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特意来到宜昌市献福路和新街一带,探寻“墨池书院”的遗迹。这里曾是东晋郭璞注疏《尔雅》洗笔之处,池水尽墨,留下洗墨池遗迹。宋代的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人雅士也在此游学、习书、洗笔,让这里声名远扬。明清时期,这里得名“墨池书院”,成为东湖县的著名胜迹。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墨池巷一带高楼林立,但当地政府为了传承历史文脉,在原址修建了“墨池书院”口袋公园,让人们能感受到墨池书院的遗迹和文脉。</p> <p class="ql-block">走进公园,一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上面写着“墨池”,那苍劲有力的字体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文化底蕴。这简单的两个字,承载着多少文人墨客的心血与情感,也见证了墨池书院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墨池苑里留墨香</p><p class="ql-block">文人墨客著文章</p><p class="ql-block">书院遗迹今尚在</p><p class="ql-block">赓续传承弘宜昌</p> <p class="ql-block">尔雅台前赏风雅</p><p class="ql-block">郭欧苏陆留墨香</p><p class="ql-block">千年胜迹墨池院</p><p class="ql-block">文脉永续新华章</p> <p class="ql-block">墨池书屋就在这公园之中,相传在此洗笔使池水尽黑,故得名“墨池”。我站在墨池书屋前,仿佛能看到古时文人雅士在此洗笔的情景,他们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都在这一方小小的墨池中得到了体现。</p> <p class="ql-block">墨池书院曾被多位文人雅士游历学习,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句。我想象着苏轼、黄庭坚等人在这里吟诗作画,他们的才情与智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些诗句不仅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点滴,更成为了墨池书院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公园的展板上,我看到了“夷陵名贤”的介绍。这些名贤们为墨池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欧阳修在夷陵任职期间,不仅编定了《五代史》,还与州处士何参论文教民礼让,使夷陵的风俗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陆游青年时期入蜀军旅生涯,途径夷陵游览墨池书院并创作诗词,他的诗词详细记录了在墨池书院的经历,至今存九千多首。这些名贤们的故事,让墨池书院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p> <p class="ql-block">献福路以历史人文及功能而命名,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明洪武年间,在此附近建州署,清朝宜昌府附属建在今献福路的东段,这里曾经是县属建筑规模较大的地方。如今,虽然建筑已不复存在,但献福路的名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墨池书院文化传承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西陵地名知多少宣传栏上详细介绍了解放路、献福路以及墨池巷的历史由来与功能定位。通过这些介绍,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墨池书院的历史背景,也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文化传承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儒雅尔台招牌悬挂在红色木质门头上,这让我想起了古时文人雅士在这里交流学问的情景。儒雅尔台的名字充满了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墨池书院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现代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p> <p class="ql-block">宜昌三峡农商行</p><p class="ql-block">俯首甘为孺子牛</p><p class="ql-block">相邻书院牛气豪</p><p class="ql-block">贴心服务创一流</p> <p class="ql-block">三峡农商行,你真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