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登封】嵩山少室山——阅三皇地质书册,访少林禅宗祖庭

阿狼故事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3日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初的计划是最后一站去洛阳老君山,而且作为了必游之处。然而,老君山过于火爆,根本订不上门票,只能放弃。郑州登封市的嵩山,离洛阳并不是太远,且处在从洛阳返程回家的线上,那里又是我想去已久的地方,便成了老君山的替代,作为了我们这次春假假期河南游的最后一站。</p><p class="ql-block"> 嵩山并不只是一座山,而是属于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山系,最西侧的万安山位于洛阳龙门东,向东逐渐转向东北一直延伸到新密以北,东西绵亘近百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人们常说的嵩山范围又小了很多,主要包括少室山和太室山,有72峰,太室和少室各占36。嵩山的最高峰和主峰并不是同一个,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海拔达1512.4米;主峰则是太室山的峻极峰,海拔1491.73米。</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立春,2025年的春天,就从嵩山出发。</p> <p class="ql-block">好汉坡</p><p class="ql-block"> 嵩山风景名胜区分为少林、嵩阳、中岳三个景区。其中,少林寺位于少室山密林深处,与少室山的三皇寨景区等其他区域共同组成嵩山少林景区,为国家5A景区;嵩阳景区主要以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为核心,涵盖书院周围的景点,如会善寺、老母洞、嵩岳寺塔、法王寺、峻极峰等;中岳景区以太室山脚下的中岳庙为核心,还包含卢崖瀑布及观星台等,嵩阳景区、中岳景区均为国家4A景区,均属于太室山。</p> <p class="ql-block">好汉坡</p><p class="ql-block">  少室山(少林景区)有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三皇寨一侧和少林寺一侧,少林寺一侧设施、服务完善,三皇寨一侧则很原始,停车场都没硬化,售票处则像一个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且从三皇寨售票处到徒步登山入口还有很长的距离,必须坐景区大巴车(不强求)。但是,最佳的游览路线还是三皇寨入,到山顶坐索道下到少林寺,游览少林寺 后从少林寺一侧出。同时,从少林寺售票处到三皇寨售票处有很多摆渡车,10元一位,但是从三皇寨到少林寺则没有摆渡车,连出租车都很少。所以,自驾的朋友,一定要从三皇寨入! </p><p class="ql-block"> 三皇寨景区是少室山的主体部分,好汉坡是三皇寨的徒步登山起点,共有481级台阶,阶梯沿山坡直线而上,坡度陡峭,两侧林木茂盛,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征服的快感,可谓是给初到少室山的游客一个“下马威”。</p> <p class="ql-block">金阙云宫</p><p class="ql-block">  嵩山原来应为道教名山。好汉坡的尽头是一处青石堆建的道观,门楣上书“金阙云宫”,供奉的应该是玉皇大帝。</p> <p class="ql-block">全真洞</p><p class="ql-block">  金阙云宫两侧为全真洞和聚仙洞。</p> 金阙云宫<div>  金阙云宫所处的少室山山势陡峭峻拔,周边山峰林立,嵩山石英岩山体在阳光照耀下冷峻坚毅,壁立千仞的山峰直插云霄,自然风光十分壮美。</div> <p class="ql-block">登天梯</p><p class="ql-block">  刚攀好汉坡,又到登天梯,登天梯下连好汉坡,上接南天门。</p><p class="ql-block"> 来到少室山三皇寨,每一处山体都长满了岁月的“皱纹”,褶皱、裂缝、波纹遍布全山,一看就是一座长满岁月故事的山。</p><p class="ql-block"> 嵩山地区在长达几十亿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地质历史时期,既形成了各种沉积岩、岩浆侵入体、喷出岩组合等,又受到多次地壳运动的改造,形成了褶皱、裂缝、断层等构造。