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名 严隽圻<br><br>美篇号 1833478<br><br>美篇图 严隽圻 丁慧新 2021年10月8日中午我们在如皋亿轩酒店用完午餐后,车号沪BQ7417的旅游大巴把我们送到位于如皋市花市路229号的凯迪商务酒店,我和丁慧新被安排入住515房间。 在房间里睡了一觉后下午2:30我们上车来到位于如城镇东北隅,碧霞路299号的水绘园。 水绘园是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孤本代表,是我国众多的名园之中,一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是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001年6月25日如皋水绘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过多代人的经营和完善,最终成为一座精美的园林建筑群。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包含水明楼古建筑群、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匿峰庐)、中国如派盆景园(古澹园)和逸园等多个著名景点。 "绘者,会也。"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水绘园以其精巧的构筑技艺和宽阔的意象著称,融合了徽州和扬州的建筑手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是邑人冒一贯的制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始臻完善。冒辟疆将旧园重整,赋予思想,精心增饰。 现存的水绘园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分左、中、右三轴。 右轴为隐玉斋,与观桧厅、聆松簃、牡丹亭组成一院落。中轴为雨香庵,有门厅、敞厅、黄杨厅、流光殿四进,为康熙年间所建,其中保存有明末清初的遗构。 水绘园构筑精巧,以楼带园,庭院布局围而不隔。以有限的空间,营造宽阔意象。 水绘园的构筑技艺和环境的营造,融徽州建筑手法于扬州建筑艺术中。 由于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婉在如皋水绘园栖隐过,因此颇为出名。 其造园不设垣墉,利用如皋频江临海、水网纵横的地理特点,沿一带小溪喘喘融融,串起洗钵池、月池,大片大片的水面,清清洋洋。 江南名士冒辟疆,名襄,字辟疆,号巢民,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他虽在科举场中不得志,但文才出众,14岁时就刊刻了《香俪园偶存诗》。他的文章才名使他与桐城的方密之、宜兴的陈贞慧、商丘的侯朝宗被公认为明代末年的四大公子。 冒辟疆的著作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在董小宛去世后所写的《影梅庵忆语》,其中详细记载了他与董小宛之间的情感历程和生活点滴。 冒辟疆在历史上以才情出众、文采飞扬而著称。他虽历经科举挫折,但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他也是复社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时弊评论,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中,他虽初时犹豫,但最终接受了董小宛的深情,两人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冒辟疆的历史评价总体上是正面的,他被誉为明末清初的文学巨匠和爱国志士。 董小宛是明末清初的名妓,以才情和美貌著称。她与冒辟疆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被誉为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然而,现实并非如传说般完美。 冒辟疆初次见到董小宛时,并未立刻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而是因陈圆圆的离去而心情低落。董小宛却对冒辟疆一见钟情,并决心要与他共度此生。 尽管冒辟疆多次拒绝董小宛的追求,但董小宛并未放弃,最终两人终成眷属。在冒家的生活中,董小宛以乖巧聪慧、心灵手巧著称,她不仅承担了做饭的重任,还制作出了“董糖”和“董肉”等美食,成为冒家的传家之宝。 然而,冒辟疆对董小宛的感情并不如董小宛对他那般深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婚姻生活。 我们走进古澹园,古澹园如今是中国如派盆景园。这里正在举办“冒辟疆著作《红楼梦》论证图文展”,冒辟疆著作《红楼梦》的最大动力,就是向后人表明康熙是他的孩子。<br> 2021年1月第一期《江苏社会科学》刊载了黄伟民《冒辟疆著作〈红楼梦〉的若干力证》一文,认为董小宛就是林黛玉的生活原型,贾元春的省亲,来自生活中的董小宛的省亲;“脂砚斋”正是冒辟疆的三个妾:蔡含、金玥、张氏女;冒辟疆的诗友,以大量的诗文证实冒辟疆就是曹雪芹。 位于如皋市水绘园风景区内的中国如派盆景园,藏有大量如派盆景精品,是一场与古树盆景的邂逅。 中国的盆景分为八大流派,各派都有不同的特色。而如派盆景最大的特点,就是“云头雨足美人腰,左顾右盼两弯半”。 中国如派盆景园珍藏有大量如派盆景精品,有胡安定后人捐赠的树龄1000余年的古柏盆景“蛟龙穿云”、有毛主席纪念堂前曾经陈列的姐妹树、有全国最大的五针松盆景“苍复南山”等,素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称。 在如皋的水绘园,一场与古树盆景的邂逅,仿佛穿越时空,让人沉醉于千年的岁月之中。 