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蛇年新春推出了一个小型特展,全称叫“礼蕴天地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 主题为通过展示具有中国范式的清代宫廷用器、礼仪服饰、书画典籍等100余件(套)精品文物,对古代生活美学进行诠释,并有机结合当代艺术作品,展现东方美学的时代蝶变,阐释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与审美追求。</h1> (感受一下正月十二大庙会期间的武侯祠) <h1> 正月十二,正趁武侯祠举办大庙会,虽然门票有优惠,但从进武侯祠的大门,就只有一个感觉:人,可真多啊。不过大概是好几年不来武侯祠的缘故,觉得处处看着都新奇。隆冬的梅花尚有一些余韵,早春的贴梗海棠便迫不及待地开了,在武侯祠也就是本次特展设展的群贤堂之外,其实还有个露天的小展,那就是“迎春花卉盆景展”,与园林融为一体,加上人多,熙熙攘攘中很容易错过欣赏。</h1> <h1> 礼者,天地之序也;和者,万物之谐也。天地万物,四时更替,如山川奔流,生生不息。东方美学,以礼为纲,以自然为师,如清风徐来,如明月皎洁,如流水潺潺,如山峦壮阔。观宇宙之浩渺,意悦而情抒。初发芙蓉,是美;错采镂金,是美;雕栏玉砌,亦是美。从践行现世规律,到知悟人生哲理,东方生活美学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智慧,传达着美美与共的时代愿景,承载着协和万邦的中华气韵。</h1> (特展的举办地“群贤堂”,其实是个环绕水池的院落。) <h1> 如果说“礼蕴天地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前言部分尚能看明白,到进入展厅后的每个单元前的一段简介,继续延续这样类似抒情散文风格。老实说,看完只觉抒情有余,介绍不足,不太清楚想说明个啥。比如第一单元“读取绮梦”的简介:<br></h1><h1> 浩气含光耀金銮,绮梦留芳意未阑.自汉唐之风华绝代,至宋元之意境深远,明清宫廷,将古之美与时之艺,融汇贯通,铸就绮丽之梦。以匠心独运之手,将文明的脉动,融入器物之中。它们华丽精巧,如梦似幻;它们玲珑雅致,蕴秀凝光。它们以其独特的韵律映照心园,如同历史的诗篇,诉说着时光的深邃与东方美学的独特意涵。<br></h1><h1> 所以,这次展览笔记整理,准备就以参观展品的的大致顺序及品类来整理,不再考虑摘录这些“抒情简介”。</h1> <h1> 【金瓯永固杯】<br></h1><h1> 进入展厅,中间显眼位置,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金瓯永固杯”。杯纯金质,直口,夔龙耳,三象头卷鼻成足。器身錾刻缠枝宝相花,花心起托,镶嵌红、蓝宝石及珍殊.口沿装饰带状回纹,一面錾刻篆书“金瓯永固”,另一面錾刻篆书“乾隆年制”。通体以点翠为地,惜多已脱缺。此杯为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由清宫造办处奉旨制造,造型规整、装饰华丽,极具皇家气派。<br> <font color="#ed2308"> 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元旦开笔仪式的御用礼器。</font>在清代宫廷,有“明窗开笔”的习俗。元旦子时,皇帝来到东暖阁明窗前的案桌,在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点燃玉烛长调烛台,以镌刻“万年青”“万年枝”的专用笔,先用朱墨,后以黑墨,写下吉语,祈望新的一年政事通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写完后,皇帝还会翻翻当年的时宪书,寓意授时省岁。有些年份,乾隆皇帝还会在明窗处作诗。</h1> (乾隆款古铜珐琅彩出脊四龙罍,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青玉交龙纽“皇帝之宝”】<br></h1><h1> 故宫博物院藏。此“皇帝之宝”为阳文篆刻,附带牙牌一,正反两面分别用满文、汉文刻“皇帝之宝宝匣”。乾隆初年,因可称为国家御宝的玺印多达39方,状况混乱,乾隆皇帝对此进行重新考证排次。在厘定了其中25方作为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宝”后,乾隆皇帝从剩余14方中选出10方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的宝玺放置在盛京皇宫中珍藏,称为“盛京十宝”,此宝即为其中之一。</h1> (汉满蒙文龙纹信牌,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仗马鞍具,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长寿吉祥、高洁脱俗、和睦融洽等,被人们视为祥瑞之禽。</h1> (掐丝珐琅鹤式蜡台,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金漆龙头笛,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红漆描金埙,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檀木彩绘大拍板,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朱漆描金云龙纹排箫,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红色缎绣彩云蝠金双喜团福字纹福星衣】<br> 故宫博物院藏。