包括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均留下了丰富的地层遗迹,号称“五代同堂”,造成嵩山地区地质构造面貌多种多样,变形内容丰富,地层发育齐全,构成了一幅复杂的构造图像,是地球演变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登天梯</p><p class="ql-block"> 在距今36亿年至25亿年的太古宙时期,嵩山地区处于海底环境,海底基性岩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绿岩构造,这为嵩山的结晶基底打下了基础‌。花岗绿岩成为了嵩山地质家族中的老大。</p><p class="ql-block"> 到了距今25亿年左右的元古宙时期,嵩山经历了“嵩阳运动”,这次造山运动使花岗绿岩建造褶皱成山,形成了古陆核的结晶基底。此后,古陆核下沉,其上沉积了巨厚层的石英质砂、碎屑质、泥质和碳酸盐质地层,这些地层后期经变质形成了坚硬的石英岩,是嵩山山地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英岩成为了嵩山地质家族中的老二。</p><p class="ql-block">  在距今18亿年的“中岳运动”中,古陆核和上覆的石英岩地层共同褶皱造山,奠定了嵩山地区的基底层序,塑造了嵩山构造的地质体的雏形。这次运动使峻极峰、御寨山、五指岭等地形成复背斜和复向斜构造,为嵩山的进一步演化提供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随后的地质历史时期,嵩山地区经历了多次海进海退、沉积盖层、地壳抬升和剥蚀等过程。距今5.43亿年的“少林运动”使褶皱基底与盖层大幅度抬升,嵩山古陆初具规模。之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嵩山地区继续接受沉积和构造变动,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复杂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p> 倒转乾坤<div>  </div> <p class="ql-block">倒转乾坤  </p><p class="ql-block">  这里陡立的石壁是20亿年前形成的石英岩。石英岩的主要成分是SiO2,经历过多次高温高压的改造,变得十分坚硬。石英岩也是制作玻璃优质材料。</p><p class="ql-block"> 由于在18亿年前发生的中岳运动,这里的地层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变形,本应该在底层的石英岩,从底层变为了顶面,这种天翻地覆的岩层倒转地质奇观,被形象的称为倒转乾坤。</p> <p class="ql-block">登天梯上俯瞰中原大地</p><p class="ql-block">  拾级登天梯,蓝天的高远、大地的辽阔、山体的瑰丽,仿佛以我为中心,交织、融合,身在其中,有因渺小而生的孤独,亦有被天地包裹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苍山林海</p> <p class="ql-block">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挤压作用使其发生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三皇寨的地质构造是褶皱构造最典型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  前两天,洛阳、登封等地刚下了一场大雪。来到嵩山时,雪还未完全消融,俯瞰大山内外,林海茫茫,残雪散落其间,山舞银蛇,犹如白色的波涛从山外涌入登天梯外侧的山谷。</p> <p class="ql-block">登天梯</p><p class="ql-block">  登天梯的最后一段,比好汉坡更要陡峭。</p> 八步平<div>  连续攀登好汉坡和天梯,已是浑身疲惫,抬头一看,一段 更为陡峭的梯道直冲云霄,惊叹之下,忽见梯道之下有一难得一见的小段平路,曰“八步平”,正好可以休整一下,储备体力,直冲南天门。‌“八步平”在嵩山指的是相对平坦的短窄地带,适合休息和短暂停留。</div> 南天门 <p class="ql-block">南天门</p><p class="ql-block">  登上最后一段“登天梯”,便是南天门,透过天门,只见峰峦叠嶂,怪石嶙峋,犹如天宫的背墙挺立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  这段步道处于山体西侧,基本都是阴凉地,冬季,赶上化雪和降温,十分阴冷。到了南天门,阳光透过密林洒在我们身上,顿觉温暖,也照在天宫“背墙”山体上半部,阳光照在嵩山的白色山体上呈现出金色,现出“日照金山”的景象,一半金光一半阴,在巍峨的山体上分割出阴阳,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猴子观云海,石林朝青天</p><p class="ql-block">  南天门西外侧是山谷和大地,东内侧是一片密林,林下石壁上的这副对联,上句从右往左读,下句则是从左往右读,不知这是为何,但是挺有意思。