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吴承恩故居

乐弈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故居坐落于淮安市河下古镇的打铜巷12号,由故居本体、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玄奘纪念堂、美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五个部分组成,是国内唯一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故居目前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故居毁于抗战时期,为纪念吴承恩逝世四百周年,1982年在吴宅旧址上复建了吴承恩故居。‌门上匾额“吴承恩故居”是原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所书。↓</p> <p class="ql-block">  故居门前广场旁侧有一组雕塑,为吴承恩和唐僧师徒。↓</p> <p class="ql-block">  复建的吴承恩故居为明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建筑群,充满了明代人的生活气息和西游记文化氛围。穿过门厅,首先是客厅。↓</p> <p class="ql-block">  客厅正中案上摆放吴承恩半身塑像,是根据吴承恩头颅骨复原的。其上匾额“射阳簃”由赵朴初题写,吴承恩号“射阳山人”。两侧对联“<span style="font-size:18px;">伏怪以力,取经惟城</span>”是康有为的女弟子书法家肖娴所书。↓</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祖籍安东(现涟水县),元末明初迁居淮安,至吴承恩已五代。祖上曾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香门第,至父辈时已败落为小商人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  客厅之后是吴承恩父母的住房。吴承恩的父亲吴锐(1461-1532年),字廷器,号菊翁。吴锐娶商人之女徐氏,生女名吴承嘉。中年后吴锐又娶张氏,生子就是吴承恩。↓</p> <p class="ql-block">  东侧这间屋子就是吴承恩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书房射阳簃,《西游记》主要在此创作。↓</p> <p class="ql-block">  《西游记》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住房。吴承恩虽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有荆府纪善之补,“纪善”为明王府的属官,正八品,为明代的独设官职。↓</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原配夫人叶氏,后又娶牛氏,叶氏生一子,名吴凤毛,聘状元沈坤女,后因凤毛早夭,婚事未成。↓</p> <p class="ql-block">  此门院内为吴承恩遗物展示厅,陈列着吴承恩的遗物、遗迹和全国各地书画家纪念吴承恩的部分作品。↓</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亲笔手书送沫湖先生的扇面,原件现收藏于扬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清版《西游记》。↓</p> <p class="ql-block">  1974年12月吴承恩墓发现于淮安市马甸乡二堡村,当时不知道墓主是吴承恩,其棺木被做成课桌、门窗等。1981年调查时,正是这块剩余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棺材半截前挡板(上刻有吴的官衔“荆府纪善”),才确定是吴承恩的墓。后当地重建吴承恩墓园,将吴承恩和两位夫人的尸骸重新下葬。↓</span></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为其父撰写并亲手书、篆上石的墓碑和墓志铭,墓碑上的篆书为“明吴菊翁之墓”。此墓志铭也发现于1974年,距吴承恩墓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遗物展示厅之后是缅恩堂。↓</p> <p class="ql-block">  缅恩堂内布展内容为介绍吴承恩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明正德元年(</span>1506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打铜巷,生母张氏。父亲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希望他能读书做官,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从小喜欢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故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养成了好奇闻的禀性。↓</span></p> <p class="ql-block">  少年吴承恩不满足于老师所教的书本知识,博览群书,尤其是阅读了大量神魔、志怪小说,为日后写作《西游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聪明好学,多才多艺,精于诗文、绘画、书法、围棋,所做词曲被人到处传唱。当时的许多知名文人争相与其结识交往。↓</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屡试不第,失望中出游名山大川,在领略佛道名山胜景、神仙洞府神秘的同时,储满胸中的奇闻和对世态人生的感受使其产生了创作《西游记》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吴承恩将原始分散、粗率的各种西游故事重新布局,并汲取民间猴文化和神话传说的精华,创作出《西游记》初稿。↓</p> <p class="ql-block">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扰淮安,在家守孝的状元沈坤组织“状元兵”抗击倭寇,作为沈坤亲家的吴承恩为之出谋划策,人称军师。↓</p> <p class="ql-block">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吴承恩出任浙江长兴县丞,与当时任县令的名士归有光合作,革新除弊,但因触动了大户和恶吏的利益被人诬陷贪污而入狱。↓</p> <p class="ql-block">  吴承恩在长兴入狱后不久即查明被冤而释放。隆庆二年(1568年)任蕲州荆王府纪善。吴承恩在为荆王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修改丰富了百回本《西游记》中的许多内容。↓</p> <p class="ql-block">  隆庆四年(1570年),吴承恩从荆王府辞官回家,此时他的妻儿都已去世,继续修改润色百回本《西游记》。万历元年(1573年),终于完成《西游记》。吴承恩晚景凄凉,万历十年(1582年),吴承恩在贫病交加中离世,终年76岁。↓</p> <p class="ql-block">  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吴承恩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吴承恩的作品有小说、诗文、笔记、书法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述颇丰,但无后人整理,传世的作品相对较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依据本人头颅骨用电脑复原出的</span>吴承恩二位夫人画像。↓</p> <p class="ql-block">  缅恩堂之后是《西游记》与淮安文化展厅,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再现了吴承恩当年生活、创作的场景,及《西游记》与淮安文化的联系和根源。↓</p> <p class="ql-block">  再之后是西游记传播影响展示厅,展示了《西游记》的形成、传播与研究,以及纪念吴承恩的书画作品和电视剧《西游记》剧照。↓</p> <p class="ql-block">  吴祖光书吴承恩诗句:“杜甫虽贫还诗伯,廉颇纵老乃将才”。↓</p> <p class="ql-block">  西游记瓷雕《不畏艰险》。↓</p> <p class="ql-block">  西游记瓷雕《蝎精戏唐僧》。↓</p> <p class="ql-block">  东侧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  元代的三王石雕。原为新疆与甘肃交界处某道观镇观之宝,石雕将猴、龙、虎三王刻画得栩栩如生,更为奇持的是猴居龙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六小龄童购得此石,于二OO四年九月陈列此馆。↓</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陶瓷艺术公司为六龄童八十岁生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制的一对青花瓷瓶贺礼。↓</span></p> <p class="ql-block">  猴戏馆主要展示了猴戏戏剧用品、道具、服装、戏剧广告、张贴画等。↓</p> <p class="ql-block">  悟园是吴家的后花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传吴承恩就经常在此揣摩构思《西游记》,也是儿时的吴承恩听父母讲神怪故事的地方。</span>悟园大门之联即为《西游记》首回之目:“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p> <p class="ql-block">  悟园中这块太湖石名“灵根”,呈倒三角形。石中有三个天然小孔,与《西游记》中孙悟空去拜师学艺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暗合。↓</p> <p class="ql-block">  玄奘纪念堂,这里曾是吴承恩沉思和听风声的地方,也是吴家供奉玄奘大师的厅堂。↓</p> <p class="ql-block">  船舫,位于悟园内,是吴家用来聊天、喝茶、赏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悟园内的假山,上有一亭,额曰:石破天惊。柱上有联:猿下欲摇垂涧影,鹤归应认出云枝。↓</p> <p class="ql-block">  悟园内人工湖上有一座曲桥,右侧有一太湖石,形似杆状矗立于道边,上书“神针”两字,这便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灵感来由。↓</p> <p class="ql-block">  六小龄童工作室。央视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扮演孙悟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