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谈古论今: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

知行合一

<p class="ql-block">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描述了人们在突然变得富有或贫穷时的心态变化和生活习惯的难以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乍富不知新受用”指的是一个人突然变得富有,却不知道如何享受新获得的财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有些人因为拆迁、中奖或继承遗产等原因一夜暴富,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管理和享受这些财富,最终导致挥霍无度,生活又回到原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乍贫难改旧家风”则是指一个人突然变得贫穷,很难改变过去富裕时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这种情况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即使家道中落,依然保持着过去的奢侈排场,难以适应贫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突然变得富裕时,他往往不知道如何合理地支配财富,容易浪费和挥霍;而当一个人突然变得贫困时,他很难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和家庭风气,仍然保持着过去的奢侈和浪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在财富变化时的矛盾和挣扎,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财富变化时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提醒人们要理性对待财富和生活,不要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影响,同时也要在新的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如“俭以养德”、“量入为出”等,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节俭和谨慎的态度,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同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观念也强调了人们在困境中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贫穷成惯之后,改变就非常不易。一个穷人突然变成了富翁,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使用这些钱财,甚至会肆意妄为,迷失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理,富人习惯了奢侈的生活,如果有一天变贫穷了,就会有巨大的落差感,难以适应没钱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谈古论今:富贵荣华,是人人都追求的目标。如果是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积累财富,那就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往往就容易控制好花钱的节奏。但如果钱来得太快太容易,又或是用不正常的途径取得的,那往往就难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如有些村民,买了十几年的彩票,突然有一天中了上百万的大奖,一时之间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了。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了,就开始嫌弃家里的老婆太土,去镇上买了个房子,还找个年轻的女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天不干活,东玩西玩,买这买那,还染上了赌瘾。才一年多时间,钱就被挥霍个精光,还欠了赌债。当然年轻女人见他没钱了,就跟他拜拜了。他想要回农村老家,他老婆和孩子也把他拒之门外。最后就只能妻离子散一个人在外打工还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有一些村民,家里拆迁,也是一夜暴富,年纪轻轻的就坐拥两套房和几百万资产。于是就辞了职,光靠房租和摆弄资金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日里都是出入高档场所,挥金如土,还总是嘲笑那些上班族不懂得及时行乐。只可惜,他们的资金运作并不顺利,因为没经验又轻信于人,不仅被骗光了资金还倒赔了很多,最后只好卖房补缺。最后又成了和大家一样的苦逼上班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时下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比如可以透支的信用卡,比如各大金融平台上的可以借了先花的金融产品。这些凭空多出来的钱财,让很多年轻人真的以为自己一夜暴富,于是就不顾自己的能力进行高消费,不仅成了“月光族”,还成了“负债族”。</p> <p class="ql-block">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穷难改旧家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乍”在此是忽然。突然之意。乍富即指突然间变得富有了用现代话说是暴富。乍贫则是突然间变得贫穷。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原本不富裕的人突然一夜之间变富有了,却不懂得如何去使用这富有的财物或好东西(也可指礼遇)而原本富有的人突然变贫穷了,仍然不改富有时习性通常指坏习性如纨绔,子弟的恶劣行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乍贫难改旧家风”,有一个近代人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欺 父 误 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克定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的长子,早年留学德国,精通英语和德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克定的修养非常好: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很注重生活礼节,与人见面也很客气,总是欠身点头、微笑致意,态度和善,很有风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袁克定在德国期间,为德国当时所取得的成就惊叹不已,所以对德国帝制之功效深信不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袁世凯正式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袁克定便开始积极筹划,鼓动父亲称帝复辟,希望能因此出任皇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日本外务省在北京办的一份《顺天时报》是袁世凯每天必读的报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坚定父亲恢复帝制的决心,袁克定不惜重金雇人假造了一份《顺天时报》,把所有反对帝制的资讯全部过滤掉,只收录拥护帝制的内容,并发起组织筹安会(支持袁世凯实行君主立宪制),使父亲误认为民心亦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份为父亲量身定制的假《时报》伴随袁世凯很长时间,因此,当袁世凯在护国战争中失利,不得不取消帝制后,大骂袁克定“欺父误国”,可为时已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一六年五月初五,在举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溘然长逝,临终前他长叹道:“克定害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去世后留下了巨额财产,袁克定作为长子主持分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很快,袁克定就坐吃山空,到后来只能在京郊租一间小屋居住,靠人接济度日,每天只吃窝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落魂,但袁克定每次吃饭时,必要正襟危坐,胸前佩戴餐巾,用刀叉把窝头切成薄片,配上咸菜再进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表弟为此还特意题诗一首:“池水昆明映碧虚,望洋空叹食无鱼。粗茶淡饭仪如旧,只少宫詹注起居”。</p> <p class="ql-block">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突然变得富有时,往往不知怎么改变原来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而当一个人突然变得贫困时,却很难改变原来的家庭风气和生活习惯。这里的“乍”是突然的意思,“新受用”和“旧家风”则分别表示新的生活方式和旧有的家庭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句农村俗语所蕴含的道理是:人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当一个人突然变得富有或贫困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就很容易陷入盲目或消极的情绪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做到“富有时不忘记穷的时候,贫困时仍有好的家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时,这句俗语也提醒我们:不要轻易被外部环境所左右。当一个人突然变得富有或贫困时,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和陷阱所迷惑。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或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这句俗语的本意是,突然由贫穷变得富贵,不知道该如何享受富贵;突然由富贵变得贫穷,很难改掉富贵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这句俗语除了告诉我们拥有正常的心理行为外,更为重要的是劝告世人不论贫穷还是富贵,都应当保持勤俭持家的优良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一生,这就是人生。然而,对于突然富有或贫穷的人来说,他们都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突然富有的人可能会陷入无尽的物质欲望和消费狂热中,而突然贫穷的人则可能难以适应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两者都难以改变旧有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这句俗语,不仅是一种生活经验的总结,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传递。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都应当保持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并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