但是我发现,即使下句也从右往左读,也非常通顺达意。</p> 太阳透过密林,光芒四射。 <p class="ql-block">  此峰位于南天门外侧山体最外侧,应该是“望洛峰”吧,又称‌望都峰‌,是嵩山太室山三十六峰之一,海拔1320米。望洛峰因在此峰上可以西望东都洛阳而得名‌。明朝诗人傅梅有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室三十六峰诗 其二 望洛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头瞻洛水,滔滔日向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洛京兴废事,都在逝波中。</p> <p class="ql-block">  再前行不远,便到了另一处较大的观景平台,在这个平台北侧悬崖之上,有一小道,可通三皇寨禅院,这里也是远观禅院的最佳位置。</p> 三皇寨禅院 <p class="ql-block">三皇寨禅院</p><p class="ql-block">  “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悬挂于少室山山腰之上,这里是三皇寨景区的核心。</p> 三皇寨禅院<div>  三皇寨禅院是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道场,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禅院为魏、唐风格的现代建筑群,禅院主体建筑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包括山门、客堂、瑞相馆、禅塔、钟鼓楼、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无量圣殿、一乘堂、达摩堂、洗心地等建筑及嵩山禅武医研究院。嵩山禅院是少林寺南园永化堂传承法门,肩负着弘扬少林禅宗宗风的重任,以及弘扬少林禅武医文化。禅武医也是行意禅、生活禅,让人活的更有价值、有意义。</div> <p class="ql-block">三皇寨禅院</p><p class="ql-block">  嵩山禅院历史悠久,在上古时期就有天皇(伏羲氏,主气)、地皇(轩辕氏即黄帝,也有记载是女娲,主德)、人皇(神农氏,主生)三位先圣在此修行,故此也被称为三皇寨禅院。</p><p class="ql-block"> 禅院原有道院两处,有三皇殿、盘古洞、观音殿等30多间,碑碣多通。庙院始建于何时无从查考。从现存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月初八辛生社《重修三皇寨记》碑,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住持僧制来《重修三皇殿记》碑和民国7年(1918年)六月清凉寺住持延乐和本山住持等《重修盘古洞记》碑,可知清至民国年间,多次重修并金妆神像。</p><p class="ql-block"> 1994年,少林寺僧人释德建遵受恩师少林寺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之命,修复三皇寨禅院即将倒塌的殿堂。1994年--2005年间进行第一次复建,2005年开始第二次修建,正式大型动工历时18载,前后总工期历经20年,于2013年6月1日落成。</p><p class="ql-block"> 如今,大德高僧释德建大和尚依旧住持于此,在此参禅悟道,渡化众生,传承少林传统文化禅武医,更显得三皇寨地杰人灵。</p> <p class="ql-block">三皇殿</p><p class="ql-block">  三皇殿是道观,供奉着天皇、地皇和人皇,象征着对天地人的敬畏。三皇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魏晋和唐代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代建筑风格‌。从建筑风格和历史记载不难看出,三皇寨禅院原为道家圣地,随着佛教文化涌入嵩山,荒废的道院为佛家所修缮,并发展为一处佛、道共生共荣的禅院。</p><p class="ql-block"> 三皇寨禅院背靠瑞应峰,瑞应峰为少室山三十六峰之一,海拔1018.5米,相传有神人在其山峰上,遍身红色,峰名应与禅院和传说相关,寓意:参禅悟道,获得祥瑞。</p> <p class="ql-block">禅塔</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的时候,只有三皇殿可到达,禅院的其他部分皆已封闭,无法入内参观,这是我们来少室山的一大遗憾。</p> <p class="ql-block">  三皇寨属于嵩山少室山系,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生态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独具一格。