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是座不夜城

涛歌

正月十四刚刚结束“安徽”之旅,正月十八又踏上“大蓬车”云南之旅的征程。经过两天两千公里的长途奔波,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河南南阳的邓州。简单、快速地吃完晚餐,便开始了邓州这座不夜城的探秘。 邓州历史文化悠久,境内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距今有6400年历史。夏置邓国,民国二年复称邓县,1988年撤县建市,2014年归省直管。邓州作为世界邓姓发源地可追溯到周代。春秋时期邓国侯吾离陵,即为邓氏祖茔,至今每年都有大批海内外邓氏族人前来寻根问祖。 邓州名人才俊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62位侯王、11位宰相,现代著名作家姚雪垠、周大新、语言学家丁声树、教育家韩作黎、杨蕴玉等都是邓州杰出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生在邓州、长在邓州,从邓州一高中毕业后走入军营。唐宋三贤韩愈、寇准、范仲淹先后在邓州任职,范仲淹知邓时在花洲书院写成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传唱不绝。 邓州古城和宋金不夜城位于市中心,相距不远,成了我们初次接触邓州的首选和游览对象,也是我们了解邓州的窗口。 邓州古城是双城墙布局,有内、外城。外城为土城,内城为砖城,内外城均有护城河,整个布局呈回字形。护城河水来自城南刁河,水从城西南引入,出护城河入湍河(也称七里河)。 如果说襄阳的护城河宽度为天下第一宽,那么邓州的护城河形象为天下第一回;襄阳的护城河让敌人望水兴叹,通过使河面加宽造成攻城难度,邓州的护城河让敌人望城兴叹,通过在内城外又增加一条城河和城墙来增加攻城难度;都易守难攻,同属华夏第一城池行列,护城河作用殊途同归,然而同归之路毕竟殊异。<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隋置邓州,原城久废。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失刺把都攻王权,破之,毁其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金吾卫镇抚孔显知邓,筑城周长2094米,高6.7米,基高7米,池深5米;洪武六年,建门楼4,为砖城辟四门,东门曰:“振武”(后改为迎旭);南门曰:“拱阳”;西门曰:“平城”;北门无名,为防湍河水浸城,常封闭。城上设角,4、炮台四处,瓮城小楼3,窝铺,33,女儿墙1391,并有护城河;三门各架池桥。<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土城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州吴大有所建,周长7500米,高6.67米,底宽16.7米,池宽3.3米,深2米,引刁河水灌池;明正德七年(1512年),又增修城高三丈,厚二丈五尺,周长15里7分。辟五门,各门有匾额;大东门“东连吴越”,门外有“唐忠臣封邓国公张巡故里”石碑一通;小东门“六水环清”,门外有“明兵部尚书铁铉故里” 石碑一通;南门“南控荆襄”,门外有“明贤相李文达公故里” 石碑一通;小西门“金山浮翠”,门外有“宋状元贾黯故里” 石碑一通;大西门“西通巴蜀”,门外有“范文正公” 石碑一通。 邓州外城是座土城,又宽又高。城周围都是松散的沙土,而这城墙却是坚实的栗土。在邓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城墙的美丽传说:外城墙的土是神仙张果老用毛驴从陕西驮来的。明朝时候,朝里有两个阁老。他们想法不同,办事老是顶牛。这就是陕西的杨阁老和河南邓州的李阁老。 一年,朝中的大臣都拿家乡特产向朝廷纳贡。杨阁老为了讨朝廷欢心,从陕西挑了俩最大的萝卜,用毛驴驮到京城,朝廷一见大喜。李阁老遍想家乡没啥稀罕之物,就把俩小红薯放在袖袍内,带到了北京。朝廷一见很不高兴,李阁老说:“家乡连年荒旱,五谷不收,百姓连红薯都吃不上,实在没有什么稀罕的东西。”朝廷听了,无话可说,就减去了河南的皇粮,并把减去的皇粮加给了陕西。这件事惹恼了杨阁老,他就腿搓绳,向朝廷说:“既然邓州一带五谷不收,把那里作为养马场不是更好吗?”朝廷点头称是。 李阁老想:家乡连年饥荒,老百姓无法生活,要是再开为养马场,百姓只有四处要饭了。想到这里,急得他头懵多大,耳朵跟儿就像一群蜂在嗡嗡地叫。这嗡嗡一叫,让他想起一个主意,就对朝廷说:“万岁,关外的草原,养马最好。邓州就是不能养马。”朝廷说:“为啥?”李阁老说:“蚊子厉害,专吃马肉。”朝廷不信,要亲自看看邓州的蚊子。李阁老就派人逮了些葫芦蜂,装在竹筒里,带上了金殿。竹筒一打开,那蜂“轰”一下飞开了,蜇得文武百官鼻青脸肿,朝廷一见,连说厉害,再不提在邓州开养马场的事了。 杨阁老知道朝廷被糊弄,心里这口恶气憋着总想找个方法吐出来。一天,他打听到邓州有个菊花井,便上殿劝说:“启奏万岁,臣闻邓州有眼菊花井,那井水喝了可以长生不老。李阁老有宝不献,是对万岁不忠啊!”