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徽州

零碎的记忆725260

<p class="ql-block">踏入徽州古城,仿若踏入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这座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的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占地24.7平方公里,秦代始建,自唐起便是徽郡、州、府治所,独特的城套城格局,承载着千年岁月的厚重。它,更是“徽学”的发祥地,“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美誉,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初入古城,东西南北四门威严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外廓与内城相互呼应,瓮城、城门历经风雨洗礼,却依旧坚固如初,让人不禁遥想当年的金戈铁马。漫步古街古巷,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一步都似踏在历史的脉络上。</p><p class="ql-block">徽园,是古城内一颗璀璨的明珠。踏入其中,徽派建筑的精妙尽显眼前。飞檐翘角,犹如展翅欲飞的鲲鹏;白墙黛瓦,在阳光的映照下,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回廊曲折通幽,一步一景,让人沉醉其中。园内的木雕、石雕、砖雕,刀法细腻,线条流畅,人物、花鸟、瑞兽等图案栩栩如生,将徽派“三雕”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沿着古街前行,便来到了许国石坊。这座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的石坊,造型独特,呈八脚结构,气势恢宏。它是明万历年间为旌表大学士许国而立,坊上的题字苍劲有力,浮雕精美绝伦,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许国的显赫功绩。抚摸着石坊的纹理,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想象着当年许国衣锦还乡时的荣耀场景。</p><p class="ql-block">离开许国石坊,拐进斗山街,这里是徽商聚居的地方。古民居鳞次栉比,马头墙高低错落。走进一家老宅,屋内的布局严谨,厅堂宽敞明亮,木雕装饰精美华丽。从斑驳的墙壁和陈旧的家具中,能看到徽商家族曾经的辉煌。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徽商们外出经商前,与家人依依惜别的场景,感受到了他们“贾而好儒”的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渔梁坝,这座横卧在练江之上的水利工程,是古代徽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宛如一条巨龙,将练江水一分为二,既灌溉了下游的万顷良田,又保障了水运的畅通。站在坝上,江风拂面,江水奔腾而下,发出隆隆声响。遥想当年,这里商船云集,帆影绰绰,徽商们从这里起航,将徽州的茶叶、丝绸、瓷器等运往全国各地,开启了“无徽不成镇”的传奇。</p><p class="ql-block">在古城的众多景点中,陶行知纪念馆是一座精神的殿堂。走进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生动地展现了陶行知先生光辉的一生。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教育工作者前行的道路。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徽州这片土地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文化传承的使命感。</p><p class="ql-block">新安碑园,墨香四溢,收藏了众多古代名家的书法碑刻。太白楼,相传是李白饮酒赋诗之地,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徽州文化的集大成者。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