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舅舅胡梓云,与我同岁,今年已然73岁高龄了。外公三代单传,却只育有两个女儿,于是抱养了舅舅。虽非亲生,可外公外婆对舅舅的疼爱却毫无保留,生活中的照顾细致入微,宛如对待掌心的珍宝。舅舅与我妈情谊深厚,而我与舅舅自幼相伴成长,那份亲情更是浓浓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时候,舅舅在生活中处处展现出非凡的能干。我每次到外婆家,舅舅总会带着我玩烧石灰、蒸酒、盖房子等趣味横生的游戏。我们还会去捡干柴,偷偷在地里挖些花生、红薯,烤得香气四溢,那滋味至今仍萦绕在舌尖。有时,舅舅会领我上山,采摘毛粟子、乌泡子,还有那紫红色小粒的羊打嘛粒粒、茶乌泡等野果子。他还会熟练地挖丝茅根给我吃,随手捡起树枝、瓦片或尖石头,就能挖出丝茅根。只见他右手捏着丝茅根一端,左手轻轻一拉,皮便脱落,露出白白如豆芽般的丝茅根,递到我手中。那味道甜甜的,虽不及供销社的糖甜,却于我这个乡下小孩而言,充满了新奇与美好,比城里富家小孩吃巧克力还要开心。舅舅还教我用小竹子做吸管,去吸茶子花里的糖,那甜润的滋味仿佛能让人醉在其中,那可是蜜蜂用来酿成茶花蜜的甜啊。他发现鱼骨头在炭火上烤后香气扑鼻,便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还与我一同品尝。只是那时吃鱼机会少,大鱼骨头尤为难得,我俩常为此闹别扭。外公外婆总让舅舅让着我,妈妈则教导我要尊重舅舅,多数时候,还是舅舅包容着我。在我心中,小时候的舅舅快乐、能干又大方,是我无比崇拜的小伙伴,更是我生活中的良师。</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的舅舅,性格执拗得很,一旦认定某事,旁人很难劝动。走路时,他认准了哪条路,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别人说路难走或绕远,他也不为所动。玩游戏亦是如此,若他赞成规则,便会全身心投入;若不赞成且又无法说服我们,他便果断放弃。这性子在小事上倒也无妨,可在读书这件事上,却酿成了遗憾。舅舅小学四年级时成绩中等偏上,考高小本是十拿九稳。那时小学分初小和高小,五年级和六年级为高小,过半的初小同学都难以升学,哪些同学能上高小需凭考试分数录取。然而,因舅舅算术成绩下滑,加之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坚持己见影响了集体,被班主任严厉批评,他便负气不再上学。任凭老师和家人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从此舅舅便与学业无缘。不上学后,舅舅倒也安之若素,每日勤恳地帮家里干活,从不偷懒,也不惹事。在当时的农村,十多岁辍学干活的孩子并不少见,外公外婆无奈之下,也只能由着他。他们还常教导我,说舅舅不读书定会吃亏,让我切莫学他。</p> <p class="ql-block">成年后的舅舅,成了生产队里的得力干将,犁田、耙田、扮禾、车水、挑土、砍柴等农活,他样样精通。我当兵回乡后学犁田耙田,舅舅悉心指导我;砍柴方面,他更是我的师傅,砍得又快又好,捆柴既迅速又结实,挑选捆柴的树枝更是经验十足。我们家砍柴,年年都有舅舅帮忙,我的砍柴本领皆是他所传授。我当兵时,请舅舅帮我妈解决烧柴问题,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且说到做到。妈妈说,我当兵的那些年,舅舅年年都帮忙砍柴、捡柴,从未让家里缺过柴。我对舅舅满心感激,也十分佩服他的言出必行。舅舅力大无穷,又不惧吃苦,队里的重活累活,他从不抱怨。谁家有重体力活找他,他总是热心相助,深受乡亲们的夸赞。有人给他介绍对象,起初他说不想早结婚,后来去相看了,却都不满意,最终一个也没谈成。30岁左右时,外公外婆相继离世,他在农村找对象愈发困难。40多岁时,有个女子在他家住了半个多月,骗了他的钱后逃之夭夭;为了这个女人,舅舅还向我爸妈借了几千元,爸妈念及亲情,说就当是贺礼,不用还了。此事让舅舅深受打击,从此便不再有成家的念头。好在后来舅舅的性格愈发随和,心态也愈加平和,日子过得自在惬意,从不与人攀比,依旧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与乡亲们相处融洽。外公外婆走后,舅舅的亲人只剩我妈和姨妈,后来姨妈也离开了人世,我妈便成了他唯一的亲人。俗话说“父母不在长兄如父”,我妈则“大姐如母”待舅舅如同母亲般关怀备至,舅舅但凡有困难,都会找我妈商量,逢年过节无处可去时,便会来我们家。有一次,舅舅修水库时腰椎受伤,行动不便,在我们家养伤,我妈悉心照料他。妈妈一直想给舅舅找个伴,却未能如愿。我爸在外地工作,我又当兵、读大学,后来也在外地工作,家里缺少男劳力,许多重活都是舅舅帮忙承担,我们全家对他感激不尽,舅舅却总是说:“我帮别人都乐意,何况你们家对我这么好,做这点事是应该的。”</p> <p class="ql-block">六十岁后,舅舅成了五保户,身体硬朗,心态乐观,依旧热衷于帮助他人。村里谁家有困难,或是办红白喜事,他都会主动前往帮忙。爸妈搬到城里后,舅舅逢年过节便会进城来看望他们。亲戚朋友聊天时,大多会感慨生活不易,发些牢骚,可舅舅总是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他很满足,还常常夸赞政府、乡亲们和爱心人士。爸妈总是叮嘱我和弟弟妹妹去看望舅舅,其实不用他们说,我们也会去,因为我们都铭记着舅舅对我们家的好。过年过节时,我们给舅舅送礼物、红包,他总是推辞,经我们再三请求,才肯收下。舅舅说他觉得自己很幸福,不用买车买房,没有孩子读书的花销,也不怎么打牌打麻将,偶尔玩玩也只玩5角的,钱够花就行。他说钱虽不可或缺,但多了也无用,够用就好。他还说自己不用买米买菜,种了菜、养了鸡,只需买点肉和油盐,一个月有1200多元收入,过节还有慰问,又有爱心人士送东西,看病在乡镇卫生院不花钱,去县医院住院还有护理费,自己还存了10来万。最后总会说,如今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真是心系老百姓,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次过年过节听舅舅说这些,我都深感他是我的好老师,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他身为五保户,思想境界和心态却比我这个当过领导干部、念过大学的人还要豁达。人若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幸福并非取决于获取多少,而是要减少欲望,懂得知足常乐,老年人更应如此。我们的生活日益美好,不应忘记毛主席的恩情,更要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