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p> <p class="ql-block">  过了三皇寨禅院,少室山的壮美更甚,这里峰更奇,路更险,石更怪,景更秀。</p> <p class="ql-block">  同时,从这里开始登山步梯也更难行,因为雪将化未化,在低温阴冷的环境下结成冰,雪与冰混杂,在游人的不断踩踏下变得极其光滑,再加上步梯陡峭,每一步都极其艰难。</p> <p class="ql-block">  三皇寨的山体在强大的造山运动下,被像纸张一样随意弯曲出褶皱,褶皱之间遍布纵向大裂缝,但并没有断裂,褶皱之上密布横向的小裂纹。仿佛是天公拿着铅笔在纸张上随手图划,不满意,又随手折握,然后扔下凡间。</p> <p class="ql-block">凭栏远眺</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俯瞰山谷,眺望群峰的绝佳位置。35亿年以来五次地壳运动造就了嵩山,高低错落、层峦叠嶂的山峰像是从天上下的石头雨堆彻下来的,用想像不到的规则与不规则,在我们面前尽情的渲泻。</p> <p class="ql-block">  峻峰堆叠、交织、连接,围成山谷,谷中有峡,峡谷纵横,壁立千仞,步梯建于绝壁之上,曲折回旋,上下腾转,游客踏雪滑冰,仿佛是在天宫探险。</p> <p class="ql-block">  在山谷收窄的地方,有一座大桥,桥背后险峻的山峰岩壁以洪荒之势将怪石和积雪倾泻而下,直到谷底,另一侧山谷已收窄成峡谷,将大山的雄壮化作谷底的神秘莫测。</p> 家乡今冬无雪,这里满足了我们对雪的渴望,停下疲惫的脚步,放松紧张的神经,不由得玩起雪来。 但是,后面的路雪更多,冰更厚,路更滑,梯更陡,行走更艰难。 <p class="ql-block">悬天洞(石龛)</p> <p class="ql-block">悬天洞</p><p class="ql-block">  石龛在字典中是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石阁,他们有的是经过雕刻的。而这里的"石龛"可是天然形成的,主要是在石英岩中,一组水平节理刚好与两边的岩层垂直,切割岩石,岩石崩落下来,形成凹槽,形态像石龛,此处的石龛又高悬在崖壁上,故称"悬天洞"。</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p class="ql-block">  这里两壁夹峙,在缝隙中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由于地壳运动中岩体产生裂隙,裂隙发生位移,形成了宽约1m,长几十米的裂缝。</p> <p class="ql-block">  地面有结冰,游客们双手扶着狭窄裂隙的岩壁,侧着身子,小心翼翼的从一线天下来。</p> 下来后是另一处石桥,此处石桥周边山势更加险峻。 <p class="ql-block">冰瀑</p><p class="ql-block">  发现一处冰瀑,没结冰的时候,应该是个瀑布。冰瀑一泻而下,在步道上铺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帚状节理</p><p class="ql-block">  三皇寨的山体褶皱和裂缝遍及全山,裂缝长短有别,深浅不一,形态各异。有一种裂缝,一端收敛,另一端撒开,形状如扫帚,故称“帚状节理”。</p> <p class="ql-block">石门</p><p class="ql-block">  三皇寨崖壁上岩体褶皱间存在大量裂隙,但都未断开,但在嵩山受到运动或者震动中,有些裂隙不断扩大,直至断开,形态像门,故称"石门"。</p> <p class="ql-block">  透过两堵岩壁看刚刚走过的路,才有飞檐走壁之感。</p> <p class="ql-block">  又一处一线天,这里更长,两侧崖壁平行而立,将人夹在其间,让人又寒又栗,不由得加快脚步逃离此处。</p> 三皇寨的山体裂缝从山峰顶端延伸到底端,纵贯整个峰体,蔚为壮观。 <p class="ql-block">回心崖</p><p class="ql-block">  看地图,此处应该叫做“回心崖”,回心崖山势险峻,山崖峭立,山道崎岖,前历老君梨沟之艰,后临青龙背之险,意志不坚者多在此休息后下山,故称回心崖。</p> <p class="ql-block">  于回心崖观山谷对面的三皇寨禅院,禅院背山望谷,真是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同斜倒转复式褶皱</p><p class="ql-block">  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褶皱层面向上弯曲时,称为背斜;褶皱层面向下弯曲时,称为向斜。褶皱的规模差别极大,小至手标本,大至卫星相片上的区域性褶皱。