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腐草”的人

南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黄岳明</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按语</font></h1>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本文发表于《广东农垦》杂志1983年第4期,作者黄岳明,1977年8月任广东农垦国营梅陇农场党委常委,1982年取消常委会后改任农场党委委员、副场长,后调深圳特区工作。</font><div><font color="#ed2308">&nbsp; &nbsp; &nbsp; 今年农历正月廿是文中主人翁林秀蓬同志逝世10年忌日,翻晒此文以示对老人家的深切怀念!</font><br></div> &nbsp; &nbsp; &nbsp;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这是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今天,为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多少老同志正象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以甘当“腐草”的精神,诚挚无私地帮助青年干部成长。这里介绍的是梅陇农场大塭管区党支部副书记林秀蓬同志,扶持青年干部、场党委委员黄岳明成长的点滴事迹。 &nbsp; &nbsp; &nbsp; 一九七七年八月,场党委办公室干部黄岳明被选为场党委常委成员。当时刚刚二十出头的他既为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而激动,又感到“石臼做帽子——顶当不起”。为了增长工作才干,他多次向党委提出要求,到下面管区工作。当时在大塭区负责全面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林秀蓬同志知道了这个消息,就主动向场党委建议,把黄岳明安排到大塭去。开始,党委几位领导都在犯难:林秀蓬是个老先进,这两年代理抓全面,工作干得很出色,生产总是走在全场前面,党委正准备呈报他任正支书。老林说:“党委如果考虑不让黄同志下管区,那我不多说。既是同意他下去,就到我们大塭。像咱这帮上了岁数的人,现在不是考虑农场几片田了,应该让青年来接班啦!要不,到马克思那儿也交不了账呀!” &nbsp; &nbsp; &nbsp; 小黄在大塭区担任支部书记期间,老林同志在工作上处处给他以鼓励、支持、帮助。他经常对小黄说:“你大胆干吧,有什么差错是我的事。”有一次,管区养鸭站丢了十多只母鸭,饲养员反映说,可能是被本管区两位场员偷去的。当时,小黄没有经过调查去掌握证据,也没跟支委商量,便叫区出纳员扣罚了他俩的工资。这两位场员认为没抓到他们把柄,跑到区部吵闹开来。老林悉知后,赶到区部,对他俩说:“扣你们的工资是我叫的,错了我负责。现在不用闹,事实一定要弄清。”过后,老林启发小黄,今后对这类事要慎重处理。他还亲自作了调查,在确凿证据面前,那俩个场员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又有一次,管区新办一间席厂,要安排一些人员。经研究主要是照顾部分年老体弱的女工。但小黄由于经验不足,事先没与各生产队联系,也未向工人讲明道理就安排了。事后,有几个没被安排的女工,就到队里吵闹。有两位队长对此也有意见,也借此提出不当队长了。当时,小黄感到很委屈,心想:“好心没好报。”老林知道后,便找他谈心,耐心地帮助他,使他认识到:当干部就要任劳任怨,“带骨”的吃得消,“生刺”的话要听得进。群众一时有怨言,也要正确对待,并要多从自己工作方面检查。老林还带着小黄一起到那两位队长和那几位女工家里座谈,解释清楚安排人员的原则,还主动检讨自己对这件事关照不够,使闹意见的同志解开了思想疙瘩。 &nbsp; &nbsp; &nbsp; 老林不但在工作上热情地对青年干部传、帮、带,在生活上也细致入微地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安心搞好工作。当时,大塭管区有七位干部,其中有四位是二十一、二岁的青年同志。每逢这些青年人下队劳动或办事晚回,他就到食堂帮他们先打好饭菜;哪个胃口不好,他就亲自给煮些稀饭;遇到农忙,青年人有时衣服来不及洗,他就拿去让老伴帮他们洗净晾干……。在一个黑沉沉的雨夜,小黄感冒发高烧,医生又到一个生产队出诊去了。老林马上披上雨衣,到队里把医生找回来。医生给小黄打了针、吃了药后,他还不肯离去,一直守到深夜,等病人的热完全退了,他才回去休息。第二天,他还到场部卫生院拿来中药,亲自煎好,端到小黄床头。 &nbsp; &nbsp; &nbsp; 为了给青年干部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的机会,老林能在名位面前采取正确的态度。七八年六月,上级分配给农场一个先进单位的代表,参加省学习参观团到外省参观。经场党委和党支部研究,认为老林去最合适,但老林却提出要让黄岳明去,他对小黄说,“青年人应该出去见见世面。区里的事你就放心好了。”他主张对青年干部的工作,除了传帮带,还要热情鼓励。遇上评功奖模的事,他总是建议多考虑青年干部,那两年,他几次被评为地区、局、县的先进工作者。但每次发表给他填写,他都往抽屉里一塞,只字不愿写。 &nbsp; &nbsp; &nbsp; 现在老林已是年近六旬的人,党委为了照顾他,去年初准备安排他到场科研所,挂个支书的名,他推辞了:“科研所要有专长的同志去干,我不合格,挂名不要误了工作。”党委又决定他到场工会,挂个副主席,他谢绝了,说,“工会不是养老院,都让老家伙挤在一堆,不好。” &nbsp; &nbsp; &nbsp; 最后,党委根据他的身体和能力,把他安排到场粮食加工厂担任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