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临中考,目睹为子女择校而跑得一脸憔悴的考生家长,心中便会感慨良多。都说“隔行如隔山”,让这些对高中招生政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学生家长,去抉择事关子女今后前途的择校方向,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更何况当今越演越烈的生源大战,花样百出的招生“土政策”,即便是业内人士,有时也惶惶然不知所措。</p>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我的眼前总是浮现一对父子的身影。儿子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一米七的个头,神情虽稍显腼腆,俊秀的脸上却透着一股子帅气。站在他身旁的是衣着不修边幅的父亲,黝黑的脸庞棱角分明,双手长满老茧,青筋凸起,一看就知道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村汉子。</p> <p class="ql-block"> 这对父子来自邻县,慕名来重点高中报名求学的。当得知第一批补录已错过了报名时间,第二批补录因中考成绩差了两分而不夠报名资格时,父子俩都有点沮丧。儿子清澈的眼睛泛着泪花,他自责英语考试没发挥正常水平,又怨叹因脚踝意外受伤,体育加试没能获得高分,以致中考达不到理想的成绩,对不起为他日夜操劳的父亲。父亲牵着儿子的手,神情苦涩无奈,他不停地责怪自己没能照看好儿子,没有抓紧时间治愈儿子的脚踝伤,没有早点陪儿子过来报名,让儿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言语之间,这对父子并不相互埋怨,而是把中考失利的原因都归咎于自己。我为这对父子的率真诚挚和脉脉深情而感动,对他俩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报名的人群逐渐散去,但父亲仍然不愿放弃,还在喋喋不休地为儿子说情。儿子则默默无言,仿佛陷入沉思之中。从父亲的诉说中,我粗略了解到:儿子的母亲早已辞世,做父亲的既当爹又当娘,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一把屎一把尿将儿子拉扯大。这个“斗大字不识一升”的父亲,一心不再续弦,而把毕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能考上重点大学,光宗耀祖,告慰亡妻的在天之灵。</p> <p class="ql-block"> 为给孩子创设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到初中,父亲都以高额的捐资择校费送孩子进重点学校就读。一个种田郎,在辛勤耕种之余,还要去附近的建筑工地,拼命地打散工挣钱,一年365天没有一天真正休息过。 做儿子的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获得了省级自然科学竞赛奖。一所市区的民办高中许诺提前录取他,并开出优惠的条件:免去高中的全部学费,并发给奖学金一万元。这个条件对于贫寒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是父亲还是决定放弃,他不愿为了钱而影响儿子的前途,执拗地希望寻找一所最有名气的学校,去圆他“望子成龙”的好梦。</p> <p class="ql-block"> 当补招报名录取工作全部结束时,父子俩黯然神伤。对此,我唯有表示遗憾,只能再三鼓励儿子,学习环境固然重要,成才主要还得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有志者事竟成。儿子频频点头,父亲却红着眼眶,不住地摇头叹气。</p><p class="ql-block"> 目送怏怏不乐的父子走出校门,不由想起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故事: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他家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和邻居小孩一起学跪拜、哭嚎,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母感到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将家搬到集市旁边,可是这儿离屠宰场很近,孟子又和邻居小孩去学商人做生意,还学屠夫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附近。在这儿,孟子开始变得守礼节,懂礼貌,爱学习。孟母十分高兴,认为这个地方才适宜孩子居住,便定居下来。后来,孟子成为了儒家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有孟母这样的许许多多父母亲,为了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为了子女有一个美好滋润的明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可以牺牲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甚至自己的生命。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出处,据说源自慈禧为她母亲七十寿辰亲笔题写的《祝母寿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尽管从心底一直厌恶祸国殃民、狠毒残忍的西太后慈禧,如果这首诗果真是她所写的,我也必须赞赏其发自肺腑的孝心。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或许慈禧也有人性本善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 “世间爹妈情最真”,我们还听过许多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b>“暴走妈妈”割肝救子:</b>儿子因肝硬化生命垂危,需做肝脏移植手术,55岁的妈妈陈玉蓉毫不犹豫,愿意将自己的肝脏献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医生说要减肥后才有可能。于是这位平凡的母亲,在七个月的日子里,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快走10公里,磨破了4双鞋,减轻了8公斤的体重,消除了脂肪肝,终于如愿以偿把自己的肝脏割给了儿子。她用坚如石,柔似水的母爱,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p> <p class="ql-block"> <b>死去的妈妈还在给孩子喂奶:</b>在汶川地震都江堰一处坍塌的民宅,救援人员挖出了一个已经遇难的年轻妈妈,她怀里抱着婴儿,低头蜷缩在废墟里,怀里的孩子依然在吸吮妈妈的乳头。从母亲怀抱孩子的姿态可以看出,她很刻意地用自己身体保护着孩子。或许就在临死之前,她最后一次把乳头放进女儿的嘴里,深情地说过:“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p> <p class="ql-block"> <b>父母为孩子筑起求生的人梯:</b>一次泥石流埋没了一个村庄,吞噬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搜救人员意外发现有个小孩子的脑袋露在泥浆上面,在施救过程中才知道孩子的下面是孩子的母亲,是她高举的双手,使儿子避免了被泥石流埋没的危险。搜救人员被舍身救子的母亲感动得泪流满面。但随着施救工作的继续展开,人们更是唏嘘不已,原来孩子母亲的下面还有孩子父亲,母亲双脚踩着父亲的双肩。在生与死的瞬间,这对父母毅然一起用身体筑起了逃生的人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p> <p class="ql-block">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幅幅定格的画面,谁不为之震撼,谁不为之动容。每个人的成长都接受父母的万般关爱和呵护,这比天高比海阔的亲情,无疑是人世间最伟大、最真挚、最崇高、最无私的美好乐章。</p><p class="ql-block">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在这大千世界,世人是否都能理解这句被重复过无数次的话:“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2006年6月初稿,2011年9月修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文:选自木鱼散文集《云水禅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图:选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背景音乐:《可怜天下父母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