《六朝松》—— 北宋曾巩与其父手植落地古桧,近千岁。这棵盆景以其古老与独特的造型,成为了水绘园中的一大特色。 《大展宏图》—— 明代刺绒柏,约五百岁,1997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二等奖。这棵古树盆景,以其独特的姿态,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 《灵山华盖》—— 明末清初冒辟疆遗物,明代五针松,约六百岁。这棵盆景以其古老与精致并存的魅力,成为了水绘园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苍复南山》—— 清代五针松,约两百岁,1985年获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二等奖。这棵盆景以其优雅的姿态和历史背景,成为了水绘园中的一大亮点。 《金城春色》—— 明末清初五针松,约四百岁,与曾在毛主席纪念堂展览的盆景为一组四株姐妹树,被称为中国最大的五针松盆景。这棵盆景以其巨大的体积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水绘园中的一大景观。<br> 《蛟龙穿云》—— 北宋胡瑷遗物,千岁刺柏,1985年获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一等奖。这棵盆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水绘园中的一大特色。<br> 在如派盆景园中,陈列着形态各异的盆景,其中一盆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家里的遗存珍品。 关于冒辟疆和董小宛的影视作品并不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提及。但鉴于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且充满传奇色彩,很可能有以他们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存在。 然而,具体作品名称和情节可能因时代和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查询相关影视资料库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信息。 冒辟疆写《红楼梦》拥有别人无法匹敌的“心酸泪,荒唐梦”,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强大动力、和足够时间。<br><br> 他把明朝六次科考的“怀才不遇”用一种奇特的方法上传皇庭;他总结列朝兴衰,希望“闺阁中人”引以为戒,开创未来;他用特殊的叙事方法隐藏了他的血脉继承了宗祧!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故事后来居然演变成为顺治帝与董小宛的故事。 1645 年,顺治二年,清军挥师南下。叛军首领洪承畴听闻秦淮八艳之名,尤其是董小宛国色天香、能歌善舞。洪承畴亲自带人将董小宛从江南抢走,去献给顺治帝以表忠心。 顺治帝见到董小宛后,龙心大悦。董小宛的美貌与才情,让顺治帝深陷其中。很快,董小宛被册封为妃,后又晋升为皇贵妃,即历史上的董鄂妃。 董小宛被献给顺治帝时,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恐惧。她本是冒辟疆之妾,与冒辟疆夫妻情深。 然而,命运弄人,董小宛她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顺治帝对董小宛的宠爱,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震动。 许多人认为,董小宛作为一名汉族女子,不应得到如此恩宠。 但顺治帝却不顾众人反对,独爱董小宛。 在顺治帝的心中,董小宛是他的知音,是他在这乱世之中的一抹温暖。 董小宛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民间广为传颂的佳话。 顺治帝不仅被董小宛温婉可人的外表所吸引,更是为其才情所打动。 董小宛能歌善舞,精通琴棋书画,常常与顺治帝吟诗作画,畅谈古今。 在宫中的日子里,董小宛用她的才情和智慧,为顺治帝带来了许多欢乐和慰藉。 第二年,顺治帝毅然将董小宛封为董鄂妃,给予她无尽的宠爱。 董小宛成为了后宫中最受瞩目的女子,顺治帝对她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其他所有嫔妃,将她视为红颜知己。 然而,董小宛的得宠引起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其他嫔妃们嫉妒董小宛的恩宠,纷纷在背后使绊子。 同时,孝庄太后也对顺治帝如此宠爱一个汉族女子深感担忧。 在孝庄太后看来,董小宛没有资格凌驾于后宫其他嫔妃之上,更担心顺治帝会因为董小宛而无心治国。 于是,孝庄太后先将董小宛贬为普通妃子,试图以此削弱顺治帝对她的感情。 但顺治帝对董小宛的爱意并未减少,依旧想方设法与她相见。孝庄太后一气之下,便设计了一场火灾,谎称董小宛被火烧死了。 据历史资料记载,董小宛在这场变故后,便消失在了宫廷之中。而顺治帝得知董小宛的死讯后,悲痛欲绝,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 有人说顺治帝后来感染上天花而死;也有人说,顺治帝在打坐时恍惚中看见董小宛走来,于是决定出家当和尚。 无论哪种说法,董小宛与顺治帝的结局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美丽动人,但却在宫廷的权力斗争和种种阴谋中走向了终结。 水绘园中的很多斋堂都有自己的故事,壹默斋也叫妙隐香林,是冒襄会客的地方,翠竹林立,古木掩映,有一种抛开烦云愁绪的幽静。 壹默斋的名字也代表着冒襄当时隐居于此,静默不言,淡泊以明志的心境。 