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笔记1

新视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涧波</p><p class="ql-block">企平兄和诸桥瑞的大作,旁征博引,见微知著。文章证明以往认为对立的两位诗人的诗作,实际上具有窗内外情景的高度交融性,窗外风声大作,窗内两人低语。</p><p class="ql-block">​两位诗人对文化问题,(如“进步”与整体性发展的冲突,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等)的共同关注是其诗作交融性的深层内含。关于此类问题,我们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猜测中,在“文科消亡”的鼓噪中,仍能看到讨论的延续。两位诗人的所思所想道出了我们今天面临问题的由来和走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见诗人对用词之深思熟虑。文章中所讨论的两位诗人虽然关心的文化问题具有一致性,但风格迥异。一位如窗外风声大作,另一位则如窗内二人低语。文章认为风格的差异反映的是时代的差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诗歌作品往往成为文化的结晶体,仔细研究,你可能更加全面地掌握文化的基本结构和深刻内含。这就使外国诗歌成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富有意义的对象(artefacts)。</span></p><p class="ql-block">“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文章强调了思辨性阅读(speculative reading)的重要性。speculative reading似乎比critical reading含义更宽,包含全角度、全维度研读之意,对于突破critical reading概念的局限似有重要意义,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关注和研究,也许会带来概念发展和阅读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mKJgwqO9hDXISrDNvnneA" target="_blank">编辑文章原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