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门户临安府署

chenhua

<p class="ql-block">chenhua / 5483396</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素有“滇南邹鲁,文献之邦”的建水,游学内容极其丰富,值得你放慢脚步去细细品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24日下午,游罢文庙,我们沿临安路向东,又走进了与文庙毗邻的临安府署。这里是建水明清两代的“府”级官署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既是明清时期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吏治建设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探临安府署,不像是古代建筑遗址。发现大堂内保存的两块石碑,一块是“重修临安府衙记”碑,为2017年建水县政府所立。一块是“府治岁月记”碑,系为明初临安府署修建而立,为贬谪建水、开滇南教育先河的名士王奎所撰,记载了临安府通判许萃修建府署的过程,以及府署地基周长、建筑材料、工期等细节。原碑已佚,现碑为2019年所刻立。品读两块碑文得知,临安府署最早于明洪武年间,通判许莘主持建盖,其后经历六次较大规模维修,其中府署大门与大堂卷棚为清代遗存,其余建筑被毁。今天,我们看到的临安府署现有建筑,为2016年至2019年在原址基础上保护恢复而建成的,沿南北中轴线布局,规模宏大,依然不失古代官府建筑的威严气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治临安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大门上的楹联,道出了不负朝廷,责任担当,脚踏实地勤政为民的为官之道。近看大门两边放置的石刻狮子、“登闻鼓”(又名鸣冤鼓)和“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的石碑,顿觉一股“衙门”的森严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跨进临安府署的大门,一个牌坊突兀在眼前,抬头仰望,“南天保障”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据悉,这个牌坊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后被毁,2016年恢复重建。“南天保障”一词,既表明了临安府“滇南门户”“边微重地”的地理位置,又彰显了其在滇南片区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前,便是“仪门”,顾名思义是礼仪之门。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清宣统皇帝溥仪继位,为避其名讳,一度改书“宜门”。仪门开有东、中、西三个门,知府迎送平级与上级官员开中门;下级文官来署办事开东门,武官开西门;仅在新官上任、知府升堂、宣读圣旨、庆典等重大活动时三门同启。仪门东角门称“生门”,供官民平日进出;西角门称“死门”,供押解罪犯之用。由此可见,当时,临安府署的礼仪规范之讲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仪门”就来到了府署最核心地方,院子中央立有一个石舫,上书“公生明”三个大字,时刻告诫官员“公生明、偏生暗”,公正方能明察事之秋毫。左右两边分别是工、刑、兵、礼、户、史六科,每个科都有专门的介绍和展示。如礼科,介绍的祭孔礼仪或称祭孔典礼,专用名称叫“释典礼”。祭孔礼仪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六部分。从中不难看出,明代,建水随着各级庙学的发展及科举的繁荣,开始出现隆重的祭孔礼仪“释典礼”,建水作为云南文献名邦,是祭孔释典礼乐的重要传承地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安府署的六科制度是明代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大特色,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分工明确,共同维持着临安府的运转,保护着一方水土的人们安稳平安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生明”石舫正对面,是府署的大堂“忠爱堂”,又称正堂,为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正式场所,是整座府暑建筑群的中心。在大堂中央悬挂着“明镜高悬”的匾额,肃静、回避、廉洁、忠孝等牌匾安放两边,还有一些石碑、文物,向人们讲述着府暑历史的烟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续前行,是官员们生活起居及专政监狱的地方,有“三省堂”、知府王文治书房、师爷房和后花园等建筑。临安府署前朝后寝的形式,涵盖了古代官员办公、朝寝有别、尊卑有序布局,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提供了参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可载舟水亦覆舟,掌舵应先知水性;民殷兴国民贪伤国,当官务必察民情”。漫步临安府署,随处可见的这些楹联,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其中体现的爱民为民、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官德追求,今天依然有着借古鉴今,继承弘扬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安府署虽然大多是在古府署原址上,保存恢复重建的建筑,但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从留给后人的深厚文化中来看,它是明清时期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滇南门户”的重要作用,也是我们游学探究建水悠久历史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12月24日拍摄于建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16日整理撰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