此处的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岩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岩层层序倒转,称为倒转褶皱。</p> 远观三皇寨禅院 过崖吊桥 过崖吊桥 <p class="ql-block">连天峰</p><p class="ql-block">  不出意外,这座山峰应该就是连天峰了吧,在南天门就感受到它的伟岸了。连天峰,海拔1512.4米 ,为中岳嵩山最高峰,为嵩山之西峰,其峰山势陡峭峻拔,有“中原第一险峰”之称。连天峰周围,群峰耸立环拱,峰体挺拔,景色迷人。</p><p class="ql-block"> 连天峰登顶路线未开发,无法到达,真乃登山者一大憾事,希望景区开发者努努力,让我们上去一堵天峰风彩。</p> 连天峰<div><br></div> <p class="ql-block">  痴望连天峰许久,继续前行,后面的冰雪路,堪称挑战。有带着孩子的游客望而却步,不敢尝试,悻悻原路返回。而大部分游客,被三皇寨的壮美所吸引,冒着危险继续踏上“冰雪奇缘”之旅。 </p> <p class="ql-block">  步道硬滑狭窄,而一侧的护栏为镂空的,一旦滑倒,有可能直接滑出护栏,跌落悬崖。我一边行走,一边提醒老婆一定要加倍小心,自己却不想滑倒了三次。滑倒的那一瞬间,可谓惊心动魄,心都到了嗓子眼。</p> <p class="ql-block">象鼻石</p><p class="ql-block">  巨大的一处裂隙顶端,有一怪石极像大象的鼻子。其主要成份依旧是石英岩,由于岩石中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有差异,两侧岩石中分别有一条抗风化能力差的裂隙,被水冲刷形成了冲沟,渐渐的岩石外形就成了一个“象鼻”,像一头伸着鼻子要从沟底喝水的大象。</p> 这个位置,极其危险,每往下迈一步都极其艰难。我滑倒了,拍坐在步梯上,然后一滑一顿的滑了一段,屁股生疼,而抚过冰雪的手冰冷,我起身踏入内侧留着很多脚印的积雪,才小心的来到底端。那对母子不知所措,已离开这段步梯的我建议他们也像我一样踏积雪而下,可是那位年轻的妈妈突然栽倒在地,面朝地、头朝下滑落而下,场面很让人后怕,那位妈妈起来后跟别人讲,她当时都晕了。我为我的建议感到愧疚。 看看这步道路面,很多游客,包括我,不由得抱怨起景区的管理和服务。除除冰雪就那么难吗,往地上撒点盐巴就那么费钱吗?不处理,也可以封山呀。景区和相关部门的心可真大,真不怕出事呀。 这里再一次滑倒,还差点带倒了老婆,也幸好紧抓栏杆的老婆阻挡,我才没有滑下去。吸取了教训,以后雪后登山,一定要在鞋上绑上“冰爪”。 连天大峡谷 <p class="ql-block">  连天峰下,有从山谷收窄而来的狭长峡谷,峡谷位于少室山中心地带,长1300米,呈东北-西南走向,谷深400-560米,两侧山坡直立相对,呈直线形,从谷口一眼可望见远处的卓剑峰。峡谷深不见底,充满神秘气氛。同样无法抵达,上不可上连天峰,下不可下连天大峡谷,开发者请努努力。</p> <p class="ql-block">卓剑峰</p><p class="ql-block">  连天大峡谷尽头,一个山峰犹如宝剑直插云霄,此为卓剑峰,少室山36峰之一,海拔1495米,和最高的连天峰只差17米,它亮剑般地扼守在大峡谷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构造遗迹——滑塌</p><p class="ql-block">  在距今大约1亿年前后,嵩山整体开始向上隆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岩体之间存在着裂隙,上升过程不能保持一致,内部岩体向上,而外部岩体向下发生滑塌,脱离了山体。</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又看见了三皇寨禅院,且禅院外侧悬崖也首次映入我们的眼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波痕</p><p class="ql-block"> 波痕是嵩山地区原为海洋的证据。其年龄已经大约20亿岁了,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滩,在沉积过程中,波浪在沉积的石英砂层上留下的痕迹,经压实、成岩、变质被保留了下来。波痕的纹理非常优美,属于沉积构造,和现在海边沙滩表面的痕迹一样。</p> 书册崖 <div>书册崖</div> 山云压顶,石林兀立,奇峰接天,枯松倒挂,天梯相接,石栈勾连。云石之间的嵩山,终于亮出最美的风姿-书册崖。 书册崖<div>  书册崖是嵩山石英岩地貌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在距今约18亿年前,嵩山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岳运动,这次运动使嵩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沉积形成的石英砂岩经变质作用成为石英岩,原本近水平状的岩层经褶皱在此处变为直立状,貌似一本即将打开的地质史书,故取名为"书册崖"。