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后,陈独秀在上海率先创立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北京、湖南、湖北等地也开始创立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是如何创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呢?</p><p class="ql-block">1920年2月19日,那天是除夕,陈独秀与李大钊在天津作别后,来到上海,在上海安顿了下来。由于他巨大的社会声望,很快,李汉俊、戴季陶、沈玄庐、邵力子、张东逊等人都迅速地聚集到了陈独秀的身边。由于这些人都有过在日本留学的经历,都从日文版图书中了解过马克思主义。他们经常秘密聚会,谈论着对时局的看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解。</p><p class="ql-block">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带着帮助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1920年4月,来到上海,与陈独秀一拍即合。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5月,陈独秀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着手起草党的纲领,在征求李大钊的意见后,将党的名称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8月,在研究会的基础上,陈独秀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小组实际上就是共产党的组织。由于张东逊、戴季陶等人的退出,小组当时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杨明斋、陈望道、沈雁冰(茅盾)、俞秀松、沈玄庐、邵力子、施存统、周佛海、沈泽民(茅盾之弟)、李启汉、林伯渠、袁振英、李中(原名李声澥)、李季等17人。这17人中,年龄最大的是陈独秀,41岁;年龄最小的是沈泽民,20岁。</p> <p class="ql-block">小组负责人没有按中国的习惯称“组长”或“主任”,而是听从了维经斯基的提议,沿用俄共(布)的习惯,称为书记。</p><p class="ql-block">大家一致推举陈独秀为小组负责人。就这样,陈独秀担任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首任书记。</p><p class="ql-block">也是从那时起,“书记”一词成为中国共产党各级负责人的专门称谓,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党组书记、党委书记、书记处书记、总书记等等。</p><p class="ql-block">小组有了,小组的书记也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就这样在上海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整理于乙巳正月十九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