福星衣属专用衣类,是神话剧中福、禄、寿、喜、财之“福星”所服之衣。此件圆领,大襟右衽,身长及足。宽身阔袖,腋下立摆,腰间缀仿玉带、绿绸,下垂如意形蔽膝,领、袖、大襟及下摆镶缘。衣身绣平金福字十团,散绣彩云蝠纹及平金双喜字,下幅彩绣海水江崖纹,装饰繁复,色彩明艳。</h1> (《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局部,清·张延彦,复制图) (银质篮花嵌翠玉壶,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铜鎏金八卦象足提炉,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玻璃器。<font color="#ed2308">玻璃,又称“琉璃”</font>,中国古代玻璃器受外域影响,部分为进口。清代玻璃器引进西洋技术,色彩丰富,工艺精湛,达到技艺巅峰。</h1> (玻璃描金双耳盖罐,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蓝玻璃描金花盖罐】<br>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后妃生活用品。该玻璃罐采用吹制、模制而成,由盖和罐两部分组成。盖顶部隆起,边缘描金一周,宝石蓝玻璃地上描金缠枝花卉纹,盖罐的上下口缘均镶鎏金铜饰。罐腹部上下各饰描金弦纹,中间描金花卉纹,盘托边缘亦装饰描金一圈。此盖罐造型讲究,纹饰上下呼应,是清代中后期的传世美器。</h1> (象牙镶蛤蜊荷花式火镰,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瓷器。历经三千载春秋。明清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纹饰、多样的造型和釉色,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宝库中的瑰宝。</h1> (光绪款粉彩番莲盖豆形温器,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br> 漆器。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品,我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之一。明清时期漆器工艺达到高峰,漆器类型主要有一色漆器、罩漆漆器、描金漆器、堆漆漆器、填漆漆器、雕填漆器、螺钿漆器、犀皮漆器、雕漆漆器、剔犀漆器、款彩漆器、钱金漆器、百宝嵌漆器和脱胎漆器等。</h1> (剔红海云龙纹茶托,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金银器。金银制品,商代已出现,纯金银器皿直至唐代才多有发现。明清时期,金银器制作达到高峰,尤其是宫廷御用器物,采用铸造、锤打、銴刻等多种技术,工艺精湛,风格华丽。</h1> (黄铜錾花瓜棱形手炉,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雕龙纹带链三足银盖炉,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银镀金寿字火碗,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白铜刻凤纹盆,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珐琅器。是一种以珐琅为装饰材料而制成的器物,珐琅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font color="#ed2308">珐琅器依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銴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其中“铜胎掐丝珐琅”又被称为“景泰蓝”。</font>明清时期,珐琅器主要在宫廷制作,供皇室使用。</h1> (掐丝珐琅兽面出戟双耳四足盖炉,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太平有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祥瑞意象。这一吉祥图样主要由大象和宝瓶构成,睿智的古人以形意交融、谐音表意之法,将对太平安康的追求融入“太平有象”,使其成为经典文化符号,承载着世代相传的美好祈愿。</h1> <h1> 【掐丝珐琅象驮瓶】<br>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此宝瓶为清乾隆朝宫殿陈设品,成对使用,通常放置于大殿内两侧堂陛之上,用以美化殿堂,寓意吉利。象俯首而立,驮大吉宝瓶和磬、鱼等饰物,象征吉庆有亲,天下太平,为清代宫廷殿上用品中重要的陈设品。</h1> <h1> 【明黄色缂丝彩云蝠金龙纹男夹龙袍】<br></h1><h1> 故宫博物院藏。明黄色龙袍为清代皇帝吉服之一,多于重大吉庆节日、宴席,以及时令佳节等场合穿着。其式为:立领,大襟右衽,马蹄袖,领袖俱石青,片金缘,左右及前后开裾,直身式袍,列十二章。内衬湖色团龙杂宝暗花纹绫里,缀铜婆金銴花扣四枚。附黄条二,墨书:“仁宗黄缂丝被纱金龙袍一件”、“仁宗”。清仁宗,即嘉庆帝颙琰,原名永琰,是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h1> <h1> 【石青江绸彩绣平金团龙衮服】<br>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帝玄烨御用。