李阁老吓了一跳,慌忙说:“臣也知道邓州有眼菊花井,但从没听说过井水有恁大贵处!”朝廷正想长生不老,也顾不得追究,就说:“先派人送来就是。” 朝廷一句话,可苦了成千上万邓州百姓,他们车拉人挑,不分黑明白天,往北京送起菊花水来。由于路远水沉,粮草不足,人和牲口累死得不知道有多少。 李阁老想想寒心,就劝朝廷说:“万岁,自从百姓送水以来,菊花井出了名,四乡官绅都派人去偷水,弄得水混混沌沌,想是喝不成了。”朝廷说:“那怎么办才好?”李阁老说:“陕西的土质最好,让他们送土去修个城墙,等水澄清后再送。”此时杨阁老想说又无法说,气的说不出话来。 于是,陕西百姓车拉人挑,不分昼夜往邓州送起土来。路又远,土又多,陕西的人畜又是不知累死多少。<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一天,张果老在天上云游,看见河南陕西之间,大队人马像蚂蚁拉食儿一样,来来往往,没有尽头,觉得奇怪。他下来一问,知道是为朝廷修城送水,想想百姓可怜,就想帮一把。 这天夜里,邓州城百姓正在睡觉,只听天上有人唱道:“高高一座邓州城,菊花井里水空空!”这声音很大,把人们惊醒了,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儿。第二天早晨,人们起来一看,看见邓州城外修起了一道城墙,八丈多宽,五丈多高。人们都很惊奇,再跑去看那菊花井,真个一点水也没有了。两省老百姓高兴啊!再也不用受苦了!当时人们就烧香磕头,感谢神灵! 这是咋回事儿哩?原来,张果老用毛驴从陕西驮来一布袋土,他掂着布袋绕邓州城倒了一圈,便成了一座土城墙,当他走到西南角时,天快明了,手一松,倒的多了,成了一座小山,赶忙用脚踩踩,又踩下去一个坑,这个坑就是后来城墙上的月牙池。最后,还有一点土没处倒,就拎着布袋角往东城墙外的空地上抖了抖,就成了一个大冢子。张果老只顾倒土,把毛驴拴在了十字街,毛驴在十字街站的时间长了,四只蹄子踩出了四个蹄窝,这就是后来的“四眼井”。天明了,张果老走的慌张,把赶驴的棍插在城中忘了拿,就变成了一座古塔。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大吃一惊,知道是惹恼了哪位神仙。就再也不提菊花井的事了。邓州的老百姓从此就过上了安生日子。 邓州历史悠久,名人轶事众多,这些事件和人物在流传过程中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这也是邓州的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也从某个侧面体现了邓州的乡土历史文化,反映了老百姓的爱恨情仇。 古代护城河和城墙,都是建立在地理位置重要,兵家争夺的必经之地,具有一定的历史战略地位。虽然很多普通城市也有护城河这一类的,但大部分在经过一定时期后,已经不具备战略地位,慢慢的自然消失,除一些因近代战争摧毁的护城河与城墙外,能保存至今护城河已经不多了 而且大部分慢慢被城市建设拆除消失了。 像邓州,地处豫、鄂、陕交界,素有“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双护城河和城墙在近代同样受到了战争摧毁,但护城河能至今保留原来模样,可以说相当的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而且可以这么说,邓州古城内外城护城河也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存在的极少有的回字型双护城河,更加珍贵难得。 据了解,邓州市宋金不夜城美食、游乐一条街是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又一亮点,也是深入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集美食、游乐、购物、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举办迎春年货节,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也提升了邓州的城市形象。 围绕“又见宋金 梦回古邓”文旅品牌,相继举办了非遗版画展、汉服秀、芳姐说亲、乐队展演、情景剧等一系列文旅活动,积极推进文商旅的有机融合。宋金不夜城美食、游乐一条街的应运而生,是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 宋金不夜城游乐一条街的璀璨亮相,是邓州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一条充满欢乐与惊喜的街道,更是邓州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宋金不夜城游乐一条街将成为邓州的一张闪耀名片,成为展示邓州魅力、传承邓州文化、推动邓州发展的重要窗口。 要了解邓州绝非一夜之事,逛了一圈,匆匆忙忙,通过那的趣的传说,只要对其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也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