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岩 2025年1月</h1> <h1> 2025年1月4日~22日,我们夫妇赴澳大利亚旅游18天。澳国内六段飞行,北上南下,东奔西走,领略了悉尼、黄金海岸、布里斯班、凯恩斯、墨尔本、阿德莱德、珀斯等七大城市风光,参观了悉尼歌剧院、大堡礁、乌卢鲁巨石等世界遗产,观赏了袋鼠、鸸鹋、考拉、土狗等独特动物,品尝了袋鼠、大龙虾、鲍鱼等美味。大开眼界,大有所获。</h1><h1> 澳大利亚,全称“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769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境内最早的居民是土著人,他们大约在4~6万年前,由东南亚经海路移居。1642年,荷兰人发现澳塔斯马尼亚岛。1770年,英国人在澳东南海岸登陆。1788年,英国流放的第一批犯人抵达悉尼,开始建立殖民地。1901年,澳各殖民地改为州,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自治领。1931年,澳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1986年,获得完全立法权和司法终审权,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h1><h1>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矾土、钻石、铅等生产国和出口国,铁矿石、黄金、煤、铀、氧化铝等产量和出口居世界前列。202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60%以上来自澳大利亚。澳是世界最大的绵羊和羊毛生产国,最大的蔗糖、羊毛和牛肉出口国。</h1><h1> 2023年,全国人口2666万人,GDP1.73万亿美元,人均GDP约6.5万美元,列世界第十位。</h1> <h1>悉尼大学,位于悉尼市中心西南部,建于1850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全球顶级研究型大学,QS世界排名常居前50位(2024年列全球第19位)。医学、法学、工程与技术、商科等学术优势突出,发明了人工耳蜗、宫颈癌疫苗等,产生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h1> <h1>悉尼大学主楼。标志性哥特复兴式建筑,灵感源自牛津和剑桥大学,也被称为“哈利波特楼”(风格相似但非实景拍摄地)。</h1> <h1>大学有清华-悉尼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孔子学院。</h1> <h1>悉尼大学没有院墙、大门。我们只在这里找到了据说是唯一的、明显有校名的地方。相比有的地方,学校一般,门脸堂皇,这里似乎太“简陋”了。</h1> <h1>大学拥有学生约7.3万人(其中:研究生约2.8万人),国际学生占30%(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术教职工约3800人(全职),研究人员约1500人,行政、技术支持、后勤辅助等约4200人。</h1> <h1>苦读</h1> <h1>校园总面积约1300公顷(合1.95万亩)。</h1> <h1>悉尼大学新楼</h1> <h1>悉尼歌剧院远眺</h1> <h1>悉尼歌剧院。位于悉尼海港大桥旁,1959年开工建设,1973年竣工。外形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也似一枚枚挺立海滩的贝壳。悉尼乃至澳大利亚标志性建筑,世界著名艺术中心之一。这样一个现代建筑于2007年,列世界文化遗产。其建筑和文化价值之高可见一斑。</h1> <h1>歌剧院整体占地1.8公顷。建筑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屋顶壳体均源自同一球体表面(半径75米),由2194块预制混凝土板拼接而成,覆盖100多万片瑞典瓷砖。</h1> <h1>歌剧院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1918~2008年)设计。1956年,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发起歌剧院国际设计竞赛,共收到32国233份方案。乌松方案中标。他从玛雅神庙的阶梯、橘子瓣、贝壳和帆船中提取元素,手绘出“白色风帆”草图。摒弃传统矩形剧院设计,以球面几何为基础,建设预制混凝土“壳体”屋顶。1959,工程开工,原设计复杂的双曲面壳体无法用当时的技术实现,工程停滞3年。1961年,乌松与工程师奥韦•阿鲁普合作,将壳体简化为统一半径的球面三角形,工程得以推进,但预算大幅增加,引发政府与公众不满。之后,新南威尔士州工党政府更迭,新政府拒绝支付设计费,并架空乌松决策权。1966年,因无法忍受政治干预和技术妥协,乌松携家人离开澳大利亚,终生未再踏足悉尼。新的澳大利亚团队接手后,大幅修改内部设计。1973年,工程竣工。1998年,歌剧院邀请乌松担任顾问,参与修缮设计,他因健康原因未成行,但提供了方案。