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得读过一句话:如果心中穷苦,缝补便是乞讨的'姿态。当下可能没有什么感触,当你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其中的涵义仿佛特别深刻。心中的穷很可怕,可以限制思维,缺乏认知,更谈不上格局,它像是一把利刃,无情地刺穿爱的心却毫无觉知,穷,在心里种下了无尽的物欲,穷,在心里种下了极强的控制欲,穷,在心里种下了无情的道德绑架利己欲。物质贫穷的是一个时代,而不是精神层面也停滞不前,可悲的是把惰于与时俱进地更新认知归咎于那个时代,去用有毒的,狭隘的三观与这个时代的孩子们相处,着实是硬伤。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的生存压力巨大,而你给不了理解与包容也就算了,最好不要用牢牢的绳索束缚她们,打着传统美德的名义去情感勒索和道德绑架,进行比较排队,摧毁她们的人社想象,让她们处于自我怀疑,自我消耗的情感焦虑之中,自己人格不健全的因,不应该让孩子承担这个果,孩子是无辜的。不要打着曾经苦了一辈子的理由,在孩子身上找回报。一句话说得好,爱出者爱返,不是站在孝道的制高点逼迫来的,给了孩子生命,不代表就可以左右和控制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亲情之间,同样也需要平等与尊重,你做好了该做的,静待花开就好,不要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和标准等待回报,一旦不是你想象中的标准就各种道德绑架,说教,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这样,只会裂痕越来越深,距离越来越远,事与愿违。所以,贫穷年代局限了吃穿,发展的时代却没有限制了你的学习和提升,何况手机这本百科全书天天不离手,怎么就不能学着点呢?双赢的成长与蜕变是何其有意义!活到老学到老看来不应该只是个口号,对自己有利的坚持不改,这更是体现出贫穷种下的穷根深感心中忐忑不安,生怕不用说教管理小辈,不站在孝道制高点拿捏控制你们,自己就没有安全感。幸福感到底是什么?终其一生,我们一辈子所要战胜和打败的不应该是孩子和亲情,难怪心理学家说,专制主义家庭养出的孩子,让孩子窒息,孩子们首先想战胜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在长久的压制中,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以至于精神病态,身为父母,难道这是希望看到的吗?为什么不能早点觉知,早点改变,给孩子,给自己一条开阔的路呢?她们是她们自己,不是你的私有财产,按照你的喜好、活成你喜欢的样子才算满意,你没有这个权利。可惜可悲啊!一些无知的父母还在执迷不悟。一切智慧皆来源于苦难,愿父母们也能在撞了南墙之后多一些思考,思考之后多一些改变,孩子的有些反抗是在给你提示信号,不要在酿成后果才醒悟就悔之晚矣。</p><p class="ql-block"> 爱是跨越千山万水的勇气,也是平凡日子里的不凡力量。我们何不给予孩子尊重平等,包容关爱,积极正向为基调,让孩子有能量,有自信,有勇气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却不经意中充当第一个霸凌孩子的身边人呢?随着文明进程的加快,现在已经不是倡导没不是的是父母的时代了,是人就有不足之处,父母也要勇敢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错,不能停留在旧的认知观念中自以为是,是需要给孩子一个正向引导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岩松说:缺</span>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每个需要改变的父母,以这句有希望的话为契机,走向美好与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