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即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p><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永定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永定土楼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p><p class="ql-block">在永定土楼内,还保持着客家人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楼也被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楼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吉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土楼王一一承启楼承启楼是福建知名度最高的土楼之一,之所以被称为"土楼王",是因为它在福建土楼中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外环直径达73米,有402间房。鼎盛时期居住了800人。承启楼为江氏家族所建,始建于明崇元年(1628年,经过三代人的陆续建设,到清康熙四十年1709年)才全面建成。承启楼的外表高大雄伟,外环为主,楼高4层,内部不同于其他土楼空旷的天井,而是建有按八卦设计的四座同心环形建筑,将内部空间全部填满,中间有四通八达的小路相连,极限的空间利用率让人叹为观止。土楼中心为祖堂,来自中原的客家人聚族而居,块块匾额显示出家族对读书的重视,也是对中原传统文化的坚守。有一个顺口溜这样描述: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圆中圆,圈套圈,历尽沧桑三百年。楼中楼,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阴阳八卦布其间,天地人楼合为先。</p><p class="ql-block">承启楼的门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更是道出了客家人的传统美德和家族精神。他们希望后代能够继承祖先的勤劳和节俭精神,同时注重教育和耕种,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世泽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状重建。这座土楼坐落在西北部,紧邻承启楼,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高4层,宽40.8米,长41.2米,每层有38开间。</p> <p class="ql-block">侨福楼始建于1962年,由旅居缅甸和美国的江氏三兄弟筹资兴建,也被称为“博士楼”,因为该家族曾有十一位博士。</p><p class="ql-block">侨福楼的建造体现了华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精神追求,是海外游子与祖国联系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舞狮</p> <p class="ql-block">打水</p> <p class="ql-block">为我们讲解的江女士多才多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