衮服为清代皇帝礼服之一,凡吉庆典礼时于龙袍外面穿用。此衮服为石青缎面,月白缠枝暗花软缎里,蓝绿素缎绣平金云龙纹,其形式为无领对襟,身长至膝,平袖,袖与肘齐,有铜扣五枚,绣有五爪金团龙四条,前胸、后背、两肩各一条,左右背团龙图案中绣有日、月二章。前后万寿字篆纹。<br> 这件看似朴实无华的礼服,其实展现的才是最高级的穿衣之道:极简、精致,因此耐看、极美。</h1> <h1> 【品月色缎绣玉兰飞蝶纹夹氅衣】<br> 故宫博物院藏。氅衣是清代后妃们在后宫燕居时经常穿用的一种服装,通常套穿于便袍或衬衣之外。其式为:圆领,大襟右衽,短平挽袖,直身式,裾左右开;内饰湖色绸里;缀铜鎏金氢花扣一,铜鎏金机制狮子滚绣球纹币式扣五枚。此件在品月色缎地上彩绣折枝玉兰纹以及五彩百蝶纹,镶饰繁复的领袖边,配色清新柔美,纹样生动活泼。<br> 说实话,没有对比就不能提高鉴别能力。在这件衣服面前一比较,平常影视剧里惯常见到的服装真的只能算花哨有余,精致不足。太喜欢这件衣服的绣工了。不过这件衣服目测好宽大,难道是因为做外衣的缘故?也太肥硕了。</h1> <h1> 【黄绸暗团寿字彩绣百蝶镶边单袍】<br>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此件常服袍为清中晚期宫廷中常见的后妃常服款。该袍为圆领、大襟右衽,两袖宽松且制成大挽袖样式,宽度达30厘米,于层层叠加的袖上展现不同纹饰。面料采用带暗团寿字的黄绸,在其上精心彩绣百蝶,务求形象逼真,纤毫毕现。</h1> (蓝刻金银百蝶夹坎肩,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金线湖色地水墨云鹤绦,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金线品蓝缎地金银冰梅绦,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浅藕荷缎平金桃水仙花盆底鞋,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月白江绸镶石青织金边袜,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缠枝莲纹镂空双钱鼓钉四方瓷绣墩,清,成都武侯柯博物馆藏) <h1> 【点翠凤吹牡丹纹头面】<br> 清代,故宫博物院藏。此件为点翠工艺制作,运用翠羽的不同色泽,着重装饰了凤凰翅膀、花蕊,山石。头面选择了凤吹牡丹的传统纹样题材,传达富贵吉祥的寓意。根据此件头面的形状,可以判断其为钿子顶端的装饰物。钿子是满族女性吉庆时节戴于头上的装饰物,前高后低、状似覆扣的箕,以金属为胎骨,裹以黑色的织物,其上插戴头面、簪花等装饰物。</h1> (画珐琅把镜,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翡翠梳,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枷楠手串,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料石牡丹头花/穿珍珠石榴簪首,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百蝶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主要以众多蝴蝶为图案元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泽绵长;“蝶”与“耋”谐音,在古代“耋”有高寿之意,寓意健康长寿。百蝶纹中,丰富多样的蝴蝶象征着福气的累积和长久,寄托着福寿双全的吉祥祝愿。<br> 【光绪款粉彩百蝶瓶】<br>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此瓶为白地粉彩器,主纹饰为色彩斑斓的百蝶图,各色彩蝶翩翩起舞,绘画细腻,色彩柔和;瓶口沿描金,紧贴口沿下为如意云头纹,肩部有两道金圈, 圈内为一圈西番莲图案,间以篆书寿字;圈足上面为一圈变体须弥饰,底部足圈无釉,底心有红色楷书“大清光绪年制”6字2行款。</h1> (慈禧御笔绢地牡丹图轴,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沈焕设色玉堂富贵图轴,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白玉透雕龙凤卧蚕纹同心璧】<br> 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由整块白玉琢制而成。左右主体结构相同,合面为一同心璧。器身雕刻卧蚕纹为主体纹饰,左侧头部雕龙纹,右侧头部雕风纹。玉璧左右两侧均饰夔龙纹。此件玉璧造型别致,雕刻精良,系清宫造办处工匠琢制,龙风图案反映了天作之合、龙风呈祥的传统思想。