所感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鼓浪屿的美景与人们欢乐的笑脸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这座大楼见证了鼓浪屿的发展与变迁,也承载着无数游客的美好回忆。</p> 🌲 谢谢浏览 <p class="ql-block">图/制作 MIN、好友</p><p class="ql-block">文字 网络</p><p class="ql-block">2021.3.6.手机拍于厦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