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鸟记: Tasman Sea篇(116): Tristan albatross特里斯坦信天翁

Alex Zhang 天马行空中

特里斯坦信天翁(Tristan Albatross,Diomedea dabbenena)<br>特里斯坦信天翁是南大西洋特有的大型海鸟,属于“大型信天翁”类群,因栖息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Tristan da Cunha archipelago)而得名。 形态特征<br>外貌:成鸟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和背部呈深褐色,喙粉红色带黄尖,幼鸟全身深褐色,随年龄逐渐变白。翼展可达3–3.5米(略小于漂泊信天翁)。<br><br>辨识:易与漂泊信天翁(Diomedea exulans)混淆,但特里斯坦信天翁体型稍小,喙颜色更浅,且分布范围有限。 分布与栖息地<br>活动范围:繁殖期集中于南大西洋的戈夫岛(Gough Island)和伊纳克塞瑟布尔岛(Inaccessible Island),非繁殖期扩散至南美洲和非洲西南部海域。<br><br>栖息地:繁殖期依赖岛屿的高地草原和泥炭地筑巢,其余时间在远洋活动。 食性与捕食<br>主要食物:以鱿鱼、鱼类和甲壳类为食,常跟随船只捡食丢弃物。<br><br>觅食策略:利用动态滑翔技术长途飞行,单次觅食可覆盖数千公里。 行为习性<br>繁殖行为:高度忠于一夫一妻制,繁殖周期长达一年(每两年繁殖一次)。<br><br>鸣叫:雄鸟通过复杂的展翅和鸣叫仪式吸引配偶,声音洪亮如呻吟。 繁殖<br>筑巢:南半球夏季(11月至次年2月)在草丛中筑地面巢,以草和泥土堆砌。<br><br>育雏:每窝仅产1枚卵,孵化期约80天,双亲轮流孵化并喂食。幼鸟需10个月才能离巢,期间易受天敌威胁。 保护现状<br>种群数量:全球仅存约3,000对繁殖个体,且数量持续下降。IUCN评级为极危(CR,Critically Endangered)。<br><br>主要威胁:<br><br>入侵物种:戈夫岛上的入侵家鼠(Mus musculus)捕食雏鸟和鸟卵(近年观测到小鼠甚至攻击成年个体)。<br><br>延绳钓鱼:误捕导致成鸟死亡。<br><br>气候变迁:海洋变暖影响猎物分布。<br><br>保护行动:<br><br>国际组织(如RSPB和BirdLife International)推动戈夫岛灭鼠计划,2021年实施但暂未完全成功。<br><br>划定海洋保护区,限制渔业活动。 生态意义<br>作为顶级捕食者,反映海洋生态健康;其长途飞行帮助营养物质跨海域循环。 冷知识<br>特里斯坦信天翁的雏鸟需父母持续喂养近一年,是鸟类中育雏期最长的物种之一。<br><br>它们的翅膀骨骼中空却极其坚固,适应终生在狂风中滑翔。<br><br>特里斯坦信天翁的存续危机警示了偏远岛屿生态的脆弱性,其保护被视为全球海鸟保育的象征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