</h1> (寿山石孔明像,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嵌铜丝狮钮铜盖炉,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宣统元年《陶斋藏石记》印本,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光绪年间《资治通鉴》印本,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澹怀室款粉彩蝶花小盂/乾隆款冬青釉菱形小洗,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端石鹅形砚,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碧玉圆雕螭纽“是彝是训”方图章,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画卷形文具盒,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刘锡玲“芭蕉图”团扇,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何维朴“山水图”团扇,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赵熙行楷书团扇,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秦炳文“山水图”团扇,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邹元德“山水图”扇面,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王恩诰“菊花图”团扇,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黄顺仪“蔷薇花图”团扇,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h1> 实话说,在看到展厅这一列瓷器陈设之前,一直没想明白清代热衷于烧制的那些彩色瓷器应该怎么摆放才好看,是单独陈设呢,还是怎么个组合法。直到看到这个展柜,将几种颜色瓷器毫不违和地摆放在一起,是啦,应该就是这样就最好看。</h1> (掐丝珐琅牡丹花鎏双螭活环耳瓶,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霁蓝雕花盖豆,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郎窑红釉观音瓶,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茶叶末绶带葫芦瓶,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冬青釉锥把瓶,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道光款窑变石榴尊,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绿郎窑罐,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光绪款黄釉锥拱云龙纹碗,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岫岩玉盖碗,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霁蓝盘,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粉彩金地瓷轮,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粉彩绿地云螭盖罐,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矾红番莲纹甘露瓶,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款矾红龙纹天鸡高足盖碗,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款斗彩花卉盘,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在川知乐”款五彩鱼藻盘】<br> 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此盘造型规整,色彩鲜艳。盘内壁及里心为一幅生动的“鱼乐图”:盘内满绘荷莲、水藻、浮萍及游动的红鱼,布局疏密得当;盘外壁所绘水草纹饰与盘内基本相同,另于水草间绘游鱼,水草下面的釉下蓝彩晕染浅淡,似水中倒影。盘内、外口沿及近足部位均有青花双圈,盘底部有蓝色楷书“在川知乐”4字2行方图章款。</h1> <h1> 【同治款粉彩黄地梅雀大碗】<br> 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此黄地大碗主纹饰均为明黄色地,绘以折枝梅花和飞翔的喜鹊,以喜鹊登梅图案寓意“喜上眉梢”“喜在眼前”。大碗里面为素白地,口沿、足沿均描金,碗外壁为黄地,满绘粉瓣、绿蕊桃花,梅花枝间飞翔着黑色喜鹊;碗底部为高圈足,底内有朱色楷书“同治年制”4字2行款。此件为同治大婚时所烧制的御用瓷器,堪称清宫传世品中的杰作。</h1> (同治款粉彩黄地喜字百蝶大盘,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h1> 【粉彩“大吉”葫芦壁瓶】<br> 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壁瓶是清代异形屏中的常见样式,葫芦与“福禄"两字谐音,瓶又有“平安”之意,且在葫芦上、下腹各书“大”“吉”二字,寓意好事成双,表达了古人对吉祥福禄的祈盼与向往。</h1> <h1> 群贤堂的后门出来,便是锦里。此时华灯初上,大庙会喧哗热闹。新的一年,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要说千百年来,无论是宫廷华美的器皿还是民间质朴的用具,要传递的,无非都是相同的愿望。</h1><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