水明楼建于清乾隆廿三年(1758),是徽商为纪念冒辟疆、董小宛,在冒氏别业水绘园的旧址上重建的一座会馆。 清嘉庆《如皋县志·古迹》记载“水明楼在隐玉斋(即今雨香庵)左,洗钵池上。汪之珩建,以为游憩之所。知县何廷模颜其额曰‘水明楼’,盖取杜少陵‘残夜水明楼’句意也。” “水明楼”这三字雅称可是有来历的,它出自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流寓夔州(现四川奉节)时,于西阁写的诗作《月》,全文是这样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女亘娥寡,天寒耐九秋。” 对此诗首联,宋代天才文学家苏东坡特别激赏,认为“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才力富健”,为“古今绝唱” 在惠州西湖畔夜登合江楼时,感于景色与杜诗有相似之处,便依其句,以“残夜水明楼”为韵,作《江月》组诗五首,发端处以更点为序,依次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波”;“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三更山吐月,栖鸟夜惊起”;“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br><br> 由于杜诗发端一联,炼字造境,精妙绝伦,“山吐月”句固已出人意表,“水明楼”句更令人叹为观止,后世作手感佩于斯,也踵武东坡,于作品中化用集用其句。<br><br> 如宋代词家李弥逊《水调歌头》就有句曰:“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br><br> 葛郯《洞仙歌》也有句曰:“残夜水明楼,影落寒溪,行人起、沙头唤渡。”<br><br> 因而,这闪烁着不朽艺术光辉的诗句,特别是“水明楼”三字,不仅在诗文中常有出现,还被用来名楼、名斋、名文集。 寂静处楼台映水,繁闹时浆舞鱼跃。既是天然屏障,省缺了造围墙的费用,又是难得的水景,那水里的一个,倒比岸上的一个还楚楚动人。水面又好保养。收获季节,鱼肥莲壮,好一派丰收景象。 凡来过这里的游客,都会对水绘园当中的最为核心的“得全堂”留有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在“得全堂”力至今悬挂着董小宛和冒辟疆的画像。 而在董小宛和冒辟疆画像上方有一方书法题刻的匾额十分醒目,这就是由落款为董其昌的:“得全堂”的匾额。 得全堂一拐弯遍看到了三绝碑,一块刻着关公的石碑,为什么叫三绝碑呢,它是集合了石刻,绘画和书法三种艺术形式的精品石刻。<br> 马远的关公像,左上角是冒襄父亲的跋文,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石刻手法,难怪小小一块石碑已经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了。 走到门首,只见两边各安城垛六七个,门额"水绘庵"三个大字,为园主冒辟疆亲手所书。 门夹黄石,门内唯一小山,山上安小楼阁,内悬"椎秦忆子房,翊汉怀诸葛",乃园主人心地的真实写照。 梓翁亭一座四角攒尖顶半亭,由著名古建筑、古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梓翁)的笔友叶圣陶题写亭名。 位于水绘园风景区内的九狮图假山建于1916年,是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由邑人吴少萱于1916年收集水绘园散失之太湖石堆垒而成,原意作为如皋公园内民众教育馆——三明堂前的障景。 把游人带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是园北依城墙,借城为景,城围半园,雉堞严然。若是冬日雪后,但见那北城晴雪,慰为壮观。 其赏景、护景、背景、遮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于我国私园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天下第一。 陈从周先生在《重修如皋水绘园记》中赞誉其为“天下名园”,这背后蕴藏着如皋才子冒辟疆与秦淮名妓董小宛那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 我在陈从周先生“天下名园”题词石前拍照留影,作为我今天游览如皋水绘园的代表照片。 更有一位古人单道了这水绘的好处:"大地绘草木,天汉绘文章,雄赋绘杨马,丽翰绘钟王,此庵(水绘园又名水绘庵)胡奇绝,乃绘明月光"。 春日,数百树桃花盛开,挟以长条拂水,柔情万千,行人有错认桃源里之感。 水绘园南邻中禅寺,西倚碧霞山,三者四周都环水,成"品"字形格局。这里积水弥漫,唯霞山桥一处可通往园内。桥址有一茅亭、过亭是荷花夹岸,桃柳交荫而蜿蜒的画堤。 "如皋水绘园,天下名园也"。这是古典园林专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在《重修水绘园记》中的开卷语,园林巨擘陈从周教授的夸赞并非过誉。 诚然,在江南园林中:南京的煦园、瞻园;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嘉兴的烟雨楼;绍兴的沈园……闻名遐迩。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堪称为天下名园。 可如果细细解读它们的底蕴,反倒觉得避处江海一隅的如皋水绘园应该是异乎寻常的佼佼者。 比如说,它并不比拙政园略输文采,不比沈园稍逊风骚,也不比瞻园和豫园欠缺自然。 如皋水绘园风景区包括水绘园、古瞻园、逸园、玉娟园、动物园、游乐园和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处,而我们在水绘园、古瞻园里就游玩了近两个小时,直到4:30才从团队专用通道离开水绘园,前往东方寿星城(中国长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