2003年,乌松因设计悉尼歌剧院获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和“业内最高奖”。</h1> <h1>悉尼歌剧院从“争议丑闻”蜕变为“国家图腾”,印证了乌松的前瞻性——他塑造的不是建筑,而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约恩·乌松的故事,是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碰撞,也是艺术超越时代的证明。尽管他未能亲眼看到歌剧院的落成,但其设计理念早已镌刻在人类建筑史的巅峰。</h1> <h1>乌松语录:(关于歌剧院)“我希望人们登上阶梯时,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就像踏入一座神圣的庙宇。”(关于遗憾)“我像一只被剪断翅膀的鸟,但我的设计终将飞翔。”</h1> <h1>歌剧院为悉尼交响乐团驻地,每年举办80多场音乐会,国际大师云集,祖宾·梅塔、马友友、郎朗等均曾在此献艺。 演出票价:80-300澳元 。</h1> <h1>“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建筑的杰作。它的重要性基于其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建造;其卓越的工程成就和技术创新;以及其作为世界著名建筑标志的地位。这是一个大胆而有远见的实验,对20世纪末的新兴建筑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杰出普遍价值声明,2007年。》)</h1> <h1>歌剧院有音乐厅、琼萨瑟兰剧院、话剧厅等7个主要场馆,有排练室、餐厅等各种房间1000多间。</h1> <h1>音乐厅。为歌剧院最大场馆,以交响乐、合唱、大型音乐会为主,兼顾颁奖礼与演讲,<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span>容纳观众2679人。厅内18片可调声学面板与侧墙可移动木质反射板,能根据演出类型调整混响时间(古典乐1.8秒,演讲1.2秒)。配备可容纳120人乐团的升降乐台。安装有全球最大的机械木连杆管风琴,拥有音管10,500根,最长音管达9米,最短仅5毫米,纯机械传动(无电子元件),耗时10年建成。座椅根据人体坐姿设计,羊皮制作,我们坐了一会,确实舒服。</h1> <h1>据说,歌剧院每年总计演出1800多场,涵盖歌剧、交响乐、戏剧、舞蹈等。</h1> <h1>歌剧院建设中,因结构复杂,中途方案修改不断。原预算700万澳元,最终耗资1.02亿澳元。这么一个超预算14倍的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居然建成了20世纪世界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h1> <h1>歌剧院长廊。分布露天酒吧,是欣赏海港和歌剧院的好地方。</h1> <h1><br></h1> <h1>悉尼歌剧院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艺术与人文的熔炉,无论是远观壮丽轮廓,还是近距离感受舞台魅力,都是悉尼之旅不可错过的灵魂之旅。</h1> <h1>悉尼鱼市。位于达令港西侧,1945年成立,1966年迁至现址。南半球最大海鲜市场,年交易量1.4万吨。为仅次于东京筑地、纽约富尔顿的全球第三大海鲜交易市场。</h1> <h1>南澳大龙虾</h1> <h1>澳洲大鲍鱼</h1> <h1>香炒鲍鱼片</h1> <h1>蒜蓉蒸龙虾</h1> <h1>焗龙虾</h1> <h1>吃了都说好!</h1> <h1>维多利亚女王大厦。位于悉尼市中心核心商圈,1898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而建。现为融合历史与奢华的高端购物中心。它不仅是购物天堂,更是活生生的19世纪建筑博物馆,其恢弘的穹顶、精美的细节与历史的温度,为悉尼的现代都市景观增添了一抹古典浪漫的色彩。</h1> <h1>维多利亚女王青铜雕像。女王端坐,手持权杖与地球仪。该雕像原位于爱尔兰,由维多利亚女王大厦促销总监尼尔•格拉斯尔收购,并带到悉尼,立于大厦正门入口处。这位总监促销有方。</h1> <h1>大厦中央穹顶高20米,覆盖彩色玻璃,自然光倾泻而下。</h1> <h1>金蛇旋舞。中央穹顶下,金色与红色相间的巨蛇盘旋而下,中国蛇年元素为大厦增添了喜庆气氛。</h1> <h1>爱奥尼柱式长廊贯穿四层。商场装饰有“皇家时钟”,每小时上演英国宫廷场景机械秀。</h1> <h1>伊雷塑像。立于大厦正门外小广场。小狗“伊雷”是维多利亚女王最喜欢的宠物,1842年,女王画了一幅素描,描绘伊雷乞求饼干时的样子。这个青铜雕塑根据素描建造。一个多世纪后,他成为金币祝福者,乞求一枚硬币,以帮助聋哑孩子和盲童。</h1> <h1>中国香港相关机构办公地</h1> <h1>市政厅</h1> <h1>家八哥。又称(普通)八哥。原产于亚洲南部,后引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广泛分布。因其适应性强,成为当地常见物种。在人类居住区附近尤其常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