</div> 片片岩石像巨大的书籍,排列整齐地插在天地的书架上。如果它真的是书,那一定是地质的史书,皇皇巨制,记录着几十亿年的沧海桑田。如果它真的是书,那一定是上天看过的书,天神边看边勾勒,合上书,抛向人间,天地用独特的方式打造着最美的书剑故事,不录恩仇,只有天地之中。 <div>断层</div> 嵩山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断层的规模有大有小,所波及的深度有深有浅(深可切穿岩石圈或地壳,浅可切穿盖层或只在地表),形成的时代有老有新,有的是一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是多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已不活动,有的还在继续活动;形成断层的力学性质或张或压或剪,各不相同。 构造遗迹——节理<div>  我们步入这本巨大的岁月之书,靠近她,抚摸她,寻找亿万年前的痕迹,感触沧海桑田的岁月变迁。</div><div> 节理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节理的形态大多是由两组构成,如“X”型,是断裂构造的一类。</div> <p class="ql-block">  离开书册崖,三皇寨景区便进入了末尾,穿过一片铺满白雪地毯的密林,是少林索道上站。在这里,嵩山管理者的素养之低展现到了极致,游客的愤怒也弥漫在少室山。</p> 我们在寒冷和疲惫中排队等候乘坐索道缆车去往最后一站少林寺,一个多小时,队伍前进了没多少,突然前方一个游客传一个游客,终于穿到了我们耳中——索道停电,不知什么时候来电——我们却迟迟听不到索道运行管理人员出面解释。 终于,在苦苦等待之后,管理者出来了,告诉我们不是景区停电,是地区高压电停电,他们也没有办法,先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电,让年轻人步行下山,老幼则可以再等等,但是过了一会又说不会来电了,让大家全部步行下山。于是,很多人围着那个唯一一位头铁不怕骂的工作人员,愤怒、谩骂、质疑倾泻而去,就差动手了。没有办法,大部分人都转而徒步下山,下山的路口挤满了人,乱哄哄毫无秩序,还有人因为拥挤打了起来,然而,不见一个工作人员过来维持秩序。天色渐晚,我们见人多迟迟无法下山,又担心下山路滑,不知道到夜里几点才能下到山底。便在老婆的坚持下,折返回索道上站,那里依旧有很多不愿意步行下山的游客围着那位工作人员咆哮。过了一会,那位工作人员又改口说半个小时之内来电。好家伙,你让那些已经开始步行下山的游客如何是好。于此同时,索道上站彻底乱了套,奔跑、翻越栏杆、插队、吵架、拥挤,只为抢到排队坐索道靠前的位置,而所有工作人员,全部成了锁头乌龟,不知道躲到了哪里去。等秩序自行恢复后,十几个工作人员,包括穿警服的又全部出来了,正气凛然的站在那里,假惺惺的作态,令人作呕。 幸好没有步行下山,才侥幸坐上了索道。索道中,我已无心看景,寒冷、疲惫、愤怒伴随着牙疼,让我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从缆车向下看,可见很多被劝步行下山的游客正在艰难的下山。不知道被告知不会来电的他们看到空中又跑起来的缆车后,心中作何感受,估计有杀了景区管理者的心态。 太阳正在落山,我们本打算不再去少林寺,并且打算去少林寺这边的游客中心去要求退票,这也是在索道上站上几个游客对大家的呼吁。 <div>  但是好不容易来一趟,来少室山哪能不去少林寺,而且出索道后少林寺就在不远处,我们还是去了,看一眼,今后不再来。<br>  虽然少林寺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名声名气极其显著,但经过嵩山少林索道停电之事后,我们已无太多心情细缆少林寺,只是匆匆看了几眼后便离开。</div>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 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 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p> 塔林<div><br></div><div> 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div> <p class="ql-block">塔林</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西约三百米处的少室山脚下,有一片中国最大的塔林。它南临少溪,背依龙虎岭,东接伏牛山脉,西依当阳坡,林木葱郁,环境秀美幽雅,它是少林历代高僧、住持方丈的墓寝。</p> <p class="ql-block">塔林</p><p class="ql-block">  塔林中现存从唐至今的各类塔256座,其中元塔47座,仅次明塔的存量。