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月13日,本次行程的第六站--泉州。</p><p class="ql-block">泉州是世界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形成了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等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拥有南音、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等6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是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又称圣友寺、艾苏哈卜大清真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初名“圣友之寺”。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的艾哈默德重建。</p><p class="ql-block"> 明正德二年(1507年)、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曾两次重修。20世纪50年代起,又多次进行整修、重建与维护。</p> <p class="ql-block">泉州通淮关岳庙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该庙始建于宋代,初为祭祀关羽的关王庙,明朝万历年间,神宗皇帝册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庙宇因此改称关帝庙。1914年,北洋政府下令合祀关羽和岳飞,庙宇遂改名为关岳庙。</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是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泉州西街,始建于唐初。东西塔是其镇寺之宝,为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寺内还有飞天乐伎等精美雕刻。</p> <p class="ql-block">东塔</p> <p class="ql-block">西塔</p> <p class="ql-block">西街</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至嘉祐四年(1059年)竣工。</p><p class="ql-block">宋、明、清、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均有修葺,1993年春对洛阳桥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恢复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蔡襄祠</p> <p class="ql-block">桥头的昭惠庙</p> <p class="ql-block">蟳埔村是泉州市中心市区东南部的一个小渔村,背依鹧鸪山,三面环海。</p><p class="ql-block"> 蟳埔女为“福建三大渔女”之一,其民俗是闽中沿海一大民俗奇观。2008年,蟳埔女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蟳埔女头饰“簪花围”,先将长发在脑后盘成圆髻,系上红绳,横插骨簪,戴上花苞或花蕾串成的花环,再插上绢花或鲜花,最后用双钗或插梳固定。</p> <p class="ql-block">女人们头戴簪花</p> <p class="ql-block">簪花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旅游项目吸引美女</p> <p class="ql-block">村景</p> <p class="ql-block">泉州永宁古城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古镇,起源可追溯到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由大将军尉迟恭监修,初名寒江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设立“永宁卫”,与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齐名,成为全国四大卫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财神庙</p> <p class="ql-block">贝壳建筑</p> <p class="ql-block">村民让出一半自家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偶遇的小猫(应该不是野猫)</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炮仗花</p> <p class="ql-block">爱车出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