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百年孤独》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运动,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独不可以是人”。很赞同这个观点,很多人蹉跎一生都在寻找心中的依靠,后来才发现最终的依靠是自己,所以接受孤独,丰富自己才是最低成本的取悦自己。</p><p class="ql-block"> 今天就一首歌《黄昏》写一点小感慨配合此阶段的自己,最近对四大名著的解说比较痴迷,总刷到一些老三国,红楼的解说,今日无意间刷到一条周瑜一生短暂且精彩的解说,他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黄昏这首歌为背景音乐,配合着周瑜辉煌短暂的人生境遇,一瞬间爆燃了我对这首歌的喜爱。于是百度搜索歌名,一边听,一边查,我对象说这首歌前段时间就推荐给我过,还挺火,我说不好听,那时候却有此事,我听了几句倒没有听出啥,娓娓道来,并无感到有深情或者是激昂,而今日称着周瑜的境遇,在听见歌词“日落西山一片暮色沉沉……”才深深体会到了其中意味之深长,于是去查阅歌词意境,表达的情愫,我听歌有个习惯,喜欢去看那些网络听歌人的评价,这其实是这些歌曲很精彩的地方,是大众的精神诉求,是芸芸众生里陌生的不熟悉之人而又熟悉的精神碰撞。</p><p class="ql-block"> 《黄昏》是罗文老师的一首老歌,歌词表达了对青春的追求和对爱情的珍惜,描述了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色和两人共度的甜蜜时光,同时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最终表达了对彼此的深情和对黄昏的留恋。这简单朴实的道来,其实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快乐,可造化弄人,时光匆匆,有多少人从这首歌里听见的是岁月流逝的无奈,是爱情不美满的失落,是爱而不得的伤怀,也有世事变化无常,无法补回的遗憾……总之在艺术品的身上找到了各自想找到的点,就像哪吒2的爆火一样,很多人在申公豹的身上看见了自己,也有人说自己是土拨鼠,总之在一个点上彼此找到了契合点,碰撞出了共鸣,音乐也好,文字也罢,电影电视都好,都在有声无声的述说着故事,然而懂的就是故事中的人。</p><p class="ql-block"> 音乐里其中最美的一个评价是这样的:“终于明白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了, 当你三十岁的时候, 去买十八岁的东西, 去二十岁想去的地方, 已经毫无意义。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 只有世事无常, 欲买桂花同载酒, 终不似少年游, 你一生追求的东西一开始就在, 只是你后知后觉而已”。她说了我想说的,说得这么诗意,这么优美,落寞中又不失怅然的接受,这就是中年人的样子吧!学会了接受辛酸,迎接辛酸,又要迈过辛酸,去给自己和家人创造坦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