据说现存塔仅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其余被历年来山水所冲毁。这里的47座元塔其建筑风格、砖石雕刻为研究元代的建筑艺术留下了宝贵实物。更可贵的是,几乎每座塔都有塔铭留存,为研究少林寺的历史和元代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几座重要的元塔,如裕公塔、月岩长老寿塔、还远长老塔等都建在塔林中间。塔林中部偏东有一座建于后至元五年(1339年)的“菊庵长老灵塔”,这是一座单层密檐式砖塔,叠檐五重,造型秀丽,塔后壁镶嵌着“显教圆通大禅师照公和尚塔铭并叙”的石碑。碑文和书丹并出自“当山首日本国沙门邵元”之手。法照禅师号菊庵,朝廷赐号“显教圆通大禅师”。他在至治二年(1322年)被礼请为少林寺住持,第二年圆寂。十六年后门弟子子珍请当时为当山首座日本和尚邵元撰文书丹,留下了这座塔铭。由于铭文出自一位日本高僧之手,并且文辞书法都具有相当高的造诣,尤显珍贵。 </p> 塔林<div>  少林寺塔林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古塔建筑群,是古塔建筑群世界之最。</div>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山门</p><p class="ql-block">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p><p class="ql-block">  </p> 甬道<div>  过了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有碑廊之称。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div>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p> 大雄宝殿<div>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div> 藏经阁<div>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div> 鼓楼 钟楼<div>  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br></div> 达摩亭<div>  又称立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于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div> 千佛殿<div>  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地东侧有白衣殿,西侧有地藏殿。</div> <p class="ql-block">方丈室</p><p class="ql-block"> 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p> <p class="ql-block">少林欢喜地</p><p class="ql-block">  寺正门两旁,各有一个偏门,其中一个上写“少林欢喜地”,是用斋饭的地方,吃饭欢喜,难道少林僧人也喜欢美食吗?大概是吧。</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每天都有武术表演,可是由于三皇寨步道路滑以及索道停电影响,我们没有赶上。</p><p class="ql-block">  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少林”一词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象征。少林功夫包含少林七十二绝技、少林拳术、少林派棍术、少林派枪术、少林派刀术、少林派剑术。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少林功夫传人释延芫曰: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有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嵩山少室山自然风光壮丽奇特,地理地质特征十分突出,是一个比我想象中还要美的地方,即使是寸草不生的冬天,没有绿树鲜花飞瀑装点,依然动感十足。少室山亦是文化底蕴丰盛,宗教色彩浓厚之地,少林寺名扬天下,三皇寨深不可测。少室山,如同一本图文并茂的天书,遗落在天地之中,等待着有缘人看透沧桑、理解岁月、参禅悟道、顿悟成佛。</p><p class="ql-block">  而我,想成为那个人,却永远都成不了那个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